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人都擁有AI助手是一種未來,POS系統商iCHEF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何明政有個更高級的夢想——他要創造一個「AI分身」。
說高級也不全然正確,因為他起心動念的原因非常簡單,「最近小孩剛出生,我想說去帶小孩的時候,有個職務代理人可以幫我回答問題。」何明政說。
不過,在切入結果之前,要問的問題或許是:為什麼是AI分身,而不是在iCHEF的服務中導入AI? 因為何明政自己也說,身處新創公司、身為新創公司的工程師,非常注重技術與商業連結的可能性,看到每一個技術都會想「這個東西可以應用在哪裡?」、「可以怎麼賺錢?」
企業AI動輒得咎,靜待未來更「可信」的機會
ChatGPT對於何明政來說,並不是橫空出世。最早在2018年Google發布語言模型Bert時,他就在思考技術應用在iCHEF服務的可能性。
一開始他想到的是「部落格行銷」,「很多餐廳找KOL宣傳,我在想有沒有辦法用語言模型複製『風格』,一次幫很多人產出大量的文章。」結果差強人意,Bert產生的文字離「真正可用」還很遙遠,只能將這個計畫擱置。
到了ChatGPT問世時,雖然能力更強大了,但是有更重要的議題,資安。「我們畢竟是提供客戶(餐廳)商用軟體,信任非常重要。」何明政說,且OpenAI的語言模型並未開源,就算串接API對工程師來說難度很低,還是基於信任問題需要靜待觀察。
所以現階段,何明政把注意力放在用AI增進個人生產力,「那我先來複製我自己,因為我兒子2個月前出生,時間開始變得愈來愈稀有。」
打造AI分身的指令,也是給創業家自己的指令
一般使用者在用ChatGPT時,時常會犯的錯,就是把它當成「知識庫」。的確ChatGPT可以回答問題、生成文本,但完全無法保證正確性,甚至還時常有胡說八道、憑空杜撰的狀況。
但有個可以發揮ChatGPT強項的領域:打造個人資料庫,讓它在事先設定好的範圍內回答問題。
何明政舉例,可以先用Notion或其他工具建立好「何明政資料庫」並串接到通訊軟體,其他人就可以用通訊軟體向它提出問題,語言模型會根據問題在資料庫內找尋最貼切的答案。
不過,做出來的結果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問答機器人。要怎麼讓問答機器人昇華至「AI分身」?
何明政提起台大電機系副教授李宏毅4月底發布的YouTube影片「ChatGPT可以自我反省」。ChatGPT的確會提供錯誤的答案,但它也願意承認自己犯錯,只要請它「檢查提供資訊是否正確」,ChatGPT就會自我反省。不需要人工的成本,讓它自我核實,就能讓答案變得更好。
「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讓AI分身自省、讓它去進化。」何明政說,像是可以詢問AI分身:基於知識庫的內容,再加上我現在相當加強調敏捷性、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你會怎麼回答問題,「透過反覆地檢討、詰問,它好開始出現了一點靈魂。」
雖然看似提煉出了一點靈魂,但是何明政的AI分身還不算完美,也還在精進當中。只是更重要的事情是,每一次下一個新的指令(prompt)給AI分身時,都好像也對自己下指令一樣。
因為一次次的拆解問題、參與AI的自我反省,也是使用者重新探索自己的過程,逼迫使用者重新去思考目標、價值觀、衡量事物的方式,「我認為身為一個創業家,有一個機會不斷去釐清各種原則,是非常重要的自省過程。」
何明政也提醒,現在他的職位負責的內容大多是管理職,所以AI分身不是拿來回答寫程式的問題,而更像是方向性、原則的問題,「而且一個公司的文化,總是要不斷、再三強調,才能深入每一個人的心,AI分身也會慢慢愈來愈像一個文化傳播者。」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陳君毅,原文標題:AI不只是問答機器人,還能變成「靈魂分身」!複製自己,對人類有什麼好處?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