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 (2021/8) 因好友在Facebook貼文建議 – 如果是Crypto(加密貨幣)項目籌資,第一重要是:「不要再找不是專業的Crypto投資人了」。我當時快速貼文寫了幾個傳統VC和Crypto VC投資上的差異。
我當時在 facebook 的貼文
2022 Q1快結束了,我想再整理一下,從VC的角度,看Crypto帶起新創投資生態的劇烈變化。
傳統VC與Crypto VC有多不同?
Web2進入Crypto/Web3時代,真的有很大不同嗎?
Web2 時期的早期創投
其實回溯2010年代Web2興起時,因軟體新創的創業開發成本降低,初期需要資金不多,當時創投產業最劇烈的改變就是誕生了很多天使、早期基金、加速器,或成立專投Social apps(社群應用程式)的基金、Mobile apps(行動應用程式)的基金、甚至還有投資Google Glass apps的基金.. 等。當年許多「傳統創投或投資部門」,也紛紛請年輕人看早期新創的案子,或透過投資早期基金來接觸新創。
本來各個領域投資人都是不同專業,就像有人擅長的是半導體、有人軟體、生技,至於是不是「專業的crypto投資人」,除了對產業專業的了解,我們從equity vs token投資說起:
1. 傳統創投基金可以買Token (代幣) 嗎?
傳統創投在投資公司,是拿現金去購買公司發行的equity (股份), “Crypto” Projects很自然是發token。
每個創投基金當初在設立時會和基金投資人簽LPA (Limited Partnership Agreement - 基金與基金投資人的投資合約),不一定有買token的彈性。像是設立在美國的創投基金,一般只有20%的額度可以買token這高風險的資產類別,創投基金管理人跟其LP (Limited Partners - 基金的有限合夥人,也就是基金的投資人)需要有共識, LP有沒有承受高風險的意願,尤其許多LP都是更傳統的大公司和基金。
2. Token vs Equity公開發行速度
創投基金原本是在公司IPO、購併、清算或次級市場交易時,才有股份變現的機會。現在很多情況是,Crypto Projects跟投資人籌完一輪,甚至沒跟VC籌資,就上幣到交易所,沒有以往股權型態公司籌資經歷的ABCDE⋯⋯輪、Pre-IPO的概念。
以這樣的速度看,作為創投基金如果沒有在第一輪就投到,再來就要在交易所跟散戶一樣在公開市場買嗎?
最近VC想投資已發幣的團隊的做法是,VC會跟Project談個市場價折價,但VC就得要說服創辦人跟社群或基金會提案說明 – 我這家VC可以幫什麼。這也讓VC不得不在很早期就得出手搶案子。
衍伸的故事:
可以看Sushiswap的例子。他們去年的籌資計畫似乎就無疾而終了。社群(token持有人aka散戶,或泛稱「社群」) 對想投資的創投有很多提問 – 到底你們VC除了錢,還可以幫什麼?(Sushi要籌資的話,我們散戶也有啊)。
「Sushi社群」還投票為想投資的VC評分,平常沒在經營「Crypto社群的傳統 VC」,好比有名的:True Ventures, Lightspeed竟然都被社群排在末段班,我認為這平行世界啊。
去年中Sushiswap的籌資事件,Tempo在facebook有寫兩篇背景介紹: 1) 、2)
3. Token vs Equity流通性
Crypto VC面對已在流通的token要怎麼決定持有或買賣,跟以往股份投資為主的VC基金長期持有心態不同。
如果投資的這些token上了交易所,創投面對投資項目發的幣上市,散戶都可以買賣,你卻還沒解鎖,就算閉鎖期到期開始線性解鎖,很多人還會去查你錢包有沒有 “hodl”(長期持有某種加密貨幣而不賣出或使用)這個token,遇到市場大好,幣價超漲時,你會不會想用另一個錢包在期貨市場去作空來讓基金賺錢(或避險少賠),或基金LP希望你趕快獲利了解時,這檔基金有彈性這麼做嗎?這恐怕也是傳統VC還沒想過的。
Are you 💠✋?
