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蘋果和 Google 的世紀大格鬥》一書中寫道:賈伯斯稱安迪‧魯賓(Andy Rubin)為「一個超級自大狂」。
賈伯斯還說魯賓是個學人精,學他的髮型,學他的眼鏡,學他的穿衣搭配——T恤配牛仔——活脫脫一個「山寨賈伯斯」。
這個賈伯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安迪‧魯賓就是「Android之父」。
從最初的處處碰壁發展到現如今市場佔比最高的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走過了風雨十年。而作為改變全球IT產業格局的人之一,魯賓創業的腳步從未停下。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Android之父」魯賓,那大概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從小就接觸最時髦的電子產品
和比爾·蓋茲、賴利·佩吉等很多IT大咖一樣,安迪·魯賓對智慧產品的熱愛,最早起源於家庭。
魯賓的父親經營一家電子機械市場行銷公司,將各種機械拍照,然後印刷成目錄宣傳銷售。當這些機械履行完「拍照任務」後,就成了魯賓的玩具。
所以他從小就接觸到各式各樣最新奇時髦的電子產品。
魯賓不僅僅滿足於看這些電子「表演」,他更喜歡反覆拆組這些設備,弄清楚他們為什麼能「表演」。當別的孩子在嬉嬉鬧鬧時,魯賓已經打下最初智慧硬體的基本功。
進入蘋果:超級工作狂+偶爾惡作劇
和馬克·祖克柏等互聯網大咖不一樣的是,魯賓畢業於一所紐約不算太出名的學校--尤蒂卡學院(Utica College),學的是電機專業。
畢業後,他進入卡爾·蔡司(Carl Zeiss AG),一家做光學儀器的公司,他在那裡擔任機器人工程師。
1989 年,26 歲的魯賓當了一回好心人,沒想到意外地攢了人品。他幫一位被女朋友趕出家門的男生找了個住處。為了報答魯賓的「尋房之恩」,這個男生將他引薦到蘋果工作。
默默當一枚產品工程師之餘,魯賓還經常發揮了自己的「過人的天賦」。
因為和公司 IT 部門鬧矛盾,他直接修改了蘋果的內部電話系統程式。之後,同事們分別接到公司 CEO 約翰·史考利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們都能獲得特殊獎勵。
同事們狂喜,只可惜這是魯賓的意思,不是老闆的意思。
除了會惡作劇,魯賓的工作精神可謂是廢寢忘食,996 的工作時數都沒法滿足他。他將床放在辦公室的小隔間,吃住在公司,7 天 24 小時夜以繼日工作,標準 IT 男本色。
1990年,蘋果分拆出部門和通訊設備部門組成新公司 General Magic。
魯賓開發出智慧手機操作系統 Magic Cap。可惜,產品太超前,風口沒到,勤奮的魯賓最終失業了。
公司倒閉後魯賓加入蘋果元老珀爾曼創辦的 Artemis Research,參與開發了交互式互聯網電視 WebTV。
替別人幹活,顯然無法滿足創造欲極強的魯賓。
連續創業:開發 Android 碰壁
於是,魯賓決定自己創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1999 年,魯賓和幾個合夥人共同成立 Danger,並開發出北美第一款備受關注的智慧手機:T-Mobile Sidekick。T-Mobile Sidekick可謂是開發 App 商店的先驅。後來這家公司在2008年被微軟收購。
2003 年魯賓出走 Danger,成立Android。打算研發一款對所有軟體開發者開放的移動平台。
當時,手機生產商將手機賣給營運商,營運商再賣給顧客。
於是魯賓計劃免費向手機生產商提供系統,這樣營運商就會拿到預裝系統的手機。Android的商業模式就是,向營運商出售基於Android的「增值服務」。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大部分營運商拒絕接受 Android。強勢的營運商體系,讓魯賓相當鬱悶。
他的老朋友珀爾曼回憶說,「魯賓必須售出至少 100 萬部這種產品,才能打破之前的格局。」而當時,他們誰都沒預料到,截止 2014 年,Android 手機的出貨量就超過了 100 億部。
遇見伯樂:Google 創辦人拉里‧佩奇
不過,有人預見了這個領域可能的高速成長,那就是慧眼識英雄的賴利·佩吉,Google的創辦人。
佩吉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個會議中見過魯賓,了解了 Android 項目後,就與魯賓聯繫。佩吉說,T-Mobile Sidekick 是他見過的最好的手機之一。
而 Google 的另一個創辦人布林,則扮起黑臉考驗魯賓。他問,怎麼才能讓Sidekick更好,為什麼消費者要選擇這樣的手機?
