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從沒想過會在菜市場裡賣衣服,但它不小心就發生了。」
創業14年,網拍男裝7年、開店平台7年加上菜市場1年,總共15年完整的銷售人生;很多男生的想當年都是在回味當兵的日子,而我的想當年則是菜市場的時光,一個影響我一輩子的事、一個我十分榮耀的經歷。最近疫情關係大家都很緊繃,想透過菜市場的一些小故事,聊聊和電商有點不同的做生意思維,或許能有一些新的想法產生。
菜市場初體驗:一年時間如同3年的經驗壓縮
「很多人都說產品一定要好、有差異化才能賣,相信我做過菜市場的人基本上什麼都能賣。」
先說說菜市場的結構,比較大的攤子背後其實都是公司經營的,公司會找很多人來賣,通常都是兩個人一組,比較多是夫妻、情侶檔,我比較特別。因為某些原因,我不小心和我師父一組,每天收到的現金就交給老闆,每個月再算業績抽成,印象中好像是抽20%(年代實在太久遠很多東西記不太清楚),最好的時候領到10萬、最差則是2萬。
人生沒做過比這個還操的工作,每天攤位地點都不一樣,最北到金山、最南到苗粟,每天差不多凌晨4點~5點就要起來,先騎車到公司換得利卡(編按:貨車)再開去當天租的地方,開到那通常6點半左右,然後下貨把全車的東西搬下來;接著「ㄆㄚˋ ㄉㄚ」(打攤)把整個攤子架起來弄桌子、架子、打燈、擺貨等;接著差不多7點半、8點開始叫賣到1點多結束,較大的市場則會比較晚,因為生意通常不錯;結束後再把所有東西收拾、衣服裝袋搬回到車上,然後開回公司送錢、補貨;這時差不多下午4點、5點再騎車回家。回到家通常也累爆了加上隔天一早要起來,正常情況下9點前就睡了,一個月差不多只休兩天左右,當然這看不同公司、攤子和個人,而我師父是拼老命在做,所以我也就被操爆了。
體力上的操就算了,又因為我師父是公司裡面的強者,所以對我的銷售技巧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天就被要求到菜市場中間叫賣,拿著桿子吊著衣服喴:「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然後平時攤子上掛衣服要「配色」,把好看的放最前面吸引人,但客人最後會買基本款所以要放後面。
攤子打好後,很多攤直接打開報紙開始休息,我們則在還沒有客人來時先去別的攤子看他們怎麼賣,客人招呼完中間有空檔就互當客人來練話術、口條,難得放假有時也會去偷看賣得好的老攤怎麼賣,要用偷看的是因為他們都會留一手只能偷學。
所以僅一年的時間我學會了一大堆的技術、累積滿滿實戰經驗、也從菜市場裡看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而這些歷鍊都成為了我後來創業的基石,未來做什麼別人覺得辛苦的事也覺得相對輕鬆,有次朋友來菜市場看我,說很難想像我這瘦弱的身體怎麼會做菜市場、又怎麼能做得了。
賣東西對電商來說很多都是談產品、行銷、廣告、差異化、品牌、包裝等等,菜市場基本上就是個「武市」,比較多的是看人、讀心、話術、肢體動作、運用現場氛圍、利用客人影響其他客人,簡單來說銷售就像是「一場秀」。
想想我的人生也蠻跳的,從一般上班族跳去做很「武」的菜市場、又轉做較「文」的網拍、然後到現在的meepShop,開店平台的世界更是斯文到一個不行。
菜市場裡的故事有很多,或許和多數人認知的銷售知識很不同,挑了幾個和銷售比較有關以及重要的講:
1.超強力洗衣工具:是騙術還是技術?
有次我們擺完攤在等客人,對面的攤都還沒有來,直到人潮開始變多他們才來,而且還只是騎著車帶了點東西,沒多久時間就弄好他們的小攤,一個臉盆、產品洗衣石、髒衣服和水,接著「叫花」(編按:叫賣),很快就有一些人聚集。
他們開始解說這個洗衣石能放到洗衣機裡,不用再加洗衣粉就能讓衣服變乾淨,然後就示範那個髒衣服加入洗衣石攪一攪,很快的髒污就不見了,衣服變得很乾淨。他們說這洗衣石這是新的技術做成的,目前促銷中大瓶500元、小瓶300元,現場只帶了幾十瓶,然後在第一個人買後,大家也都跟著買,最後賣出一堆。
客人散了之後他們準備要走,我問他們生意那麼好,怎麼那麼快要走?他們也沒多說什麼,還問我們要不要加入;才走沒多久就有客人回來要找他們,說洗衣石沒有用是騙人的。我算了算一天騙20個人買,扣攤子的錢加上產品幾乎零成本來估(因為真的就是石頭⋯⋯),一個月也能淨賺10萬(十五年前哦),工作時數又少⋯⋯真是心動。
雖然是騙術,但我覺得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例如他們做的這3件事:
用藥水先讓衣服看起來是髒的、再加藥水中和掉,他們知道人們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大過理性的判斷(顧客會覺得這個應該有套好吧?但看到確實有變乾淨呀!)