市場的改變不只在Crypto圈,傳統新創也是朝更早期公司出手。
之前新創上市,是公司從Seed→ABCDE輪才上市出場。這幾年歐洲美國開放比較寬鬆的Equity Crowdfunding (股權眾籌),美國前兩年流行的SPAC (2022 SPA已經冷掉了) 也讓公司更提早可以跟一般散戶投資人籌資。
綜合以上 2)、3),也造成了現在Crypto圈爭搶項目最早期的投資機會。
4. Crypto圈的排外心態
這幾年Crypto圈出現很多創新的生意模式、新的籌資發幣上市方式,有的Crypto Projects像社會實驗般。但像各個行業,也會有雜魚。很多投身Crypto圈的人,即使是有創新想法的開發者,也常常被媒體或不喜歡新科技的人,一視同仁地認為區塊鏈圈都是駭客或是詐騙。
這導致相信Crypto的人,就會說出「few understand」、「WAGMI」,這態度像是,我知道crypto是未來,懂的人就懂,還要跟不相信的投資人辯論是很累的,NGMI(Not Going To Make It)。
當聽到疲乏的老Web2的現任創業者或投資人發表對Web3各種新作法的不以為然,或搬出人類在一次大戰前制定的法律時,年輕世代為主的Web3創業者,自然有防禦心態,想先接觸已經是在同一個軌道上前進的創業者、創投。
這一年也陸續看到原本反對的人陸續入圈,好比DHH: I was wrong, we need crypto
5. 到底VC可以幫什麼?
舉2021/8 Paradigm研究員為Sushiswap救了USD 350M的這個例子。
Paradigm 是許多crypto團隊最嚮往的crypto fund。Paradigm的兩位創辦人一位是Fred Ehrsam (Coinbase co-founder) 另一位Matt Huang (前Sequoia Partner)。
Paradigm裡面有很多厲害的研究員,其中一位@samczsun為Sushiswap的漏洞拯救了 USD 350M免於被駭。
這個有點超級英雄的故事了,有趣的是,Paradigm是Uniswap的投資人且還幫Uniswap設計了V3,但發現Uni的競爭者 & 致敬者的Sushi發生危機(Sushi 甚至自己都不知道) 卻會主動幫忙救火。大家平常這麼直來直往(酸),原來這是個很溫馨的社群嗎?
後來2021/11時,samczsun又救了一次dYdX智能合約免於被駭:
回到Paradigm,但每個VC都有這麼強的技術能力可以幫團隊嗎?團隊都可以自己發幣上市籌資了,到底VC可以幫什麼呢?
以上是我在2021/8貼文,經過半年我再補充一些傳統VC和Crypto VC的不同如下:
6. 傳統VC vs Crypto VC如何評估投資案?
賣方市場:先籌資再開發、獲客
如前面所說,早期新創投資已經蓬勃發展10幾年,很多人在評估Web2軟體新創都有非常豐富經驗,從市場、團隊、產品、Traction,到產品各種數據都有一堆判斷指標看團隊有沒有找到PMF (Product-Market Fit)。
但評估Crypto Projects有些天生的難度:
Web2創投愛問團隊:Active Users、Retention、CAC、LTV .. 等,可許多Web3的公司產品都還沒開發,沒有用戶沒有Retention。
Web2通路都花錢在Google/Facebook廣告,計算CAC不是難事。可現在大部分Crypto Projects無法透過Google/Facebook買廣告。
還記得在Web2時代一篇很紅的文章 - “Growth Hack is the new VP Marketing” ?
現在的Crypto Projects狀況:Tokenomics is the new VP of Growth (這不是什麼名言,只是我說的)
Crypto VC關心重點除了生意本身,也要理解Tokenomics怎麼設計能讓項目成長。
可以投匿名、社群營運的團隊、或非公司型態的DAO、Remote型態的團隊嗎?
