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新創出海赴日!如何走過三大雷區?

詹峻陽
詹峻陽 2019-10-10
新創出海赴日!如何走過三大雷區?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提到日本,不少台灣人都有相對親切感,無論從旅遊角度,在去(2018)年的約 1660 萬出國旅次中有四分之一強是前往日本,網路上滿滿各種日本深度旅遊的分享內容。從文化角度如兩國之間的棒球競賽、流行文化交流、甚至最近在日本風行的珍珠奶茶,都是台灣與日本相對其他地區連結緊密的佐證。

理所當然,日本成為許多新創希望出海的優先選項之地,除了地理位置與文化親近,身為全球也是東亞主要成熟市場的東洋,1.26 億人口與 4.87 兆美金 GDP 赫然是台灣市場的數倍。肥美的海外市場,讓無論是 B2B 或 B2C 服務或產品新創躍躍欲試;從參展到募資,過東京宛如走灶腳。

然而,看似近如反掌的市場,卻沒這麼容易突破。許多新創在搶灘時紛紛踩雷或觸礁,具體碰到的問題常見以下三點:

雷區一:登記難,開銀行帳戶更難?

許多創業家在落地之後,為了應收應付與在地發薪水,需要到銀行開帳戶卻被告知需要提交之前半年的營業資料?雞生蛋蛋生雞,沒有銀行帳戶怎麼開始做生意?

日本政府已經針對外國新創落地提出許多相關政策,公司登記甚至不需非得辦理投資經營簽證,以個人銀行帳戶就可以登記公司,但仍需要擁有日本中長期簽證銀行才可能放行開設個人帳戶,因此找到可以擁有日本個人帳戶的代表人才是成立公司、進而累積交易數據,進而開立公司帳戶。

17. Tokyo Japan B - Airbnb 20 for 2020.jpg
圖片來源/Airbnb

也有些台灣新創,是優先發展與日本商社的商務合作或透過日方的投資關係,進一步取得支社(在日法人,子公司)的登記許可;這層作法的好處,在於先找到了溢注資金或合作客戶,相對往來銀行也更基於合作對象有了信任基礎作為在日發展業務的起始。

雷區二:如何找到第一號員工?

回到上述問題的基礎,如果要找到一個能夠擁有日本個人帳戶的代表人,有時候這個人也可能是該新創落地的第一號員工。問題來了,一號員工該找台灣人還是日本人,在台灣找還是在日本找?用什麼平台?一號員工除了日文好還需具備什麼?

許多成功落地的新創分享,找尋第一號員工的過程真的是緣分,關鍵卻不在是台灣人或日本人,而是如何碰到一個真心愛這個新創項目,具備創業家人格特質,具備日本文化基礎,能夠協助開展當地業務的在地夥伴。

緣分,不是無謂而來,如果熟知目前日本人的上網習慣,也許就有不同的機緣。在日經營加速器,協助不少台灣新創落地的 Antony Ko 就分享,在台灣沒有非常流行的 Twitter 事實上是許多大企業或名人行銷的利器,許多人甚至還擁有不止一個 Twitter 帳號,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與照片分享,則是許多年輕人共通的流行文化交流平台。有創業家也與我們分享,Facebook 在日本的用途就如同美國人使用 LinkedIn 一般,幾乎每個企業大老甚至政府官員都有帳號,也會以臉書來進行商務開發。

透過台灣人或外國人在日的工作社群、留學生、創業家交流會等等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會選擇前往日本工作的留學生或工作社群,通常都有親日或留日的準備;例如夢想在日本發展職涯,或需要在日本成家;這樣的族群除了本身親近在地文化,也有在地開展事業的決心與潛力。在地社群 Work Life Japan 的夥伴也與創業小聚分享,許多創業家是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碰到目前在地一號員工的故事。

雷區三:與日本商社成功合作需耗時耗力?

由於語言、文化仍有隔閡,不同商業環境的應對進退大不同,許多新創也分享發展日本業務的實際難題:時間。有些創業家開玩笑要能夠做日本生意要能比氣長,跟日本人合作就是要有會很慢的覺悟,跟大商社就是只有更慢沒有最慢!第一次見面談談對方合作意向,再一次見面談談對方可以合作的可能,再來一次見面談談詳細合作內容...一個成功的合作案走期可能超過兩年以上,其中前一年半都在談,實際最後半年才開始做事。

縱然新創有千百個理由希望合作案速度可以更快進行,但對許多面對全球商業環境的日本大型集團來說,合作過程本就需要磨合彼此信賴。跨越不同商業組織的合作本就耗時耗力。

shutterstock_innovation_550316641.jpg
Olivier Le Moal via Shutterstock

許多目前正與日企進行初期合作的台灣新創就分享,跨越失落20年的日本企業本身也在改變,這些比台灣企業還大的商社集團,正企圖以開放創新(Open Innovation)的手段導入創新的能量,過去可能很難想像與日本一流、台灣人也耳熟能詳的日企進行合作,但經過時間的磨合,許多夢幻日企會打開大門引入新創與組織核心的一流產品部門合作,透過這些日本的國際品牌,有機會帶著台灣新創的服務走往世界。「也許台灣新創從東京到美國,有機會比從台灣直接到美國還快!」一位跨越美日台三地的資深投資人如此觀察。

身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日本,擁有如此令人垂涎的市場,準備出海的創業家們,做好基礎心理調適了嗎?

TAGS: # 日本
本文作者 詹峻陽 詹峻陽

社會學裡的電腦科學家,左手寫文、右手寫扣。長期關注資通訊科技產業、社群媒體領域、其使用者行為與社會影響等發展。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