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碰過一種主管,在組織圖上是部門的主管,但怪異的是,他三不五時總會提醒部屬「我是你的老闆」;部屬不搭腔的時候,還會補上幾句「你的請假單是我批的,你的支出單是我核的」,深怕部屬忘了他是老闆。
主管的職責:協助部屬、扛起責任
對部屬,我一般不會說「我是你的老闆」,反倒經常挑明了說「只要你問我問題,我一定回答你,就算我不知道,我也會告訴你我不知道。」
通常解決部屬的問題,是我工作的第一要務,因為我看不慣部屬冥想空轉,也見不得公司白發薪水,早早解決了部屬問題,他繼續投入產出,才有意義。
我還會耳提面命「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碰到卡關找我,需要資源找我,而自己能做好的事,千萬別來找我」,所以,就算我不說「我是你的老闆」,因為我有解決部屬問題的決心,部屬總是靠我愈來愈近。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當其他部門的主管大剌剌指責我的部屬時,我便立即洗腦部屬「他不是你的老闆,我才是你的老闆,我的責罵才算是真的責罵⋯⋯」,試著將部屬從被他人責罵的負面情緒中拉出來,回到就事論事,然後我們一起釐清誤會或自我檢討。此時,就算我說出「我是你的老闆」,相信部屬肯定感受得到「我們在一條船上」的窩心。
不必搶著當老闆,做他人想求助的人
久而久之,非直屬我的同仁,常會拿著和我完全不相關的事物,跳脫流程,預先給我過目,表面上是徵求我的意見,實際上是希望得到我的背書後,再繼續走原定的流程,我從不拒絕從其他部門來求助的同仁,反而我一定會盡可能提供我所知道,以及我能蒐集的各方資訊,讓我們一起有信心做判斷。我從不會去想,如果我給了錯誤的意見,釀成災難怎麼辦?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我常對同仁說「如果我們一起研究後做決定,最後還是錯了,也只好認了,因為錯誤的決定,勝於不做決定。 」
隨著我資歷漸深,跨部門的經驗也愈來愈廣,加上聯合判斷的出錯率極低,使得願意主動向我求救的同仁愈來愈多,我便常常聽到同仁們在公開場合上稱呼我老闆,而我自然的反應是「我不是你的老闆」,有時他誤認為是我嫌棄他,我總會再誠懇地補上一句「我真的不是你老闆」。
認同你的人,也會真心幫助你
我曾碰過一些我不認同的上司,有一次,我草擬了email,回應上司的無聊問題,雖然勉強自己以平常心回答,但為了不想得罪上司,就請深得上司賞識的同事幫我檢視回覆的內容是否得體。他居然說「從妳的email,就讀出妳對上司的不認同……」,他建議我,「要在這個環境活下去,妳必須打從心裡(from the bottom of your heart)認同主管……。」
正所謂相由心生,當面對無法苟同的人或事,自然而然表達的、寫下的、說出的都隱藏著不認同,而我實在無法違背本心演出心悅誠服,最終的結局還是不歡而散。不過,還是謝謝這位同儕當時願意對我說出真心話,並好心幫我潤稿。
我也碰過一些有話直說的同仁,在組織上,有的是上下關係,有的是平行關係,他們會不藏私地和我分享,我個人較少涉獵的業務經驗,會好心提醒我,我講的話可能傷害到某某團隊,會協助我勾勒出和我不同領域同仁的思考邏輯,會建議我不要一次做到位而改採各個擊破的策略,更甚至於看到我快走到職場斷崖時,使力拉我一把。隨著年紀愈大或職級愈高,敢對我說出真心話的人愈來愈少,所以我非常感謝他們「打從心裡」給了我諸多養分。
職場上,誰是誰的老闆,聽天由命,遇上好老闆是訓練,遇上壞老闆是磨練,還沒有走到結局,怎知老闆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而且,依勞基法請假,老闆能不批准嗎?因公務的開銷,老闆能不核准嗎?
所以,誰是誰的老闆,真的沒這麼重要,反而,誰能給我養分,才是關鍵。
企業裡,同仁有資深有年輕,有專精不同領域,奉勸您扮演一塊海綿,竭盡所能吸水吸養分,自然而然,在組織圖中,不只你能因此成長、升遷成為部門的主管,當您「打從心裡」給出養分,無論是對上或是對下,進而解決問題並助攻判斷,你一定會成為一拖拉庫同仁心裡面認同的老闆。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專欄,並獲得專欄作者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整合長及財務長龔汝沁同意刊登,原文標題:哪種主管是「可靠老闆」,讓部屬真心信服?我的親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