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一秒內決定回饋或降價!Agoda新CEO曝競爭秘辛:千名工程師施展的「隱形服務」

一秒內決定回饋或降價!Agoda新CEO曝競爭秘辛:千名工程師施展的「隱形服務」
蔡仁譯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旅遊業)如果要有競爭力,科技就是最重要的核心。」這句話由線上旅遊網站(OTA)平台Agoda執行長Omri Morgenshtern來說,最貼切不過。

Omri Morgenshtern是以色列MarTech(行銷科技)公司Qlika的創辦人暨執行長,主要瞄準的是線上行銷的優化,在2014年被Agoda的母公司Booking Holdings收購,Qlika團隊也順勢併入Agoda負責行銷系統。Omri Morgenshtern則一路從資深產品負責人做到營運長,最終在今年7月被指派為Agoda執行長,是極少數科技背景出身的旅遊產業高層。

從價格到退費,OTA的核心骨幹:科技力

Omri Morgenshtern_Agoda執行長_齊彥喆_Agoda台灣副總經理_2022_12
Agoda執行長Omri Morgenshtern在12月初快閃台灣2日,這是他第3次來台。 蔡仁譯攝影

撇除旅遊的美景、美食、人情味與一切美好,OTA(線上旅行社)建立在數據與轉換率之上,特別像是Agoda這類跨國營運的企業,計較的是個位數甚至是小數點後幾位的轉換率差距。另外,全球已經逐漸邁入完全解封,被動地迎接旅客等同於一種衰退,讓OTA的科技創新只會愈來愈快。

儘管無法細部指出每一項Agoda技術應用與發展,Omri Morgenshtern仍強調大量數據與AI支援的科技力是Agoda的骨幹,「舉例來說,對Agoda最重要的事情是『價格』,以前就是靠人力去看,甚至手動計算定價。但是現在消費者可以訂房的通路廣泛、旅行目的地也很多元,比的就是誰演算法寫得比較好。」

他提到,光是「知道Agoda之外的所有平台的房間價格」,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當量體大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單用爬蟲或是人力可以完成的事情。

更不用說要是發現對手提出更低的房間價格時,要馬上決定是調價、給優惠券還是回饋;但如果要調價又牽涉到平台與供應商(飯店)之間的協調溝通——這些決定要在幾秒內完成,否則消費者會馬上轉頭離開。

Omri Morgenshtern又舉了一個例子:「退款」。預訂後可以退款,是許多消費者在選擇房間時的考量之一,但並不是所有的飯店都提供退款。Agoda透過後台的數據與龐大的用戶量,如果可以預測消費者取消的房間,會立刻被另一位消費者訂走,那就算飯店不提供退款,Agoda還是能提供消費者退款的選項,「所以我們有超過1,000名工程師,都在做這些消費者看不到的事情。」

而Omri Morgenshtern也提出他對於東南亞科技人才的觀察——有很好的天份,但是經驗不足。解決方法就是用50%的在地人才、50%的海外人才,藉此互相學習、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當把不同的人才放在一起,魔法就發生了。」Agoda除了在大本營曼谷之外,也在印度、新加坡、特拉維夫設有研發中心。

Booking.com與Agoda隸屬同一集團,如何避免惡性競爭?

Booking Holdings版圖
Booking Holdings 2021年財報

Agoda隸屬於Booking Holdings,是年營收約110億美元的龐大巨獸,旗下還擁有Booking.com、旅遊元件搜尋引擎KAYAK、餐廳與訂位網站OpenTable與租車公司Rentalcars.com等服務,雖然界線逐漸模糊,像是Agoda也逐漸開始提供交通、機票、活動等服務,但是Booking.com與Agoda之間的主力商品「飯店」算是完全重複,在同步擴張全球市場時,兩者如何做出差異?

「我以前寄信給Booking.com的人,他們都不回信。」Omri Morgenshtern笑著說,等於間接證實了2家公司曾存在的緊張關係,「但現在他們會馬上回我訊息了。」最主要的差別是2017年Glenn Fogel上任Booking Holdings執行長,要旗下的事業部門有更多的整合與合作。

據了解,Agoda與Booking.com已經完全做到房源共享,並有明確的分工。Agoda主要著眼於亞洲市場,並相當強調「價格」敏感度;Booking.com的強項則是在歐美地區。另外,就是Agoda做了相當多在地化調整,不同地區看到的介面會有些許不同,Booking.com則較是全球統一的規格。

「但從公司規模來看,Booking.com遠大於Agoda(Booking Holdings財報並未揭露個別營收),光是開始互相合作、對話,對於Agoda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Omri Morgenshtern說。

OTA往「一條龍」服務前進,會造成壟斷現象?

由於OTA紛紛開始「跨界」,Booking.com提出了「connected trip」,不只賣飯店還要賣機票與旅遊體驗;又或者賣體驗的Klook,也開始往賣飯店與機票。當OTA都開始包山包海,未來的發展會走向哪裡?

Agoda
Agoda也不再只有訂飯店的功能,機票、活動體驗也都包含其中。 Agoda

Omri Morgenshtern認為,OTA的確有往「超級App」前進的趨勢,在單一平台就能包辦消費者旅遊的大小事,但主要會面臨2大挑戰:

  1. 價格:希望消費者一站購足,也要提供價格誘因,考驗平台與供應商的訂價能力。
  2. 服務:提供的商品鏈變長,仍要確保服務品質一致;假設飛機延誤了,其他同時預訂的商品也要能同步修正。

而既然愈來愈有一站式消費的趨勢,是否代表OTA會走向巨頭壟斷,像Booking Holdings這樣的巨獸只會透過併購變得更加龐大?

Omri Morgenshtern的答案是否定的,「現在併購受到的檢視比過往嚴格很多,監管機構也都在看有沒有壟斷的可能性。」像是Booking Holdings在2021年以近20億美元,收購歐洲機票OTA集團Etraveli Group,雖然英國反壟斷機構在今年9月批准過關,但歐盟的反壟斷監管機構卻仍在深度調查中。

另外,就是合作有時比併購更具有彈性,「當你把公司買下來,就要對他的營運虧損負責,不如採用多家合作的方式,選擇上也更有彈性。」Omri Morgenshtern說。現在打開Agoda頁面中的「活動體驗」頁面,也能看到商品是由KKday等供應商提供,「大家都想提供全面性的服務,反而是個別廠商在單一垂直領域做好的最好時機。」言下之意,就是垂直領域做得深、做得好,就不怕沒人找上門來合作。

不管如何,在全球旅遊產業逐漸回復到以往甚至超越過去水準的同時,同時也是版圖發生變化的時刻,包含南美洲的航空公司整併、飯店集團向度假村拓張、OTA之間的競合關係,旅遊產業的型態還在持續進化當中。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林芷圓,原文標題:全球大解封,旅遊網站為何向超級App靠攏?Agoda執行長直指2大挑戰,責任編輯:林美欣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數位時代》陳君毅 《數位時代》陳君毅

《數位時代》主編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