他們知道大家會有疑慮所以先準備兩種選擇,客人一般就會先買小瓶的
然後第一個買的人真的是客人嗎?我的經驗應該是自己人,因為我們沒客人時也這麼做,哈哈!
很多的行銷我一直覺太「文」了,每個都想塑造品牌感,但很重要的銷售才是最終目的,所以我常和行銷團隊說,文案、設計「偷、搶、拐、騙」都可以,只要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但唯一不能騙的就是產品本身,產品要是TA買了覺得好的。
2.讓顧客開心,罵他才會買?
這件事發生在台北雙連市場,台北人雖然有錢,但生意卻沒有別的縣市好,因為太多選擇也太會算,反而新竹、桃園等地的客人買東西就很大氣。
記得那天現場很多客人在逛,有個奧客一直說我們的東西怎麼不好、想買幾件又嫌貴,我和師父都知道這會影響其他人的購買意願,所以師父就直接飆起來罵,說:「不識貨、不懂行情、我們就是這個價,不買滾出去!」說著邊拿起衣桿拍桌上,奧客嚇得趕快跑出去。現場的其他客人在想,這東西好像真的有價值,要不然老闆為什麼那麼生氣,於是開始掏錢買。
有趣的是,那奧客雖然出去了,但還站在對面的捷運看著很多人在搶心裡很急,不久後怯懦地往我這走來,說他剛才不是這個意思,能不能賣給他;我說:「好吧好吧,偷偷賣給你不要被我師父看到」,然後他心滿意足的帶了三件衣服走,確定他走了之後,我和師父相視而笑。
賣東西不是永遠客人最大,買賣是一種心理學,重要是他們買了東西後覺得自己賺到、很聰明,所以不用總是把客人當神、整天和客人說抱歉什麼的,有的人想要的就是M。
3.我的超低潮——可怕的阿桑殺價地獄
當我覺得自己很有賣東西的天份時,遇到了讓我超低潮的高段阿桑殺價手法。這個發生在三重力行市場,我們的價錢一件399、三件1,000元,所以一件最低只能賣333元,通常客人買兩件我們就算750元、生意差就會算700元。
這類高段阿桑來的時候和大家一樣,也是先問兩件多少,通常我說750元就會被殺到700元,確認價錢後她先拿了兩件在手上,然後又再拿一件問多買一件多少?我說1,000元,她就說買兩件,一件少49元;買三件,一件也才多便宜17元。
我真的講不過,想說那就少賺一點,偷偷賣低於333元,變成3件不到1,000元。沒想到的是阿桑還沒走,又問買4件多少、5件多少?最後因為不能再降價,她全都不買走掉了。原來她本來就知道我們,也打算一次買很多件,但我怎麼知道客人真的會買幾件?也不可能都不給折扣,怎麼想都很難,然後同天又接連遇到,那種感覺就是本來以為可以一次賣出很多,而忽略其他客人,結果瞬間歸零,整個超挫敗就陷入低潮。
後來我師父逛完攤子後,回來問我是怎樣了,在陳述了以上狀況後他輕鬆的給了個解法,以後殺價就說最多便宜5元、再殺頂多就8元,我說這樣誰會想買?
