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 2020 是特別的一年,世界以超乎所有人認知的方式快速改變,而到 2020 這段路創業小聚走了長長的10 年。在這 10 年的光陰,創業小聚凝聚台灣的創業社群,見證也陪伴許多創業家經歷一趟趟冒險的旅程。
第 120 場創業小聚,也是 2020 最後一場創業小聚,邀請到 iCHEF 共同創辦人吳佳駿、車麻吉創辦人余致緯、4Gamers 創辦人黃智仁、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以涵、StorySense 創辦人沈育德以及 QSearch 創辦人周世恩,一起聊聊他們的創業旅程以及創業以外的人生。
阿宅的創業之路,漫畫、動畫與電玩的創業啟示
投影片開場就放上大大的熱血動畫《灌籃高手》的場景, iCHEF 共同創辦人吳佳駿笑著表示自己的人生受動漫影響很大。他舉例, 2017 年 iCHEF 因股東紛爭有一段公司低潮時期,身為創辦人每天都承受非常大的壓力,「直到最後都不要放棄希望,如果你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是這句《灌籃高手》裡的經典台詞,讓他一直堅持不放棄希望、鼓勵夥伴,「我不斷告訴自己,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把我們和這間公司從困境拉出來。」
團隊初創成立時,吳佳駿在思考如何凝聚團隊的感覺,「我們那時只有四個人,我就想到要拼這幅海賊王拼圖。」他秀出公司裡裱框的大片拼圖,仿效《海賊王》漫畫中的情節,帶著夥伴一起拼拼圖象徵走過的旅程,許下對公司成長的理想。
面對疫情改變許多企業的工作流程,吳佳駿想起當初與朋友組隊打遊戲的過程,作為台灣伺服器的開局先鋒玩家,許多輝煌紀錄背後其實是不停失敗,「一場三十分鐘,一晚上平均死十次,直到團長宣布今天放棄明天再來,」他笑道。學會和身在世界各地的遊戲隊友合作其實跟遠距辦公很類似,打遊戲也讓 iCHEF 的創辦人之間從高中開始維繫多年的好感情,更甚而後來一起出來創業,他們在心中都想到夥伴、隊友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或許一直都是彼此。
一路上離開我們的人,夥伴與同事如何組成團隊
創業從 0 到 1 的過程,團隊一直都是不可避免遇到的課題,創立 7 年的 4gamers 是電競新創,產品迭代速度也非常快,創辦人黃智仁直言創業的每一天都在掙扎跟兩難,「在面對意義和利益的選擇,我常常會跟同伴們站在對立面,這好難消化,」他說,新創創業者在必須扛起員工生計、公司營運的壓力之下,常常優先選擇做更能獲益的事情,但對團隊夥伴來說可能追求工作上的意義或成就大於其他,「每個人進來對你的期待都不同,很難讓他理解你要替我想想。」
延伸閱讀:電競新創聯姻中華電信,4Gamers 三年來學到什麼?
黃智仁把團隊成員區分成夥伴與同事兩種類型,他認為 20人以內很容易把每個人照顧成夥伴,20人以上比較適合讓每個人成為同事,這類人重視發揮專業、待遇、追求職場上的成就等,「這群同事的加入對公司來說是穩定的力量因為代表專業,與草創期差很多。」他說,然而對於很多享受過早期快速成長帶來的意義感的夥伴而言,在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後可能很難再獲得那樣的冒險與刺激,黃智仁坦言很難平衡也曾感到十分無助。
車麻吉創辦人余致緯投身創業大約十年,他在面對團隊成員的離開與留下時,很大的感觸是不像過去創業初期,是一起打拼、一起做一件事,現在要考慮團隊的組成、管理等等很多面向,他說「我現在都告訴自己,加入的人因為認同你而加入,離開的人因為當下的狀態而離開,如果你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碰見。」
延伸閱讀:車麻吉獲3,600萬投資,搶當車主專屬錢包外還有個大野心
女性、母親、創業家,創業以外的精彩人生
從創業者跨入母職,乍聽都會覺得困難重重,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以涵分享另外兩位共同創辦人給她很大支持,「雖然他們現在都移居海外,但早在事情之前就跟我說『要生小孩趕快生,不然接下來你會很忙』。」因為互相提前分享人生規劃,有了長達兩年的的緩衝與準備「我們是按部就班地去分配,從三人共治,到業務主要移交到我和其他中階主管,他們都有或多或少準備要成為更獨當一面的人。」
當了媽媽以後她育兒哲學運用在公司經營上,「養小孩還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很多事情不會有答案,所以很多事情變得格外有耐心,」她表示自己過去主導性很強,會急著給同事答案,希望趕快執行、有成效,但現在她更多選擇放手讓年輕的同事們發揮創意與潛能,比較耐心等待答案出現。她也發現到讚美小孩的成長曲線會非常快,所以也試圖在公司引入讚美的文化。
生了小孩以後,過去社企流在推廣的永續發展,從抽象價值到有了明確的投射對象,「公司文章都會有教科書來要授權,現在會想到哇以後我小孩會看到噎,有沒有錯字還是要檢查一下。」社企流即將邁入十年,下一個十年她更會去思考小孩長大以後什麼會有感的事情,「我希望十年後他自己可以看社企流、知道他在講什麼、也願意分享社企流在做的事,社企流在青年世代是大家還知道的名詞,是台灣永續發展盡一份力的推手。」
創業是種對社會更好的理想提案
QSearch 創辦人周世恩在《我的創業人生》紀錄片中提到想做一個數位圖書館,想提出跨出自己的同溫層,「數位圖書館我們一開始對照的對象是google,把全世界收錄到一個地方讓大家可以借閱和檢索,但在Facebook上還沒有。」他在創業小聚上分享。
「有蠻多人與人間互動的知識在臉書上,透過人主動分享出來的,希望透過技術讓大家挖掘這些know how。」他說,QSearch 甚至希望藉由系統設計,希望協助人們知道自己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提供一個藍圖,讓你知道你在這個位置,可以去探索。至少有權利與能力,有機會跨越同溫層,即便只有少數人願意這麼做。
StorySense 創辦人沈育德,加入大慶證券擔任科技長,他引用耶魯大學教授 Robert Shiller 對金融的定義——實現夢想的工程技術,所以富裕是工具,利用每個人實踐心中的美好。「2019年台灣最大的台幣投資標的是投資型保單,買了3兆儲蓄型保單,可是保險公司的第一件事不是做有效投資而是分散風險。」沒有效率的投資,卻擁有大量的金錢也帶來很大的系統性風險,也因此他希望能在金融產品有機會與消費者創造雙贏的局面。
對於希望我們有一個怎樣的台灣社會,周世恩認為台灣是一個非常多元的社會,每個人有機會發揮創造力找到揮灑的舞台,他也認知到台灣市場的局限性,希望尋求走出去的機會,「下一步任何成功的經驗,都會思考相關制度,帶領夥伴一起往外走,實驗出來覺得非常好的部分,能帶出去,能實現自己帶領夥伴一起實現。」而沈育德分享在金融機構中,雖然業界普遍認為主管機關十分嚴格,但仍然很努力在推動些什麼「我們萬眾一心希望這個國家好,如果能有不斷更新的制度,不論從政策、創業者、產業,越來越多很棒的事情不斷再發生,只要做好事情繼續往前走就好。」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