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檢」這個環節,一直是製造業者邁入工業4.0的一道難關,傳統的自動光學檢查(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無法辨認新產品的瑕疵,過高的過篩率更要靠大量人工複檢,因此市面上出現了以深度學習AI影像辨識解決方案的新創,小柿智檢也是其一。
「但是我們不只是為客戶導入AI軟體,而是把整套軟硬體整合方案一起賣進去。」小柿智檢創辦人洪沛駿說。
讓小柿智檢特別的不只是販賣的產品軟硬兼有,還有導入的速度,「對客戶來說,只是把品檢的機器換掉,製程上不會有任何改變,省去了訓練AI模型的時間,所以只需要不到一週的時間就能夠導入我們的服務了。」洪沛駿表示。
當大家都在推品檢軟體,小柿為什麼反其道而行?
2020年成立的小柿智檢,原先是富士康集團內部創新的團隊。由於目前多數品檢業者僅提供軟體影像辨識服務,但是軟體能否應用在工廠原本的硬體之中是一個未知數,「而且對製造廠商來說,導入軟體的方式還要再請員工學習怎麼使用與操作,如果是直接導入品檢硬體設備,並不會增加額外工作,相對單純。」洪沛駿因而決定自己出來創業,由小柿智檢針對客戶的需求,同時提供相對應的軟硬體服務,以解決軟體無法與硬體好好配合的潛在問題。
創業之初,洪沛駿的策略就是「不做客製化、快速擴大事業規模」,因此瞄準了毛利較高的半導體、金屬加工製造業者,「因為他們比較有資金跟意願購買新的機器,導入後也不太容易更換。」洪沛駿解釋。
這個策略的執行困難點在於,如何將機器檢測的流程設計標準化,以及機器本身的規格。機器設計方面,小柿智檢提供兩種類型的機器,包含以玻璃盤為主、以機械手臂進行六面環繞拍攝的AI外觀瑕疵檢測專用機,以及拍攝大量經過產品的動態流水線輸送帶,前者適合半導體產業、金屬加工業,後者則適合食品檢測。
至於鏡頭、光源等高規格機器,可不是一般新創能負擔的,小柿智檢靠的是洪沛駿過去在富士康累積的人脈,「雖然這些機器會成為小柿不少的開銷,然而既然我們志在成為以技術為主體的公司,就不得不這麼做。」
AI軟體應用也是快速導入的原因之一
一般常見的深度學習瑕疵檢測,都是先定義好何謂瑕疵,再讓AI開始學習與訓練,但是小柿智檢卻走出不同的路,讓其產品「AI視覺檢測模型開發工具」學習何謂無瑕疵產品。
「定義瑕疵對廠商來說並不容易,要學習AI、上標籤,最困難的是瑕疵品不會天天碰到,所以會花費不少時間。」洪沛駿說明,讓AI學習何謂沒有瑕疵,相對容易得多,挑戰就在於數據的精細度。
舉例來說,一個保溫瓶放成直的與歪的,AI要如何斷定歪的也是無瑕疵,或者是機器燈光的強弱度是否會影響AI判斷,還有影像辨識的精細程度等等,這些則有賴於小柿智檢在硬體上的設計,才有可能訓練AI的判斷不會出錯,也就是說,客戶只要提供產品後,只要用滑鼠和鍵盤在螢幕上點擊良品與不良品的數據,就可以導入運用了。
先在台灣站穩,再擴大到海外
小柿智檢目前可以做到小於1%的漏檢率,及平均過殺率(因標準設定過高,而將良品誤判為不良品)小於2%的成績,且在近10件的落地案子中,客戶也包含了研揚科技等大廠。
以毛利高的客戶為主以及兼做軟硬體,是小柿智檢在台灣市場所採取的商業模式。未來,小柿智檢期待能拓展海外市場,正如洪沛駿在訪談中所說的:「台灣是很好練功的地方,方便我們找案場及客戶,但因為台灣市場到底仍不夠大,因此未來期待能複製在這的成功經驗到海外,繼續研發並販售專用設備,以擴展小柿的規模。」

喜歡吃甜食、閱讀、寫字的女生。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