師父說他們只是想知道殺價的範圍是多少,如果一開始直接就從399變350元,他們就知道一次喊價是50元的範圍,但如果是5元他們雖然會覺得沒折扣很沒誠意,不過這可以用話術去提升價值;但他們知道折扣範圍是個位數,我們的談判空間就變很大,最後給他便宜20元,他還會很開心,覺得這東西有價值,又覺得自己厲害,居然能從5元殺到20元,同時我們利潤也變多。
買賣是一門藝術,如果你問能不能便宜50元?老闆很阿莎力的說OK沒問題,你心中會不會有一絲小失落?想說早知道就殺多一點;所以我們即使知道能折50元,也會裝做一副很為難的樣子、說這樣會賠錢、被老闆知道會被罵、拜託他不要和別人講,客人才會安心覺得自己買到的是底價很聰明,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客人買得愉悅、自己的利潤也爽快。
後來創業後我自己歸納,要先用包裝、話術等堅持住自己的價錢,直到最後一刻才用折扣做為行動的觸發,而不是很容易一開始就”自殺“;常看到很多人賣東西一直折扣來折扣去的,把折扣變成主要吸引消費者選購的手段。常態性的折扣最終對產品、品牌、利潤長期來說都是很不好的影響,做產品要先談價值,花最多力氣去塑造價值,直到最後一刻才用一點折扣做觸發。
4.把「挫組」賣成「得組」:講故事的能力
賣東西,「得組」(熱銷)的產品是每攤都在搶,而「挫組」(賣很爛)永遠躺在倉庫裡,但得組總是數量有限,於是我們只好拿了一些挫組來賣看看。其中有一款完全沒有人想拿的厚背心,一方面是價錢再多一點就能買外套、另一方面因為太厚,放車裡占空間。
我們在想怎麼包裝這款產品,後來用方便穿脫、快速保暖(其實是不透氣),再描述一下各種使用情境、搭配我自己現場穿脫表演,這款挫組被我們賣到爆,有一次在萬大路的市場賣到全部背心賣完,我緊急開車回去載貨,其他攤都問我們怎麼搬那麼多背心。
就這樣我開始學會描述產品的使用情境,有一款真的是醜到爆的polo衫,看起來就是70歲老人在穿的,不小心被我賣起來,那時的形容方式是這樣:「你看這件polo衫的樣式,有沒有很像日本人泡溫泉時穿的,想像一下放假你帶著全家出門、開著休旅車一起到烏來泡溫泉,泡完後舒服的坐在塌塌米上喝著暖暖的茶,與全家閒話家常、享受著一家人的團聚時光,巴拉把拉⋯⋯」,然後客人就買了,賣挫組的另一個好處是都不怕有人搶貨。
說故事的能力是現在很多人重視的,不論在品牌、文案、個人的簡報等都十分重要,一個好的故事要讓人能有完整的想像,彷彿身歷其境,更重要的是能了解TA的價值觀、重視的事,才能把故事說得進心裡。
善用自己的優勢
有一次我師父在前面,有個客戶進來一句話都不說,師父介紹polo衫也不理,就這樣一直走到了攤子後面,他稍微看了一件最貴的外套,我正準備介紹給他,他一樣都說不要,我就說:「你先穿看看、不買沒關係,只是覺得這件很適合你,我很想看你穿起來的樣子」,半推半就的穿了上去,立馬拿鏡子給他看,再小小的斜了一下鏡子,我說:「哇!真的很挺、很好看。」這是出自於真心的,他看了一下似乎很滿意,二話不說就掏錢買了。
師父過來問我到底講了什麼,回到公司別的老攤也問我怎麼賣的,因為大家都想賣那件2,500元的外套,然後我賣得特別好,但說了之後,他們也說奇怪,也是這樣講,怎麼沒有賣得好?
主要是因為我開始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就是裝老實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可憐的年輕人,年紀輕輕就要出來做菜市場,而市場的客人也是阿桑居多,我的年紀和他們小孩差不多,所以同樣一句話結果就不同。
除此之外,一些年輕的客戶也對我比較有信任感,加上自己研究的一些銷售手法,本人又比較會找大戶下手而不管眼前的客人,賣到後期已經能賣得比師父好,但這也是我離開市場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的個性沒有太多東西可學,就會想做別的,剛好那時菜市場生意也愈來愈不好,就試著做看看網拍,最後脫離了菜市場人生。
那年不能說的秘密,上面說到2,500元的外套,其實我們和幾個老攤都偷偷的「跳ㄆㄤ」賣,也就是賣到3,500、4,000元,而且還是賣得很爆,能談價的空間也變大,你看這個價錢在菜市場有人能買下手;還有一次在新竹竹東市場,我賣到一個客人買了一萬多元的衣服,賣到我都覺得你怎麼不去百貨公司買?
所以賣東西不要一直想多便宜多便宜,不是便宜了生意就會比別人好,有時反而壓縮了自己營運的空間。
你的思維決定成為什麼人、和成功的距離
在菜市場可以看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聽到很多攤子的故事,也發現有些人的人生很早就已經決定了。很多人打完攤接著就是打開報紙、有的跑去和別攤聊天、有的一直在看股票客人來還很不耐煩;而我們打完攤在做訓練、沒有客人也不能坐著,因為客人來你突然站起來會嚇走客人,要坐請到攤子後面坐。
也聽到很多人都是老公愛賭,欠了千萬賭債,只好來菜市場賣東西,後來靠賣東西還清了賭債(更早的年代,菜市場很賺),我問那怎麼現在還在做?師父說因為老公又去賭欠了幾百萬。
我覺得有的人真的是一種輪迴,捨不得、拋不下,也就只能讓自己辛苦,也沒對錯就只是自己的選擇。有時還會看到金光黨在你眼前騙人,更多年紀已經70、80歲還在賣一點點自己種的菜賺一點錢,在菜市場裡真的看了人生百態。
人如果都用感覺、情緒在決定事情,真的很難有理想的人生,學會控制情緒也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你真的沒有時間?還是只是藉口?
