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PopChill(二手精品電商)共同創辦人Andy郭家齊,從27歲開始網路創業,做的都是平台經濟,也有過幾次不錯的成果,包含了公司被併購和上櫃的經驗。去年中,我離開了本來的公司,因為看到市場上有該被解決的機會沒被解決,那種睡不著覺的熱情,我想是創業過的人都會懂的。
過去15年,創業環境改變了很多。不管就人才面、資金面、產品面,都有了根本上的不同,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所感知的改變,以及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
相較於過去,年輕人更願意投入新創公司
15年前,我們第一次創業,找到優秀人才真的很困難,往往經過強烈的說服,終於有人答應加入團隊,但到職日人卻沒出現,原來是他們的爸媽不想讓他們加入一間沒聽過的公司。
現在新創人才的取得,比我們早期創業要好太多,歸功於過去幾年產官學對創業的提倡,許多年輕人畢業後立志加入新創公司,這是過去很少見的。新創找不到人的情況沒有了,大家更認識到新創公司可能的潛力。
以我們這次PopChill的創業來說,在籌組團隊的第一個月,我們就約了100場面試,這些參與面試的人,很多都以加入新創公司為目標,這在15年前是不可能發生的。
募資的環境,相較於過去大幅改善
十幾年前,投資人剛被網路泡沫嚇到,許多投資人再也不相信網路公司,當年我們做完了最小可行性產品,也出現了顯著成長,但資金的取得還是非常非常困難。我們拜訪的一位投資人,告訴我們這不是我們團隊的問題,是大環境的問題,聽到他這樣說,真的覺得無奈。
現在的資金,雖然也進入了某種寒冬,不過相較於15年前,還是好的太多。如果你有好的題目,有成長的潛力,其實是不缺資金機會的。
使用者期待升高,做產品變得很困難
從上述兩點來看,網路創業好像變容易了,但其實並不是,因為產品的進入門檻被墊得太高。15年前的web2.0時代,只需要做個很簡單的服務就有人用,甚至一頁式的網站就很酷了。但現在使用者胃口被養大,雖然開發團隊還是希望MVP(最小可行性產品)做好就先上線,但MVP的最低門檻已經變得很高很高。
15年前,我們的第一個網路創業題目,只花了28天就把MVP做出來。這次我們做PopChill,花了4個多月才把MVP做出來。一個網路平台如果沒有Android、ios、web通通支援,使用者可能不會使用。一個電商系統如果沒有把金、物流做得完整,使用者也可能不給你機會。現在需要投入的資源,也是之前創業的數倍。
大市場被佔住,需從利基市場出發
這是任何時候創業的通則,15年來也沒有改變過,你永遠會覺得市場上已經有更大的Player提供服務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大環境會迫使創業者先從小的利基市場出發,能有些成果站穩之後,再去挑戰更大的市場。
在研究PopChill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們第一個直覺,是二手市場早就被更大的平台(如蝦皮)給佔住了,我們哪會有什麼機會?不過仔細一想,在更小的分眾市場,大平台依然有還沒解決的問題。
以精品來說,傳統電商模式,讓賣家直接出貨給買家,就難以確保商品是正品,也難以建立買賣家的信任。於是,我們從這個點切進「二手精品」市場,建立了和傳統電商很不同的模式,也就是在賣出後,賣家先寄給我們做正品驗證,我們再出貨給買家。如此,只要買家能對平台(而非賣家)建立信任感,我們就有機會拿到這塊的市場。
永遠都是創業最好的時機
我常在想,創業最好玩的,是去解那些還沒被解的問題,很多人會覺得,所有能解的問題都被人解完了,我們怎麼可能還有什麼機會?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人永遠會製造出新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
你說創業有沒有很難?連續創業了15年,我必須要說,真的很難。這次投身了PopChill的創業,接觸二手精品市場,再次學習了謙卑。不管別人說你多好多棒,只有使用者說的才算數。創業很辛苦,我心裡也知道它非常困難,但不去解又覺得睡不著覺,也許這就是創業人的一種自虐。
本文為授權轉載,作者為PopChill共同創辦人郭家齊。

郭家齊(Andy Kuo),網路連續創業者。過去15年來,曾創立超過20個不同的網路服務,對創業有著滿滿的熱情。最新的創業題目是PopChill時尚轉售平台,希望用可規模化的方式解決二手精品交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