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傳播的速度比新聞還要快。」這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雷莎對2016年菲律賓總統大選候選人杜特蒂,在臉書上散布假資訊一舉所發出的感嘆;同一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國眾議院隨後在2018年證實,當年的美國大選與俄羅斯透過Facebook投放特定立場廣告有關。一時之間,社群平台充斥假訊息的議題甚囂塵上。
源自於假訊息的無聲煙硝已經成形,面對Facebook等社群平台的作為,英國政府大動作的徹查平台,卻未能根治社交平台成為假訊息幫兇的現況,當公權力的介入都無法制裁時,新創有辦法起到解決假訊息氾濫的作用嗎?
一家英國新創Factmata試圖證明新創雖然資源稀缺,仍有可能善盡內容審查的責任,近期他們的服務就被媒體產業大亨Cision看上並收購,即將結合傳統媒體持續擴大假訊息審查的版圖。
平台方受制於廣告,綁手綁腳的內容審查
有鑑於社群平台上假訊息氾濫的問題,英國政府於今(2022)年初表示正在擬制新版「網路安全法」,要求包含Facebook和Twitter等各大社群平台應該刪除不法、不實內容。
然而即便英國政府致力於處理假新聞的問題,平台方也承諾做好內容把關,比如說Facebook就祭出了匿名處理問卷資料、審核政治類廣告的2支箭,期待能撕掉操弄用戶情緒、想法的標籤,然而最根本的問題——社群平台的營利源自於廣告贊助,仍然沒得到解決,因此這些社群平台在內容審查時,依然可能為了維護廣告商與自己的利益而失去中立。
既然從公權力的角度切入難以制裁這些靠著廣告營利的平台,新創Factmata共同創辦人Dhruv Ghulati、Sebastian Riedel和Andreas Vlachos開始思考是否能夠改以第三方的角度切入,透過人工智慧的技術,檢查網路內容的準確性,以解決假訊息氾濫的問題。
具有電腦工程及人工智慧背景的3名創辦人,看準社群平台是眾多假訊息衍生的溫床,所以將審查對象鎖定在Twitter、Facebook、Reddit等社群平台上。
有趣的是,由於他們始終相信消息的真偽最終仍得靠閱聽人自行定奪,因此也大方承認用戶在使用Factmata服務後或許不會馬上改變立場,但至少在面對與自身立場相左的內容時,不會再大聲嚷嚷著假訊息。
那麼,Factmata究竟是怎麼做的?
審查新聞源於人工智慧與人工審查
Factmata使用2種事實核查方法:人工智慧和人工審查。
1.人工智慧
在對某個主題形成意見時,上下文是不可或缺的素材,然而問題是社群平台上的訊息總是斷裂的,比如說擷取部分事實製成的斗大新聞標題、為了點擊率而誇大的數據等,這些都可能是假訊息散播的元凶,不過在資訊爆炸、講究快速獲取訊息的世代下,很少閱聽者願意花時間搜尋關於某主題的詳細資訊。
為了解決此問題,Dhruv Ghulati表示在用戶搜尋時,Factmata會以「文字擷取」的技術,先掃描貼文上的文字並提取地名、人名、數字等關鍵資訊,再透過Chrome擴充工具的形式顯示數據面的資料佐證資料的真偽。以下圖為例,當用戶在Twitter上看到一篇關於經濟成長率的貼文時,Factmata即會提供來自於世界銀行的數據。
然而,畢竟Factmata屬於第三方平台,因此Factmata無權也不會主動的在用戶的瀏覽器上清除假訊息,回歸到3名創辦人對於「價值判斷必須交由人」的堅持,Factmata僅提供用戶數據,用戶須自行決定是否相信貼文內容,Factmata官方表示這可以培養閱聽者們基於事實進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人工審查
使用人工智慧代替人工審查,雖然可以加快事實核查的過程,但單靠人工智慧仍未能達到阻止假新聞所需的語言理解和決策水平,比如說不具有性別意識、種族主義或仇恨等言論,就得靠人力進行審查。
類似於維基百科的形式,Factmata也透過專業的查核員和記者,人工審查網路貼文的真實性。然而有鑑於Factmata的規模變大時,人力勢必將無法負荷查核工作,Factmata官方表示透過大量訓練人工智慧的模型,他們已可將人工審查的比例降至3成以下。
Cision收購Factmata一舉,能否作為媒體積極審查內容的風範
有趣的是雖然Factmata成立的目的起初是為了審查假訊息,但最後卻因為無法靠廣告主營利,要求用戶付費的收益又太低,使得Factmata只能把腦筋動到那些看重形象管理的品牌上,最終Factmata轉而像是公關公司的角色,為品牌建立搜尋引擎以檢視社群平台上是否有對品牌不利的言論。
「雖然為了存活,公司的發展路線有變化,但為大眾打擊假新聞的初衷依然沒有改變。」Factmata團隊表示在今(2022)年11月,Factmata已經被旗下擁有美通社、PRWeb、L'Argus de la presse、HARO和加拿大新聞專線等媒體公司的Cision收購,Factmata團隊隨後加入Cision以協助Cision追求更多的人工智慧新聞審查的新玩法。
目前一般用戶已無法使用Factmata的服務,Cision規劃將Factmata審查假新聞的技術導入既有的數據庫,幫助旗下的記者、編輯們判斷每天來自各公司的新聞稿內容,以及在社群上的討論度,並自動審查各社交平台熱門貼文的真實性,以此協助快速判斷新聞的可報導性及真偽。
這起收購案詳細的財務條款雖然未揭露,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並非Cision首次針對假新聞議題做出的行動,比如說Cision在2021年時,就曾以4.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另一個致力於內容審查的新創Brandwatch。
Cision再次展現對內容審查的積極作為,能否在媒體業掀起一波進行內容審查的浪潮,並回頭規制在社群平台上散播假訊息者的行為,雖然目前答案未知,但我們依舊能期待媒體業能在看到相關假新聞審查的動作後,能夠善用新科技的方式,不再是閱聽人盲從假資訊的幫兇。
資料來源:Forbes,Techcrunch,創辦人Medium,Insider

喜歡吃甜食、閱讀、寫字的女生。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