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美國聯準會升息縮表避免熱錢導致的泡沫化,2022年的新創投資市場將有何發展?

黃馨弘
黃馨弘 2022-03-04
美國聯準會升息縮表避免熱錢導致的泡沫化,2022年的新創投資市場將有何發展?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隨著疫情趨緩,各國都進入準備全面開放,資金又逐漸回流到市場上,今年在資本市場與新創投資的狀況又會是如何?

由UC Berkeley訪問學者詹益鑑(IC)以及矽谷美味人妻謝凱婷(KT)共同主持的Podcast矽谷為什麼第87集節目《2022 美國創投基金趨勢 新創投資的下一步》中,整理分析了2020年到2021年美國創投基金趨勢。

疫情期間熱錢湧入,區塊鏈、生醫最受創投關注

UC Berkeley訪問學者詹益鑑分享,根據數據:「過去的全美國的VC,每年募資金額大約是200億美元,2014年第一季開始,受到量化寬鬆的影響,一直到2016年,就有成倍成長到將近400億美元,2018年來到600到700億美元左右。2020年的時候來到800億美元,疫情期間不但沒有縮水,更因為各種議題,竄升到了1,200億美元。非常多的創投都很積極地衝高這個數字。如今,一周就已經接近400億美元,是過去一整年的募款金額。」隨著募款金額上升,相關的職缺也水漲船高;包括資金管理人、合夥人以及新的創投公司也相繼成立。

過去兩年,區塊鏈和生醫為兩大獲得創投們高度關注的領域。區塊鏈最大應用除了比特幣和乙太幣之外,相應在藝術、創作領域的NFT熱潮、電競市場的GameFi和吸引許多傳統金融集團紛紛加入的DeFi產業,都讓區塊鏈成為全球創投關心的領域。

比特幣區塊鏈blockchain_shutterstock_456064465.jpg
Shutterstock

而生醫產業則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不斷有新的想法與產品推出,無論是個人防護醫材、呼吸器、快篩技術、基因定序等題材,也在這兩年中逆勢成長走出實驗室,取得創投的支持,以回應市場強烈的需求。

謝凱婷接著提到Crunchbase News上,也有一個驚人的數據應證了這個現象:「2020年全球的創投投資金額大約是美金3,200億美元,光是2021年,就成長一倍,來到6,200億美元 ,而且有將近60%的資金,都集中在Late stage(晚期)投資。」

SPAC上市熱潮,2021年超過600家企業遞件

由於豐富的題材加上資金熱潮,能讓新創公司加速進入公開市場,繞過IPO繁複的法規與監管,借殼上市的SPAC,這幾年也在美股掀起熱潮。

謝凱婷說:「過去我們也關注過SPAC上市的熱潮,以前美國每年大概遞件30多家SPAC就已經相當多了,絕對不超過50件。但在2019年,已經來到59件,2020年來到248件,2021年甚至來到了613家,讓許多人相當訝異。」

2022年投資趨勢,有望成功募資的題材有哪些?

2022年由於通膨嚴重,市場過熱,美國聯準會(FED)於今年宣布即將升息之外,也會進行縮表(shrink balance sheet)。

縮表,是一種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的手段,以美國為例,就是指聯準會縮減「自身資產負債表規模」。會這麼做表示市場熱錢過於活絡,聯準會為了要穩健金融秩序,會回收市場上的資金,以免造成資產泡沫化或是通膨更加惡化。

根據CB insight所提供的分析來看,2022年有機會成功募資的題材,大概集中在區塊鏈、Web3、元宇宙以及生醫領域。其中,全球的生醫投資圈自2019年第三季之後,無論是募資件數與資金規模都有持續溫和上升的趨勢,未來用於治療新冠病毒的藥物或是更普及的篩檢技術都還會是創投關注重點。另外,區塊鏈、Web3與元宇宙則延續2021年的熱潮,吸引更多國際的運動品牌(Nike計劃販售虛擬球鞋)與金融服務(萬事達卡推首張加密貨幣信用卡)加入,擴大相關領域的影響力。

Nike
為了進入元宇宙的市場,Nike也計畫販售虛擬球鞋、運動衫等商品。 Roblox

節目中也特別提到,通貨膨脹將會有15%~20%的漲幅、灣區持續高漲的房價,專業人士的薪資狂漲,對於新創企業在找錢、找人可能都會比往年更為不利之外,由於過去兩年的大幅投資,未來也可能會導致創投也會更加謹慎投資,甚至也可能有更多公司選擇離開灣區,往東岸或亞洲移動。

《矽谷為什麼》EP87 - 2022 美國創投基金趨勢 新創投資的下一步 | 主持人ICKT對談時間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黃馨弘 黃馨弘

關注領域為醫療科學和當代科技,目前在多個網站上擔任專欄作者,並持續出版與翻譯書籍。曾參與 H.Spectrum 生醫創業培訓計畫,發想長照媒合服務。熱愛旅行,希望疫情後能繼續未完成的旅遊計畫。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