做了一年多市場生意下滑很嚴重,大環境的關係,老攤都說真的一年比一年難做,為了生存就開始試著做網拍,平時做菜市場已經爆累了,又同時做網拍,我只能在沒客人時先量好衣服尺寸,一下班就衝到五分埔補貨,回家拍照、寫文案、上架、回客服,很幸運的運用在市場學到的技術,幾個月的時間就讓我做起來,結束了菜市場的叫賣人生,要不然這不是爆肝而已;所以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沒有時間很多時候都是藉口,只是有多想做、多需要做、願意犧牲什麼。
有趣的是,我初期直接拿我們公司的衣服(40~50歲在穿的),拍照賣給20多歲的年輕人,沒想到還真的賣起來。所以說包裝真的很重要。
最重要的一個故事:韌性
上面那麼多的故事中,讓我學到了關於銷售各面向的事,但這個故事則讓我學到一生中最重要的觀念。
一次我們開車要去新北的市場,凌晨4、5點開上高速公路,那時是我師父開車,不知道為什麼,居然突然有警察在國道上攔我們,而且我們開在中線他還走出來,然後因為煞車不急撞上別台車,警察說我們超速(我記得時速110多公里、限速90公里),但可能也覺得自己的做法有爭議,後來沒有開我們罰單,帶我們去派出所做個筆錄就被放走。
車子呢?托去修車廠,修好換輪胎後已經8點半了,市場規定在8點前要下好貨開出去,我想說今天準備開車回去休息,但我師父說:「我們還是去吧!」
不過最後沒辦法還是去了,到了市場已經全都是人,正門口也封了,我心想:「耶!可以回家了。」沒想到師父說找找別的小巷,然後還真的找到了,雖然都是人但還是硬開進去。很快管委會的人就來了,一直罵我們,我們邊下貨邊說對不起,下完貨再從一堆人潮裡慢慢的開出去,心情很差。
停好車回來,遠遠就看到整個攤子前都是人,我師父攤都還沒有打好、衣服也還沒掛完,立馬趕快加入戰場,先狂丟衣服到客人手上(為了留客,只要手上有東西就比較不會走),也一直喊,弄出買氣,大家看怎麼那麼圍那麼多人,人就一直來,不到半小時我們就賺回了輪胎,那一天最後結算,不只把修車的錢、攤子的租金賺回來,還倒賺好幾萬,比平常賺得還多。
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你可以和一般人一樣抱怨這一切的不如意,就在現在這一刻停下來,接受這樣的結局;但也可以轉念、扭轉原本的結局,讓本來的「結局」變成「過程」,然後創造出新的高度。
創業到現在十幾年,我十幾次都快掛掉,卻又每一次的活過,來而且比之前更好,除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外,最核心的,就是那弄不死如小強般的韌性。
如果你現在在創業的路上、人生的路上,遇到困境、不如意,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重新評估所有問題,找出最重要、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全力的扭轉一切,讓它不是成為「結局」而是「過程」;當有一天你成功時,回首現在的困境,會發現原來這些危機是一個轉機。
總結
在菜市場這一年多讓我學會了一輩子的技術、心態,後來創業比較多是經營管理、行銷、產品等,但核心的銷售思維則都還是那一年學到的。銷售不難但要學到對的,對的東西幾百年也不會變,也就是本質和原則。
做市場的另一個好處是,沒什麼一技之長的我,總是在工作中成為被選擇的那一方,做了菜市場後再也不擔心失業的問題,也成為我人生最精彩、引以為傲的經驗,可惜那時只專注在賺錢,居然連一張照片都沒有拍,沒能留下一點能回憶的畫面,只有留著那時用的霹靂腰包。
本文授權轉載自《Mr.JK》,作者:Jack,原文標題:菜市場裡的生意哲學 – 影響我一輩子的事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2006年起 4次連續創業,17年電商經驗、1年菜市場銷售經驗;一年時間從零開始,達到4,700萬營收,現為meepShop 開店平台、POPRORO 電商品牌,兩間公司創辦人&CEO。
熱愛電動獨輪車、100多盆植物、喜歡具設計感的東西,目前正在構思第五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