You are now offline.

訂了業績目標卻達不到?創業家必讀的6個建議,找出「擠出業績」的突破口

訂了業績目標卻達不到?創業家必讀的6個建議,找出「擠出業績」的突破口
Freepi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上週跟一個在大公司新事業部的朋友聊天,他負責這個新事業部的銷售業績,過去幾年剛開始YoY都有一定的成長數字,所以在去年預估今年目標時,用類似的YoY加上接近損益兩平的銷售數字,定下了今年度的目標。但公司高層把「今年度損益兩平」當成是個先決條件,所以要再多投入資源並不是公司的選項,但過去幾個月的業績表現,慢慢地看出實績與目標逐漸脫鉤,那這時候該怎麼做?

目標設定的原則:比你能做到的再多一點點

最好的目標設定,就是在同仁再多一點點不舒服的狀態下,能做到比現在更好的業績,白話就是踮腳尖可以拿到書架上的高度,如果再高,同仁發現這是做不到的,那就會躺平了。

現在他們公司的狀況就是,對於同仁來說那個目標就是有點達不到了,所以就算再加什麼業績獎金,對於同仁的激勵好像也沒那麼大。所以這一招可能沒那麼有用。(參閱:[布蘭登觀點080]如何設定目標並透過績效管理制度管理團隊[布蘭登觀點096]SAAS公司的策略、績效與管理報表的關聯性

分析各通路別的業績狀況,從最有可能擠出業績的地方加大力道

如果從門市通路的角度來看,也許就是提升來客數,或者是提高轉換率。當我們討論到這一題時,加上「組織並沒有給多餘的資源」前提下,也只能從現有的人員出發,例如在不同店點之間做業務的分享,看看業績好的店是怎麼樣的客戶選擇、產品匹配度與話術等方式,讓客人比較願意買單。另外提升來客數也許是到附近發傳單、從資料庫中找老客戶的資料,透過舊客戶回店的行銷方式,提升進店率。

shutterstock_1345125641_sales.jpg
考慮資源有限情況下,透過店間業務分享,了解成功店家的客戶選擇、產品匹配度和話術等方法,使客人更願意購買。 nd3000 via shutterstock

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如果沒有新招,有時很難有新的成長動能

如果同樣的行銷與業務推廣模式,在過去的幾個月執行下,沒有看到新一階的成長動能,有時候就代表你可能達到這個方式的天花板,所以業績很難再突破上去

我跟這個朋友聊的過程,也可以感受到他的著急,因為連續三個月沒有達標,過去的執行方式可能沒辦法跟上他設定的目標,所以這時候就要有變陣、變招的考量。

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是最好的第一步

這邊並不是說讓你從客戶的視角來看你的服務與產品,而是回歸到你的目標客群(Tartget Audience,TA)上,你的產品跟市場(客戶)是否已經有了PMF(Product-Market Fit,產品與市場契合),如果有,那也許你的TA設定是對的,那就可以沿著這條線往下發想新的做法。

如果你覺得東西好像沒有賣的預期中好,你可能要從產品與客戶的角度都去檢查一下,是產品不夠完善,還是壓根你的客戶選擇就是沒那麼正確的,所以Product跟Market就沒那麼容易Fit了。(參閱:[布蘭登觀點014]創業過程中你不能不知道的三種Fit

從別人的池塘裡撈魚

你要自己去找到一個充滿魚(客戶)的漁場,可能在發掘的過程中,你就會耗費掉很多的心力,對於一個新創而言可能會相對沒有效率。但如果你可以想像哪邊會有你想撈的魚(客戶),從別人的池塘裡去撈魚,也許會比較容易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賣的東西是跟運動有關的產品與服務,也許從運動中心(實體的通路)或者是網路上各種運動社群(虛擬的通路)對你來說就是那個魚池;如果你想賣給的是高端的客戶,那也許可以從銀行的尊榮理財的通路合作,或者是跟建商或者是物業管理公司,去找那些跟豪宅有連接的夥伴,也是個切入角度。

fish_魚
找到充滿客戶的漁場,可能需要花費很多心力,對新創來說效率低。但若能想像在別人的池塘找到目標客戶,或許會更加容易。 pexels

這邊只是第一步,後續要怎麼有「互利」或者是三方(你、合作夥伴、客戶)都有利,那就是B2B Sales應該去規劃的一環。但至少這是個起點,讓你有個想法先去想客戶在哪,要怎麼提供我們的產品與服務給他。(參閱:[布蘭登觀點063]Enter prise Sales 5:銷售夥伴選擇[創業者這樣說004]Enterprise Sales 101

如果你還是沒想法,那就去問問你的客戶吧

如果你已經有銷售一段時間了,那應該也累積了不少的客戶群,這些客戶當初願意買單你的產品,雖然在業務銷售端就會聽到第一手的資訊,但是他買回去後使用的狀況,以及後續的想法這都是你要一段時間後去問,才能夠聽到更真實的回饋。

首先你必須要有你客戶的資料,有些買賣業是將產品賣出去後,你並不知道他是誰,例如飲料的廠商透過超市與賣場鋪貨,將飲料賣出去的時候,除非是通路商願意跟你分享客戶資料,不然你連是誰買的都不知道。

所以過去幾年為何實體通路要你留會員資料,就是這個目的。而線上銷售的好處,則是因為他需要付款與寄貨,所以你可以知道他是誰、聯絡方式為何以及他住哪邊,所以相對可以數位化的取得這些資料。

有了名單之後,試著去跟你的舊客戶溝通吧,當然這個溝通還是要經過一些行銷的包裝,例如:銷售後三個月的例行關懷電訪,想瞭解客戶在使用產品上是否有什麼樣的問題或建議,或者是公司每年的周年慶活動通知,汽車業常用的夏天冷氣回廠健檢等,都是類似的手段。

當然電訪的被拒絕率也會比較高,但如果有拿到一定數量的回覆,那對於你後續的腦力激盪也會有幫助。另外一個想法是,如果你的銷售模式是業務要比較被動的等客人進店,那中間等待的過程閒置也是閒置著,那就多少做一點事情吧。

所以上週跟他聊完後,我也只能針對他有的資料,跟他一起想一些新方案,但我最後的結論還是「去問你的客戶吧」,總比我們自己拍腦袋也會更貼近客戶的想法。

《創業小聚》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mee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創業小聚》的立場。

本文授權轉載自《布蘭登觀點》,作者:江旻峻,原文標題:[布蘭登觀點 115] 當你不知道如何繼續前進時,問問你的客戶吧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布蘭登觀點》江旻峻 《布蘭登觀點》江旻峻

熟悉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與趨勢,曾輔導超過100家之網路新創,給予實際建議並提供團隊長期策略思考。更曾投資及管理數十家以上網路新創團隊,範圍橫跨早期至C輪融資階段甚至是獨角獸新創公司,透過與創業團隊交流及相互學習,期待能有效鏈結資源協助團隊快速茁壯。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