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資本由迅雷創始人程浩創辦,定位於新一代技術型VC,聚焦技術創新類項目。
「是的,我想一輩子活出兩輩子的精彩。」程浩哈哈哈的大笑起來。他戴著無框眼鏡、身穿寬鬆 Polo 衫和牛仔褲、外加一雙運動鞋。從外表看,程浩依舊很「技術」,儘管他現在的身份是投資人。
今年 5 月,程浩宣布遠望資本正式亮相。雖然去年江湖上就已經有遠望資本的消息流傳,不過,這次亮相算是程浩公開轉型——從創業家變為投資人。這是程浩工作生涯的第三次轉型。最開始,他加入了只有幾十人的百度,這時,他是「上班族」。2003 年,他和校友一起創辦了迅雷,他變成了創業家。2014 年,他帶領迅雷敲響納斯達克的鐘聲。2016 年,他離開迅雷,與松禾資本合作成立了松禾遠望基金。2018 年,專門投資 AI、大數據的遠望資本正式推出。(延伸閱讀:[創業小聚NO.85] 小國拚 AI!台灣 AI 新創的優勢、挑戰及募資建議)
程浩總說「一輩子活出兩輩子的精彩」,所以外界看來,他喜歡不斷「折騰」。不過對於他來說,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選擇。「創業之後的選擇並不多,基本上只能幹三件事:再創業、投資、退休。第一件事和第三件事我都不想做,那就做第二件事。」程浩一邊說一邊做思考狀,似乎說明這個決定是他考慮再三的結果。「先創業,然後積攢經驗,累積財富,再投資。」他把邏輯這樣理了一下。
創業公司的五個金標準
對於程浩來說,投資畢竟是一個新行業,「我對這個事還是有充分的敬畏心理。」他如是說道,「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把基金規模做得很大,因為我們自身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其實,今年 5 月份,程浩就曾在公開信裡稱:「遠望作為一支創業型基金,人少錢也有限,不可能像大基金那樣在哪個領域都投資,如果什麼都看就什麼都看不細,所以我們必須聚焦。」他所指的聚焦也就是遠望 90% 的資金都會投入在人工智慧領域。
翻開程浩和遠望資本的投資案例,自動駕駛公司 Roadstar.AI、AI 招聘公司簡尋、AI 新零售哈哈零售等印入眼簾。遠望資本的定義是新一代技術型 VC。就像程浩說的那樣,中國過去 20 年的商業發展,以模式創新為主,真正的技術創新很少。而隨著國際形勢或者技術迭代的推動,未來技術創新會產生一個個爆點,如 AI、區塊鏈。所以程浩希望專注 AI 這個新技術,劃分出更多細分的新應用。
當然,AI 有很多細分應用,程浩也不是每個都要佈局。和大多數資本的思路一樣,他也是「精品投資」。而如何判斷一個項目是否是精品,他有五項金標準:
第一,是否極大提升效率?是否極大降低成本?是否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
第二,市場規模多大?
「市場賽道有多廣,這是一個往上走的市場,還是往下走市場,創業者一定要清楚。」第三,最適合的商業模式。
「就像 BAT 最大的優勢在於不缺數據,並通過技術建構起了自己的生態系統,這就讓 BAT 擁有了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機會,這就是典型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他說。第四:為什麼是你而不是我做?
作為早期項目,對於投資人來說,團隊很重要。程浩認為對於 AI 創業家來說,除了一些技術實力的累積,創業的初心也非常重要。為什麼出發?創業家的初心決定了他能戰勝困難的決心,初心越純粹,創業成功的機會越大。第五:是否有護城河?
就像大疆或者芯片行業,它們都因為某種優勢而擁有了自己的護城河,建立起阻斷其他競爭者的行業壁壘。
「這五個問題如果回答不了,你價格再低都沒用。」程浩很堅決地說。
其實,程浩的這五條金標準在 Roadstar.AI 的投資思路中可以完全體現。首先, WHO 的一項數據稱:2015 年全球有超過 125 萬人死於交通事故,超過 90% 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為失誤造成的。而自動駕駛可以省去一些人為因素干擾,在效率和有用性上是肯定的,隨著技術的迭代,該技術在成本方面快速下降,自動駕駛市場也在不斷擴展。據麥肯錫的一份報導分析,中國未來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到 2030 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交通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 億美元。
所以宏觀來說 Roadstar.AI 做的這件事是可行的,那麼,Roadstar.AI 可靠嗎?