重隱私、去中心化、直接信任Smart Contract算是區塊鏈專案的天性,至少Bitcoin就是個匿名的例子。如果願意以真實身份面對投資人和社群當然還是可以增加團隊的 Social Proof。
疫情前很多創投只投某些地區的團隊(好比只投矽谷公司),以往會投資國際團隊的創投,通常會親自出國去盡職調查 (Due Diligence) 。這波Web3起飛時期,大家都在疫情期間營運跨時區的remote型態,很多Crypto projects至今沒實體見過自己成員。
Crypto-native VC和他們的LP對這樣生態習以為常,甚至也可以看到匿名創投合夥人出現 (如Starry Night Capital的GP @vvd)、或宣稱對anon-friendly的crypto fund - dao5,或創投自己都嘗試成立DAO (如: 傳統大創投Bessemer成立了BessemerDAO )
資金運用
優秀的Crypto Projects都是面向全球市場,在這個產業大家都是全球在競爭Crypto 客戶跟人才。以前矽谷投資人會抱怨投資都被新創付給了舊金山的房租、薪水,而傳統VC現在要能體諒,即使一個在亞洲的團隊,他們也是在跟矽谷搶人才跟用戶,要全球競爭,付出去的薪資也是會很可觀。
這些Crypto原生的創業生態,對傳統創投評估滿有挑戰。
7. 投資競爭者
以往早期創投都會避免投到portfolio的競爭對手,為了支持自己的團隊,也避免利益衝突,萬一投到彼此在同個領域競爭,還得公開解釋。
Marc Andreessen親自在Quora回答為什麼同時投資到PicPlz和Instagram兩個都是social photo apps?
傳統創投出身的Crypto Fund,目前都還避免投資互相競爭的團隊。但新興的Crypto VC,滿多背景來自hedge fund、交易員,他們過去公開市場的經驗並不會意識投到競爭的團隊有什麼不好,且操作比較短線。
8. 參與社群、迷因
Crypto「社群」主要聚集在幾個 Web2 的服務:Discord、Telegram、Twitter或Signal,因傳統VC以前在建立的客戶社群是針對創業者,不需和投資公開市場的散戶對話,但在Crypto時代,人人都可參與投資早期團隊,也都搶社群的話語權當degen,尤其Crypto社群中還充滿各種迷因、縮寫跟梗圖。
傳統VC在過去規矩說話的包袱下,在Crypto圈很不討喜,但現在要進入Crypto圈,創投要面向的客戶群不只是創業者,投資界「同業」也不只是其他創投,要和「社群 / 投資人 / 用戶」這幾個越來越重疊的角色一起參與投資,甚至這群「社群 / 投資人 / 用戶」影響Project方向的聲量可能更大(當然未必是好事)。
傳統VC要怎麼因應,我現在能想到最好的方式,大概也只能是傳統創投自己spin off一個Crypto Fund,至少要spin off一個 「intern」口吻的Twitter帳號。
1/ Sequoia從twitter開始用一些幣圈術語透露要進入Crypto
2/ Crypto Fund - Zeeprime自嘲自己是在社群對VC評分中的meh群,且總是在一堆Party Round的募資新聞公關稿被排到知名創投之後的 “and others”
3/ CMS Holdings 除了主帳號,還有一個CMS intern帳號,除了平常幫大家貼重點筆記,發能貼近社群的推文
9. 傳統創投參與Crypto
現在Crypto Projects在募資同時就需要佈局一些資源:有實際營運的Crypto創業者、有設計Tokenomics經驗、能和不同鏈、交易所、Protocol介紹合作、有社群聲量的KOL、可活絡市場的交易員⋯⋯等。最後回到我在facebook的貼文,以上這些,目前傳統VC架構下不容易參與,所以也會陸續看到各傳統VC需要獨立出自己的Crypto Fund。
Sequoia成立Crypto Fund時說,成立Crypto Fund是他們第一次為單一產業成立基金。基金主要要操作liquid token (流通代幣),包括投資、質押、提供流動性、參與治理。
前Pantera GP的新基金 - DAO5將VC和創業者更緊密結合利益:要讓被投資的創辦人也能獲得token,參與DAO的決定。
本文授權轉載自Cjin部落格,作者:Cjin,原文標題:[WAGMI] 關於 Crypto Fund - 1

I have been sitt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table — entrepreneur and VC.
Since 2004, I had 10 years as a startup co-founder, in mobile apps, social apps, and few others.
In 2014, I switched my role to join early-stage VC funds. For the past 7 years, I engaged in a variety of operations in VC firms, investing, fundraising,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 like bridging startups with new users, new markets, and new investors.
I hope myself keep learning new things through investing, writing, and podca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