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一週開3家門市、傳將成為咖啡產業第一支獨角獸,中國原生品牌瑞幸咖啡如何做到?

36氪/譯東西 2018-07-30
一週開3家門市、傳將成為咖啡產業第一支獨角獸,中國原生品牌瑞幸咖啡如何做到?
瑞幸咖啡官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Jeffrey Towson.JPG
本文作者陶迅(Jeffrey Towson)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投資管理教授兼PE投資人、顧問。陶迅教授目前在領英擁有170萬粉絲,是領英中國擁有最多粉絲的三大商業作家之一。陶迅教授是亞馬遜暢銷書作者,著有《The One Hour China Contrarian Book》和《What Would Ben Graham Do Now?》等。 36氪

目前,有關中國的「新零售」咖啡連鎖企業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眾說紛紜。

  • 開店速度驚人——自今年年初營業以來,大約已有500個門市開張。也就是每天(包括週末)完成2-3個門市的佈局。

  • 極其注重互聯網和配送——咖啡零售的一種「新零售」模式。

  • 製造了很多新聞,尤其是直接挑戰星巴克,還因為競爭行為正在起訴星巴克

  • 正在迅速籌錢。據說,最近的 A 輪融資籌得2億-3億美元,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使瑞幸咖啡成為中國咖啡業的第一個獨角獸企業。

總體而言,中國的 A 輪投資團隊最終已經將注意力轉向了零售咖啡。瑞幸咖啡的執行力迅速且高效。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勢在必贏的嚴肅競爭對手。我參觀了他們的多個門市,以期了解他們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星巴克在中國沒有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呢?

幾年前,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其他在中國經營的每家企業(外資和內資),都和眾多的競爭對手、快速變化的消費習慣以及投資資本進行著激烈的鬥爭。 NIKE 和 adidas 對陣李寧和安踏、蘋果對陣小米(和其他手機品牌)、沃爾瑪有成千上萬個對手;優步對陣滴滴、Google 對陣百度、易趣對陣阿里巴巴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拿下中國市場是場攻堅戰,激烈競爭是其準則。

然而,星巴克在某種程度上一直穩步前行,不斷開店並保持穩定增長。他們有一些像 Costa 咖啡和上島咖啡這樣的小競爭對手,而且還有很多茶館和外賣攤。此外,還有麥當勞的麥咖啡。

但是,我認為以上這些沒有一個算得上真正的對手。出人意料的是,星巴克在中國兵不血刃。

此外,星巴克對其在中國的成長和利潤也是相當地開誠佈公。他們每年開500家店(現在大約有3300家)。這些顯然是他們最賺錢的店鋪。這樣的評論是華爾街分析師喜歡的,但它打破了中國商業的第一條規則:如果你做的確實不錯,請保持安靜。

所以我一直在問為什麼他們似乎沒有競爭者,我也一直未得其解。而我的建議(星巴克並不在乎)一直都是:現在盡可能多地開店。不要擔心掙不掙錢,放開手幹。因為競爭對手就要來了。

參觀瑞幸咖啡, 星巴克新的競爭對手來勢洶洶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優車集團(UCAR)首席營運官錢治亞於2017年11月創建。據我讀到的引用資料,該公司的目標似乎是擊敗星巴克,並隨著中國咖啡消費量的增加而壯大。他們還被稱作零售咖啡的「新零售」模式。目前,阿里巴巴創造的新零售在中國是個熱門話題,因此,目前圍繞瑞幸咖啡的盛行存在三種觀點:擊敗星巴克、隨消費增長而發展以及應用於咖啡領域的「新零售」。

我統計了一下,在我處的北京大學/中關村地區,大約有7家瑞幸咖啡店,超過了星巴克在該地區的門市數量。當我在他們的應用程式(app)上搜索時,我可以找到他們大量的門市遍布北京城。你可以在下面的圖片中看到,他們在各處有自取門市、休閒式門市和快閃店。

螢幕截圖.jpg
瑞幸咖啡店在北京城內有大量門市。 36氪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他們的門市似乎都在中心商業區和靠近(而不在其中)客流量大的地方,這種差別可能很重要(參見第二部分)。他們似乎分佈在距離大客流量和醒目位置 1-2 條街的地方,星巴克往往佔據這些位置。或許這就是策略,也或許這就是他們能夠找到的地點。但是,你必須給他們的房產人員加分:他們正以驚人速度開設門市。

我在中關村的一家門市(即休閒門市)坐了會兒。

瑞幸咖啡.jpg
瑞幸咖啡於中關村的分店 36氪

2-3個配送員在外面等候,瑞幸的送貨袋堆放著,準備出發。這在目前的中國是零售食品十分標準的模式。

瑞幸店內的送貨袋.jpg
門口堆著瑞幸的送貨袋 36氪

走進店裡,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立即向我問好,問我是否需要咖啡——然後給我示範如何在手機上下單。因為瑞幸咖啡沒有收銀機,他們不支持現金或信用卡付款(至少在我看到的門市沒有)。你必須下載他們的應用程式(app),在上面點單。而且,你需要通過微信/支付寶或者他們自己的錢包功能支付。

因此,從你進門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在努力讓你拿起手機。並且,他們正努力通過手機獲得盡可能多的訂單——然後你可以自取或選擇配送。

他們的應用程式(app)是這樣的:

瑞幸咖啡手機APP螢幕截圖.jpg
瑞幸咖啡手機APP螢幕截圖 36氪

找到離你最近的門市、下單、選擇自取或配送。飲料(和一些食物)單和其他咖啡店看起來十分相似,但是咖啡價格比星巴克約低10元(大約20%)。正如在第二部分中討論的那樣,我認為這十分重要。此外,你還可以看到很多促銷活動,比如買2杯送1杯,或者買5杯送5杯。這也很重要(同樣在第二部分中討論)。

他們鼓勵客戶坐下,放鬆放鬆。有舒適的椅子,有免費的wifi和充電插座,是一個休息的好地方。

瑞幸咖啡店內空間.jpg
店內環境輕鬆舒適 36氪

因此,就像星巴克一樣,瑞幸咖啡清晰地將許多門市定位為生活中的「第三空間」。儘管其他門市主要提供咖啡自取和配送服務,但在這些地方,你可以進去坐坐,和朋友聊聊天,放鬆、閱讀。

在這家門市,甚至還有一個書亭,你可以租本書來讀(同樣,只能通過手機獲得)。

瑞幸咖啡_書亭.jpg
瑞幸咖啡中關村分店有一個書亭提供租書服務 36氪

總體而言,我參觀的這幾個門市真的很好。我喜歡這種顏色和標誌。

瑞幸咖啡品牌LOGO.jpg
瑞幸咖啡店的標誌 36氪

所以我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這是一個厲害的競爭對手。他們發展迅速、而且執行力很好。

但是他們能打敗星巴克嗎?他們需要打敗星巴克嗎?

爭奪「大客流量和醒目」的位置不能真正幹掉星巴克,因為那是星巴克的策略:一場高成本的爭奪,而星巴克正擅長如此。在營銷支出上你不可能贏得他們(星巴克在這些地方已經形成了規模經濟),所以,或許你可以側重於利用技術改變零售咖啡的規則?或者你只是擴大市場把那些不怎麼喝咖啡的絕大多數中國人吸引過來?我認為瑞幸咖啡正在做這兩件事。

我的看法是,他們最大的武器是互聯網+低價+多個門市佈局。而且這種策略行之有效。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譯東西

TAGS: # 星巴克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