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崩盤下的倖存者?曾被評最慘IPO新創的Blue Apron不到一週股價暴衝7倍!

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重創美國經濟,各大科技業者股價紛紛受挫,但對於餐點DIY新創Blue Apron來說,這可能卻是一次重返榮耀的契機。
這間從上市開始便一路走下坡的新創公司,在過去不到一週的時間裡,股價一路從2.28美元飆升至16.25美元,暴漲了7倍之多,為這些年來持續式微的Blue Apron,創造復甦的曙光。
美國各地相繼禁止餐廳內用,Blue Apron股價一飛沖天
所謂的餐點DIY,是指客戶可以指定想要製作的餐點,而業者會將所需的一切食材備妥,並以包裹的形式按時寄送到用戶家中,省去用戶上街一一採買的精力。這原先是上班族、年輕人在週末體驗烹飪樂趣的一項服務,在疫情持續擴散的此時,似乎成為了民眾防疫期間用餐的一個選擇。
武漢肺炎疫情越演越烈,截至今(19)日為止,確診案例已經直逼萬人,死亡人數更飆升至150人以上,顯示疫情正不斷惡化。
從本週開始,舊金山灣區多座城市共同宣佈「原地避難」命令,要求民眾盡量待在家中不要出門,餐飲業雖然可以繼續營運,但僅開放外帶及外送業務,禁止民眾在店內用餐;而俄亥俄州、伊利諾州、西維吉尼亞州各州,以及紐約、西雅圖、洛杉磯等城市,也相繼要求業者暫停餐廳內用服務,以防感染擴大。
彭博研究機構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巴塔修斯(Jennifer Bartashus)認為,由於各地政府嚴防人群接觸的政策,能夠在家中獲得新鮮食材的餐點DIY服務相當具有吸引力。
在因疫情股價回溫之前,Blue Apron經歷了數次的裁員與業務縮減。2016年時,這間新創曾被《紐約時報》評為「送餐服務中的星巴克」,並一度每個月能賣出多達300萬份DIY餐盒。
然而隨著2017年走向IPO,Blue Apron迅速陷入沒落,上市4個月裁員近300位員工,並流失至少25萬客戶,被評為當年IPO最慘代表,短短3年內其股價從超過140美元雪崩到2美元,跌幅超過98%。
2019年第四季的財報中,Blue Apron一季訂單數為162萬,與鼎盛時期每月300萬相比可說慘不忍睹,同時營收也衰退至9,430萬美元,同比2018年下降約33%。2月又宣佈裁員240人,並關閉德州工廠,營運情況並不樂觀。
鮮食電商商機旺,亞馬遜生鮮銷售暴漲4倍
現在隨著疫情升溫,Blue Apron能否把握蜂擁而至的需求重新振作,雖然還無法斷定,但從暴漲的股價可看出,投資者都相當看好接下來的發展。
雖然漲幅沒有Blue Apron那麼驚人,美國最大餐點DIY業者HelloFresh本週股價也成長約21%。另外,與餐點DIY有一定共通點的鮮食電商,也在美國市場快速崛起。
Amazon Fresh、Instacart等鮮食、雜貨電商疫情期間都因訂單大增人力滿載,面臨送貨延遲、受限的情況;樂天研究機構Rakuten Intelligence的資料更顯示,Amazon Fresh與Instacart在3月12日至14日的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近四倍。
實際上,類似的情形前些時候也在中國上演。阿里巴巴河馬鮮生、騰訊旗下每日優鮮皆因疫情迎來爆炸性成長,每日優鮮透露,農曆新年期間訂單暴增5倍,並在7天內賣出4,000萬項鮮食產品。
責任編輯:蕭閔云
資料來源:Forbes、Observer、Grub Street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陳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