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進展是由創新推動的,創新的主角之一是新創企業Startups。
新創企業要競爭最好的人才,通常需要仰賴創新的薪資結構來打贏人才戰。除了一般常見的薪資與獎金,給股票是國際上最常見且證明有效的方法。
不過,在台灣,員工拿到股票的時候,不管是用什麼方式計算它的價值,此價值會列入員工當年的收入,因而要課所得稅。當通常新創還在成長期間,公司股票沒有公開市場,流通性很差,員工拿到的股票並不具備可變現的,也就是「沒有價值」。此時若要員工拿出一筆錢來繳稅,員工通常是抗拒的。
甚至,若公司給的股票「太多」,拿到股票的員工甚至得去貸款,才能繳出相應稅費。這是為什麼「給股票」這個新創工具在台灣比較不流行的原因之一。
這個情況在德國也是一樣的,在新創的吸引力度上,德國因而落後於像是愛沙尼亞、英國乃至法國等歐盟國家。
不過,2021德國做了個改變 – 在所得稅法案裡面加入了幾個方法(German Income Tax Act Sec. 19a),讓股權在發放的那天,員工不用繳稅。這個方案適用的公司是:
- 員工人數250人以下;年營業額五千萬歐元以下或是年度資產負債表沒有超過四千三百萬歐元,且公司成立至今不超過12年。
- 不過,如果員工離職,股票公司被販售轉手,或是超過12年,就要繳稅。
施行兩年來,這樣的規定立意良善,但有一些爭議事件,需要聯邦財政部出來善後。
今年四月,德國公佈了新的草案——簡稱《Future Financing Act》。名稱充滿了未來感,讓人耳目一新。
此法案目的是為了讓資本市場更現代化,國際化,以及減少官僚主義。改善Startups的條件,加強員工資本參與的可能性,並讓Startups、成長型企業跟中小企業都能更容易進入資本市場。
摘錄幾個新草案的重點,值得台灣政府借鏡參考:
一般股票是由創辦人、投資人給出來股份的適用延後課稅,擴及雇主的股東給出來的股份也可適用。
關係企業也包含在內新草案裡。這樣,有些創辦人就可把他們其他公司的股份轉給員工,也能想有稅務彈性。
原先2021年規定的條件加倍,適用的企業更多了,也就是:現在或過去六年員工數不足500人,年營業額不足一億歐元,資產負債表不足八千六百萬歐元,都適用本優惠。
簡化薪資稅率為 均一稅率25%。
遞延繳稅最長年限延長為20年。
在這個草案中,德國政府甚至也包括了一些金融創新的舉措想法:
公司可透過blockchain技術發行電子化的股票。
IPO的市值最低從125萬歐元降低到一百萬歐元。
小結
比較一下2021年的版本與2023提出的草案,可看出德國政府想打造創新友善環境的決心。雖然議院審議可能對最終法案仍會有所變動,但仍希望台灣也能參考,至少把稅這件事處理一下。
《創業小聚》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mee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創業小聚》的立場。
本文為授權轉載,作者:陶韻智,原文標題:德國持續打造對新創有利的稅務環境,台灣?

現為口袋證券創辦人暨董事長、500startups Mentor、台大創創加速器個人導師、臺灣數位企業總會業師、領袖100 職涯貴人引路計劃導師、德豐管理顧問公司合夥人、環球購物中心董事及 Inside 部落格創辦人。
更多關於請見:https://stingta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