45天之後,Google再次約談魯賓,打算收購Android。
最終,2005年,Android 以 5000 萬美元的價格賣身 Google。5000 萬美元,也讓 Google 沒有像百度那樣,錯失移動互聯網風口。
一位前 Google 員工說,早期的 Android 就像是 Google 內的「一個小島」,擁有自己的文化,秘密地運行。
一位曾與魯賓一起工作的同事說,「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他實際上是在 Google 內部營運一家新創公司。」
另一位曾與魯賓共事的同事說,「當時除了開發手機,他們還需要建造基礎架構,建立聯盟和夥伴關係。」也就是說,與芯片生產商、智慧手機生產商、移動營運商結盟。
所有一切都是為了造出一款劃時代的手機。
對於魯賓的談判技巧,Google的同事也非常稱道,有人說:「魯賓能夠嫻熟地在製造廠商間遊走,平時根本見不著人影。工程師通常是很難坐到會議室裡與CEO們討價還價,但魯賓可以。」
當時,營運商普遍很抗拒 Android,不願意向第三方分享移動市場。
時間來到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誕生。
「在去拉斯維加斯的路上,魯賓被賈伯斯發布的新手機震驚了。直接讓司機停車好看完蘋果發布會。」
魯賓開始懊惱:跟蘋果比起來,Android在做的手機簡直土得掉渣。本來要發布新品的想法就這樣擱置了。
而恰恰是蘋果幫助了魯賓。iPhone 劃時代的功能改變,讓消費者開始忽視營運商,他們只選擇蘋果,至於在哪家營運商買,這沒關係。
營運商節奏大亂,尋找到 Android 這根救命稻草。
一位 Android 工作人員稱,「Android 給營運商帶來了另外一種應對 iPhone 的方式,我們要做的就是生產營運商樂於見到、並能夠對抗 iPhone 的東西。」
2008年,世界上第一台搭載 Android 系統的手機 HTC Dream 問世。2010 年,Google 發布自主研發的智慧手機品牌Nexus。Android 平台進入了主流,並開始碾壓 iPhone。
2017 年,Android 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佔有率超過 85%。
離開 Android 再出發:創業風投兩不誤
2013 年,魯賓離開了 Android 團隊。開始負責 Google 的機器人團隊,這也是魯賓一開始的夢想。雖然 Google 很美好,但受制於人,並不是魯賓這種骨子裡愛折騰的人的選擇。
已經有「Android 之父」光環的魯賓,永遠不滿足於現狀。2014 年,魯賓離開Google,並於 2015 年再次創業,成立智慧硬體企業 Essential。
一位曾與魯賓共事的人說,「他招募人才時,最看重這個人有沒有一顆奉獻的心。他永遠心存夢想,並能非常巧妙地集眾人之力。他不僅有能力吸引人才,還能讓人們堅定地跟著他走下去。這就是安迪‧魯賓的魔力。」
2017年, Essential推出首款產品Essential Phone,採用 5.71 寸的全面屏,128G 的內存,並搭載驍龍 835 的處理器。
錘子科技的創辦人羅永浩對這款手機盛讚不已。他說,這款手機是一個令人驚豔的產品,從設計上能看到很多新奇的想法,非常了不起。
Essential 的另一個主攻方向是智慧家居。在推出 Essential Phone 的同時, Essential Home 家庭助手同時上線。
Essential Home 最大的亮點在於可兼容包括 Alexa,Siri 和 Google 在內的智慧語音助手。而且建立起了一個能夠與 Smart Things,HomeKite,Nest 以及其他產品無縫對接的系統 Ambient OS。
也就說整合了所有平台的資源,同時也為物聯網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標準。
魯賓曾放話說成立 Essential 就是想成為繼蘋果公之後的革命者,打造出一個開放性的操作平台,衝破現在被巨頭壟斷的封閉「生態系統」。
除了自己開發,魯賓也對自己看好的智慧硬體領域產品進行投資。
比如讓身體「聽」音樂的智慧背心SubPac。
跟矽谷其他大咖比,安迪‧魯賓顯然是相當愛折騰。Android 之後,安迪‧魯賓還會折騰出什麼劃時代的產品,我們期待著。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作者:矽兔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