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個職業生涯就像一台『機器』,在非技術背景同事們的需求和後台數據之間進行翻譯。」過去曾擔任量化分析師、Seek AI創辦人Sarah Nagy直指他工作上遇到的煩惱。
即便數據分析已廣泛應用在公司經營的各個層面如業務、行銷等,協助驅動商業決策,對於非工程開發的部門來說,仍要常常「向工程師要數據」。
Sarah Nagy利用ChatGPT的模型——GPT-3與其他模型融合,打造了Seek AI,讓用戶不必學會寫程式,只要在Slack、Teams發送需求,Seek AI立即在一片資料庫汪洋大海中分析數據、為眾人解答,加速業務效率,同時讓數據分析師得以專注於自身的工作。
數據分析師常回應業務、行銷需求,導致分身乏術
Sarah Nagy曾是一名量化分析師,開發企業底下的數據分析產品,在此領域將近10年以來,即便科技技術越趨發達,技術仍把持在具備工程專業背景的人才身上,尚未普及至其他公司部門。
同事常對她提出數據分析需求,例如業務希望統計銷售量,或是執行長要求分析一些數據,用來制定產品上市策略,雖然要求不難,但數據分佈在資料庫、BI儀表板等地方,還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整併數據、處理外務,「這讓我很沮喪,因為這佔用我真正深入研究數據的時間,對我同事來說,我手動提取數據也讓他們等了很久,這也很煩人。」
一方面來說,數據分析確實能為公司增加長期價值,提高投資報酬率,但另一方面也因業務同事無法自行提取數據,增加她的工作量。因此,她認為解方正是盡可能的讓公司所有人輕鬆獲取所需數據,化解兩端痛點。
當生成式AI問世,展現強大功能時,Sarah Nagy的直覺告訴她:「它會改變人們處理數據的方式。」她進一步預測,人工智慧將協助數據分析師處理較簡易的數據分析工作,讓她得以專心關注在自己的產品專案上,為了實現這樣的願景,她在2021年著手打造出Seek AI。
在Slack傳訊息馬上獲得解答!Seek自動寫程式碼並分析數據
Seek AI以Open AI的DALL-E和GPT-3語言模型開發而成,是一款專門面向企業需求的SaaS平台,即時為企業查找數據,同時讓數據分析師得以專注在自身職位上,減少雇用並培訓新數據分析師的時間。
舉例來說,業務經常想知道上個月哪個產品的利潤最高,或是哪些產品組合綑綁在一起銷售獲得高營收,由於缺乏寫程式的能力,過去這些工作皆由數據分析師負責打撈,而Seek AI正可以直接搜索整併各數據庫,生成一連串程式碼,自動繪製表格,快速解答業務疑問。
尤其是Seek AI還串連Slack、Teams,用戶只要在對話框中丟出疑問,便能輕鬆獲取答案,就像是聊天一樣簡單。「Seek希望為數據團隊做的,就是將原本必須手動完成的工作自動化。」Sarah Nagy說道。
她認為,隨著各個企業收集數據的來源越趨增加,數據分析已成為同行競爭的籌碼之一,最快能獲得具備價值的數據洞察便是勝出的關鍵,「我們需要自動化來容納所有複雜的數據,為公司快速分析。」
目前Seek AI的客戶數已有10多間以上,包含金融科技、B2C、B2B的SaaS服務等類型,今(2023)年1月募集到種子輪750萬美元,將用於擴建團隊,尤其是工程師及數據分析、科學家等人才。
AI寫程式更快,未來可能翻轉數據分析師職責
隨著越來越多ChatGPT衍生的應用出現,「AI是否將取代部分工作」便是大眾激烈討論的課題之一,尤其是已經落地至商業世界的Seek AI,更讓我們進一步反思「工程師」的職位替代性。
在YouTube上具備1.7萬訂閱數、專門教授Python的PyCoach認為,生成式AI將有可能改變初級工程師的職責,畢竟AI開發模型、輸入程式碼的速度遠高於人類,但在此之前,「給予正確的指令」才有辦法得到正確的輸出,同時還要檢查、識別AI的答案是否有錯誤,或許正是初級工程師未來需具備的技能。
身為自由工作者的科技顧問Rob Zazueta則表示AI難以取代人類,因為工程師的工作不僅僅只有寫程式,還需運用邏輯思維開發一整套軟體產品,負責更困難且深入的工作。AI無法「解讀業務需求」來建構一套軟體,只能以工程角度依照指令寫程式,「ChatGPT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但不是一名優秀的軟體工程師或開發人員。」

21歲,吃飽心情就會變好,希望未來可以養一隻柴犬每天逗我笑。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