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台灣醫師攜手AI專家成立矽谷醫療新創:要想打進美國市場,先說服保險公司!

台灣醫師攜手AI專家成立矽谷醫療新創:要想打進美國市場,先說服保險公司!
Meet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醫師就像資料科學家,必須從病患身體檢驗的各種數據中,分析異常情形和可能的肇因,給予病患合適的療程。」醫乘智慧(AIxMed)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陳聖雄說。而在資料科學發展迅速的同時,「其實也推動了醫學經歷典範轉移。」AIxMed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同時以是營運長的劉天仁(首圖)補充道。

具備電腦科學背景,在軟體業打滾超過30年的AI專家陳聖雄,遇上曾參與美國史丹佛創新醫材計畫的新竹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劉天仁醫師,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2人,在各自的領域擁有不錯的成績,為什麼會想跨出舒適圈、挑戰新創,又如何結合彼此優勢,打造細胞檢驗系統,抓緊新創的美國夢?

得到保險公司支持是關鍵,醫師結合AI專家打造細胞辨識高精準解方

「台灣有健保制度且醫療效率極高,生醫市場難有開展性。」劉天仁解釋把目標市場放在美國的思考脈絡。在沒有健保制度的美國,民眾、醫療機構、私人保險公司之間,是密切關連的三角關係。

劉天仁_AIxMED_2021_11_01_蔡仁譯攝 (1).jpg
AIxMED共同創辦人劉天仁 Meet

美國人都很習慣自行購買醫療保險,但是保險給付會以醫師的醫療行為是否有效來決定,也就是說,如果檢驗結果不精準,會需要反覆檢驗、來回看診,保險公司很可能就要承受這些額外的金額,患者也必須增加移動的負擔。

「醫療產品或服務要想在市場落地,讓病患、醫師都願意採納,得到保險公司的支持是最大關鍵。」劉天仁點出AIxMed的服務發想路徑。

而且現在正好是醫學典範轉移之際,如何透過AI輔助臨床醫療人員便成了AIxMed的著力點。舉例來說,AIxMed透過爬梳過往資料,發現膀胱癌治療在美國的花費居高不下,原因包含高存活率和高復發率。團隊進一步分析原因,得出病人必須反覆檢測,「但尿液細胞檢測,有95%的腫瘤細胞難以透過顯微鏡辨識。」

AIxMed Demo.png
當影像檔輸入後,便能自動以分區熱點的模式,顯示高危險到低危險的細胞立體分佈。 AIxMed

傳統的尿液檢測作法是由細胞醫檢師透過顯微鏡做初步分類,再交由病理科醫師辨識,該流程耗費人力、時間,且保險公司也須為其病患買單。細胞醫檢師每日必須經手上百、上千片玻片,透過人眼難免會出現檢驗不精準的情形,後續醫師就需要花更多心力在辨識細胞上,整體而言對病患、醫療機構和必須為此買單的保險公司都是辛苦的過程。

「因為AIxMed理解醫院終端的需求,所以開發產品會朝減少支出成本、增加營收、改善品質為目標。」AIxMed藉由陳聖雄的AI技術,開發AI細胞辨識系統,當影像檔輸入後,便能自動以分區熱點的模式,顯示高危險到低危險的細胞立體分佈,有利於後續醫師判讀的方便性。

「根據統計,病理師判斷錯誤率是3.5%,AI是2.9%。當兩者結合後,可以降至0.5%。」劉天仁說。

在Stanford Biodesign計畫相識,加強市場敏感度

劉天仁與陳聖雄兩人最初,其實是在Stanford Biodesign計畫認識的,但當時懷抱著創業夢的2人,彼此之間還沒有擦出火花。

「我一直都想嘗試醫療和其他產業的整合,但『I don’t know what I don’t know.』」在到史丹佛以前,劉天仁以為醫療創新機會很多,腦中的構想每個都可行。然而,因為劉天仁習慣用科學研究的方法思考問題,但當研究沒有考慮到市場性時,商轉就會卡關。「市場性和方法論是從Biodesign計畫學習到最大的收穫。」劉天仁說。

舉例而言,身為耳鼻喉科醫師的劉天仁認為,「夾魚刺」是個對民眾而言難受的問題,因此他曾想過開發「有鏡頭的夾子」,讓過程更迅速有效率。但放在美國市場,美國人很少會吃整條魚,因此這個產品並不具備市場性;又例如美國醫材公司開發了提供剖腹產醫師釘傷口的訂書針,原本希望到具人口紅利的印度落地,然而,產品降價後仍然不見收益。原來,多數印度婦產科醫師都是女性,該釘書針產品體積過大,需要出力才能使用,但普遍醫師手不夠大,讓釘書針難有競爭力。

至於陳聖雄在2018年,仍任職於仁寶、負責帶領人工智慧實驗室,曾參與全球人工智慧大賽,以細胞辨識AI技術奪得佳績後,他開始朝醫療創業為目標努力。計算機工程背景出身的陳聖雄,研究所畢業後先是在矽谷工作;1995年回台,陳聖雄在趨勢科技的10年間致力於建立研發流程,並管理公司在全球的分部。

陳聖雄
深感AI技術應用潛力的陳聖雄,正好透過人脈重新牽線同樣對創業感興趣的劉天仁醫師,兩人於2018年,在矽谷成立AIxMed。 AIxMed

2006年短暫加入矽谷新創,2年後遇上金融海嘯,陳聖雄受邀加入華碩,待了3年後,再到仁寶負責軟硬體整合規劃。2017年,仁寶內部、由陳聖雄負責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初期計畫開發了全自動的空拍機。

深感AI技術應用潛力的陳聖雄,雖然想跨足醫療產業,但遍尋不著入進產業的門票,正好透過人脈重新牽線同樣對創業感興趣的劉天仁醫師,2人於2018年,在矽谷成立AIxMed。

入選紐約新創輔導實驗室,盼能對接金融資源朝落地努力

目前AIxMed團隊組成的工程和醫療比為7:3,臨床實驗在台灣進行。今年10月,AIxMed入選美國的新創輔導實驗室Endless Frontier Labs(EFL),在為期8個月的計畫中,參與的團隊會和NYU Stern MBA的學生一起合作,並由NYU教授、產業人士、創投共同指導新創。

「因為地緣關係,參與EFL對想要對接華爾街資源的團隊而言是很令人興奮的事。」陳聖雄表示。AIxMed短期目標在於擴大組織,尋求外部資源以協助申請FDA,以及具策略性合作的CVC夥伴。

此外,AIxMed也於今年10月獲得台衫資本著重在台美醫材、數位醫療等產業的「水牛三號生技基金」中,首間獲得投資的新創。雖然因為疫情關係,AIxMed透過線上招募人才,甚至要和科技大廠搶人不容易,但他們期待能透過EFL收穫資源並精進團隊,朝向落地市場努力。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李宜萱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李宜萱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