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資金難尋,創業者必須了解臺灣創投環境與資源所在,擺脫創業者本位主義的思考模式,了解投資者與公司彼此之間的權利義務,才能找到適合的資金,一同為創新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做出最大的貢獻,進而走出順遂的創業之路。
「如果你真有夢想,就勇敢去追求,但是要把人才、資金、市場等各方資源兜起來,然後認知到凡事有價,就可以勇敢的走向創業之路!」 華陽創投集團董事長王韋中,曾經兩度參與創業,一次以失敗收場、一次大獲成功,如今成為創投公司董事長,各種經歷讓他對臺灣創業環境與創業資金脈絡非常熟悉。以其豐富的經驗,王韋中鼓勵年輕人勇敢投入創業,同時也提醒創業者,所有事情背後都有「代價」,因此追求夢想的過程要腳踏實地,才能走的穩固扎實。
了解法規與市場運作機制
談起踏實創業,資金無疑是創業者在運籌帷幄的過程中,最需要謹慎掌握的環節。而想要理解創投運作,首先要對國內資金與法規環境有所了解。王韋中說,20 年前臺灣創投業基金規模與美國矽谷、以色列相當,如今臺灣創投業基金規模不到矽谷的二十分之一、大約只有以色列的十分之一。臺灣創投基金規模的縮減反應了過去20年政府的產業政策及法令需要修正,不過隨著立法院三讀通過閉鎖型公司法,讓創業環境更加與國際接軌,相信未來臺灣創投資金會逐漸活絡。
資金的活絡不代表創業者都找得到錢,王韋中說,創業者都在尋找解決世界問題的解藥,可以解決的問題愈大,價值就愈高,可以吸引的資金就較為可觀,當然創業者的公司價值並非自己說了算,而是要由市場機制決定。新創公司想得到資金青睞,創業者就要懂得擺脫本位主義,才能在募資過程中,與各方達成共識,找到願意且適合自己的資金。
王韋中進一步指出,資金來源管道很多,家人、朋友與傻瓜(Friends, Family and Fool,3F)應是多數創業者籌得資金的優先選擇,其次是向銀行借貸與尋找創投資金,銀行以收取利息獲利,不會幫創業者承擔風險,但創投會一起承擔風險並分享利潤,創業者要了解自己肯給予的代價,才能找到適合的資金。
擬訂高報酬、低風險創業計畫,王韋中強調,市場自有其公平運作的機制,新創公司的價值用數據來評估,一切將會非常清楚。基本上,具備嶄新商業模式、新技術、且能創造「低風險、高報酬」的新創公司,最吸引創投資金的青睞。他建議創業計畫必須具備前瞻性、格局要提高、目標市場要大,舉例來說,一家新創公司規劃在 3 至 5 年內以 7 至 8 千萬元創新一項技術,一旦成功可以寡占 70∼80 億元的市場,肯定受到創投的追捧。
因此,儘管是初創公司,只要商業計畫書可以把公司營運方向論述清楚、進入的市場也看好,即使當下看不出營運成績,還是有機會得到創投資金青睞。王韋中舉例,幾年前華陽創投投資易宏生物科技公司時,當時易宏剛成立、營收額是零元,但是看準易宏的技術潛力,華陽創投還是決定投資,如今易宏已經登上興櫃。
很多人認為只要有資金就可以度過創業的死亡之谷,但資金只是創業的一環,經營公司能否成功仍得由創業者自己努力,包括具備潛力的創業題目、放下本位主義了解市場運作機制,最後,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屹立不搖的精神與熱血。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TYC 青年創世代 NO.2》,作者:劉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