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第二家在美國公路行駛的無人車新創Drive.ai,如何改變車人關係?

服務創新電子報/邱仕翔 2018-08-23
第二家在美國公路行駛的無人車新創Drive.ai,如何改變車人關係?
Drive.ai官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遠觀全球 Uber、Lyft、滴滴出行與 Ola 等共享型態的行動服務迅速廣為市場採納,但現在缺乏駕駛人員的窘境卻限制它後續的成長。對此,以 AI 技術提供仿真人駕駛的自駕車將會是解決此窘境的最佳方案,同時作為提高交通便利性與改善成本的龐大商機。雖然目前對於無人車商用化尚有諸多限制與預測,但安侯建業(KPMG)的分析報告指出在2025年,無人車將會成為路上的主流車種,而此種新型態的服務將帶來1兆美元(約台幣30.5兆)的產值。

在今年5月初,位於加州的自駕車公司 Drive.ai 正式宣布在 Frisco, Texas 營運無人駕駛車輛,而這項計畫希望實現未來完全無駕駛員陪同的自助駕駛服務,目前此計畫於自動乘車服務的測試階段,該公司也表明,倘若此計畫順利,將會於今年夏天正式推出此服務,這將會是一家新創公司的重要里程, Drive.ai 亦會是繼 UBER 之後第二家在美國公路行駛的無人車技術公司。

Drive.ai 成立於2015年,其宗旨為改變人與交通的關係,由史丹佛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Andrew NG 組成團隊,從頭開始建立了一套自動駕駛的系統,此系統核心為尖端的深度學習技術, Drive.ai 也在地圖、感知、運動規劃、本土化、車隊管理、遠程選擇等層面進行學習,而2018年 Drive.ai 將展現其成果,在 Texas 營運,此公司積極與當地政府洽談合作,希望解決「最後一哩路程」的交通問題,針對在太擁擠無法找到停車位的地區進行移動,協助政府解決公共交通壅塞的困境。

Drive.ai無人車.JPG
Drive.ai官網

Drive.ai強調「以人為本」的安全設計

明亮橙色的 Drive.ai 車輛搭配白色的自體標示著” Self -Driving Vehicle ”(我是自駕車)的字樣,清晰易見,有此一來能夠有效地向道路的行人與來往的車輛傳達 Drive.ai 車輛的預期行動,彼此之間也能夠保有基本的安全性。另外,無人車沒有駕駛可以跟其他用路人以手勢或是眼神溝通, 因此 Drive.ai 無人車外配備了看板,來提示車輛目前的狀態,會顯示如「正在等待行人通過等訊息」。

Drive.ai無人車2.png
無人車外的顯示器會提示目前車輛的行進狀況 Drive.ai官網

無人車需要與政府、社區各界合作

如此商機龐大需要各界攜手合作,面對充斥行人、自行車、交通號誌以及其他車輛的情境,即使是最佳駕駛員要在如此擁擠的街道行駛也會備感壓力。

Drive.ai 在試行階段將服務的範圍進行限制,便於團隊可以詳細繪製出所有車輛行進路線與可以預測的管理。該服務將由丹頓縣交通局管理,並與 TheHall Group、Frisco Station Partners 和 The Star 聯合營運。 Drive.ai 董事會成員吳恩達曾表示:「選擇固定的區域和路線並且找好合作夥伴,讓我們能占盡自駕車帶來的優勢,同時避開弱點。」

Drive.ai行進路線圖.png
Drive.ai無人車在試行階段時,仍須限制可行進的區域 Drive.ai官網

透過 APP,Frisco 的社區居民可以呼叫 Driver.ai 的自駕車服務,當啟動此服務時,車輛將在 HALL Park 辦公室和 The Star 之間的公共道路上行駛,車隊會成為城市南部產業園辦公室員工的通勤利器,便於居民與通勤族穿梭於辦公室、附近的體育場和公寓之間。

此計畫將會以三階段的方式運行:

  • 第一階段,乘客將會有安全駕駛員陪同,密切監控車輛的運行情況,以避免發生電腦無法判斷的緊急情況。
  • 第二階段,將由遠端的控制員與安全駕駛員合作操作,當狀況發生時,先由遠端進行操控,安全駕駛員則進行監視的角色,並不會積極對車輛有任何操作的行為 。
  • 最終階段,車輛將不會有任何的安全駕駛員陪同,若有問題發生,則會以暫停行駛車輛的方式,並由遠端的控制員進行問題修復,以達到完全無人控制的自駕車。

目前此項服務也正考驗民眾對於無人車的信賴與接受程度,若此項計畫能夠成功,將會對城市的交通帶來相當大的助益,目前 NVIDIA 也與 Bosch (博世)合作積極導入 AI 技術投入無人車的研發,擬研發車牌大小的超級電腦,在 AI 導入無人車的大餅下,到底誰會是市場中的領頭羊,搶佔先機,可以拭目以待。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服務創新電子報》,作者:邱仕翔

TAGS: # AI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