首先,Roadstar.ai 的創辦團隊來自 Apple、NVIDIA、特斯拉、Google Map、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實力上是可以讓人信服的。而後,商業化方面,該公司有多種思考路徑,從技術方案、產品、數據幾個方面考慮。最後,其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的優勢算是一方面的競爭壁壘。
AI 賽道遲早會跑出「BAT」
當然,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在看待很早期的項目時,這五個標準也許就不能都用上。「很多天使輪的項目肯定不賺錢,因為他們人少,產品還在 Demo 狀態。但是你要告訴我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你很有競爭力,你以後的盈利空間很大。」程浩說。這個時候,團隊的可靠程度就是重中之重。就像現在還處於早期的人工智慧,其的確是有一定的技術門檻。所以曾經也是技術創業家的程浩也希望找到合適的技術創業家。
那是否有技術研究能力的人都可以得到程浩的投資呢?並不是。
一方面,他強調技術要走出象牙塔,真正落地才行:「純理論性的東西應該放在實驗室。一個公司發了多少 paper 只可以證明研究能力,但要做一個非常大的商業化公司,最終還是得落地,要有社會價值,這個順序不能顛倒。」另一方面,團隊的人才組合也在程浩的考慮範圍之內。他認為人工智慧領域中有一部分是關鍵性應用,就是追求百分之99.9% 準確率的應用,如自動駕駛和醫療、安全防護。「在這些行業中,99% 與99.9% 的差距不是 0.9,是 10 倍。這種項目離錢遠,技術迭代更新的研發週期較長。如果初創團隊不太好,很有可能連持續融資的能力都沒有。」他說。
而在這些領域,程浩更希望創辦人是行業的專家,而不是技術的專家。「我們希望 CEO 是行業的 plus,CTO 是技術的plus。就像醫療的自動化看片,涉及到海量的數據,精確地標註,臨床驗證。這些過程沒有醫療資源積累積是很難做的。」(延伸閱讀:AI 結合醫療產業!龐大機會令 IBM、Google 到新創公司皆蓄勢待發)
做下一個紅杉,打造出一個 AI 領域的 BAT 是程浩毫不掩飾的野心。「AI 領域的 NO.1,一定會出現。」程浩認為,AI 的賽道足夠大,是像互聯網這樣的大賽道,所以最後肯定可以出現科技巨頭。「與互聯網相比,AI 更像是一陣變化的颶風。互聯網主要解決的是訊息和連接的問題,核心是連接。但是很多領域如醫療,它的核心問題不是連接,而是效率。我把中國的十多億人口和專家連接起來並沒有多大價值,而是要讓一個醫生可以看 N 個患者,這是效率問題。」他說。
當然,為了打造下一個「BAT」,遠望資本也會向新創公司提供包括找人、找錢、找資源,也包括商業模式的梳理、公司的治理,以及幫助企業做品牌宣傳等幫助,其定義是「合夥人式投資人」。
隨著近兩年 AI 領域的創業熱潮和投資熱潮逐漸冷淡下來,今年我們似乎已經沒有隔三差五就聽到有 AI 新創公司融資的消息。當然,幾個跑出來的行業較頭部的公司如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等融資勢頭依舊較好,一些新進公司似乎很難進場了。
那這個領域已經失去了創業的紅利嗎?程浩並不這麼悲觀,他認為 AI 對各行各業改造才剛剛開始。「現在幾個獨角獸都是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未來還有很多垂直領域可以跑出獨角獸。我感覺現在 AI 的發展階段相當於 2000 年左右的互聯網。」他說。
「創業是找人找錢找方向,投資人也是找人方向。」是創業老兵,也是投資新人,程浩將這兩種身份切換自如。臨近採訪的尾聲,友人的飯局在催促程浩了。但是當被問到回憶這些創業生涯,是否可以用幾個關鍵詞描述自己。他安靜的想了幾秒,然後一改之前非常快的語速,非常平和地說:「堅持、樂觀、陽光。」說完,他自己大笑起來,整個採訪間迴盪著愉快的聲音。
程浩總說「不冒險就是最大的冒險。」這似乎是對「堅持、樂觀、陽光」的另一種詮釋。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動點科技》,作者:張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