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李家慶、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於2018 Demo China 創新中國春季峰會進行「老司機的方法論—越投越大膽還是越投越謹慎」的交流對談,他們的觀點如下:
1、這個市場上,得連續贏好多次,不能輸一次,輸一次你就出局了。
2、我沒押過投資,專業的射擊選手打中靶心不是押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
3、在更短時間內得到相對二手的經驗,對投資人來說非常重要。不能掉到坑裡靠抗打擊能力來累積經驗,這個代價太大了。
以下是對談內容
主持人:我站在這個位置比較知道周總和李總的表情,說他們是老手的時候,李總和周總的笑容已經不能再控制了。
李家慶:很開心今天能夠跟周逵在一起,大家好,我是君聯資本的李家慶,目前主要是帶領君聯資本綜合基金團隊在 TMT、消費、先進製造、專業服務等領域投資。之所以說我「老」,主要是因為我跟(周)逵哥是同一年入行。我們在投資產業是相對時間長一點,但我們不老。
主持人:謝謝李總,先強調了自己不老,其實 18 年創投經驗還好,因為畢竟還有周總在身邊,周總還多一年,周總跟大家打個招呼?
周逵:我跟家慶一開始都是在君聯資本,我現在在紅杉資本,但是我們在產業裡的年份是差不多的,大家想的事也都差不多。記得我還入選過《創業邦》「40 位 40 歲以下投資人」榜單呢,現在變成「老手」了,這是一個變化。
主持人:今天聊聊的話題是關於「老司機的方法論」,到底是越投越大膽還是越投越謹慎?我們開門見山,最近幾年兩位是越來越謹慎了,還是越來越大膽了?
李家慶:從個人性格來講,我越來越謹慎,但希望公司能越來越大膽。所以我盡量少說話,盡量聽別人的,讓年輕人做決定。腦子相對來說偏謹慎一些,但手腳要保持一定的敏捷性,這樣既不違背個人的性格和風格,又能夠規避自己的弱點。
主持人:剛才說到性格謹慎,要多聽少講。現場要掌聲呼籲兩位老手不能少說話,要多說話對不對?這樣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經驗和方法論的分享。
周逵:我這個老手從性格來說像是越來越大膽了,可能是創新新經濟市場的路修得越來越寬、越來越好了,所以車能開得快一點點了。我開車快了,但從我們的團隊整體來說,是越來越嚴謹了。因為我們公司還有一批老手,大家都懂駕車。車上還有不少老手的話,我的膽子就大一些了。
投資越少而精越好
主持人: 我發現跟周總和李總對話,這兩位老跟我打太極。李總說性格謹慎,但考慮問題大膽一點,周總正好反過來了。隨著近幾年經濟環境越來越好,創投機構越來越多、投資人越來越多,很多投資企業全面開花。兩位覺得投資是全面開花好,還是少而精好?
周逵:我肯定覺得少而精是更好的,因為這個市場存在這麼長時間,最後成功的公司還是少數幾家公司,所以全面開花解決不了問題,最後還是要少而精。
主持人:李總是怎麼看的?
李家慶:我很同意周總剛才說的話,「越早期的少而精越好」,當然,看不太清楚的時候,本事不是非常熟練的時候,我們就多弄兩下,隨著越走越精練,逐步聚焦到少而精的領域上面,其他不太能夠成功的項目就是成功的成本。一個投資機構如果能夠更早去做選擇,更早聚焦自己的投資,所花的機會成本、財務成本就會更少一些,所以少而精是對的。事實證明,不同時間點做出來的企業數量差不多,不會因為你投入的資本變多而改變最後的結果。
主持人:投資人都想投出一個獨角獸,但產業中只有一兩家能夠成為獨角獸。是要注重早期時候扣動扳機,還是注重投資後管理投中的獨角獸?更側重哪方面?
周逵:兩個都重。因為人有時是沒法改變的,你作為小股東,選擇一個老大跟他合作,這個業務可以改,但老大很難改變,所以投資時選擇跟誰合作太重要了。
之後這個市場變化還是大,選擇了一個聰明人,然後第一是幫他少犯錯誤,第二幫他再找幾個人。這個市場上,得連續贏好多次,而不能輸一次,輸一次了,趕上窗口時間到,你就出局了。
李家慶:如果一個公司創業時大的方向和基本素質層面上是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對他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我們的基礎是對的。而後續調整和學習能力,更多依賴於創業者本身。 作為投資機構來講,更多是為他提供參考和可對接的資源。 在這些方面做局部調整是有可能的,但是大的原則層面上和方向性層面上調整起來非常困難。
周逵:一個二選一遊戲連續贏 8 次很不容易,但獨角獸也好,更大的公司也好,它要連續押對遠遠不止 8 次,所以後續的挑戰還有很多。
投資好項目需要經驗的累積
主持人:李總和周總在 18 年投資過程中,押中了很多好項目。兩位是怎樣判斷它會成為好項目?
李家慶: 實話說,我沒押過,專業的射擊選手打中靶心不是押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像周總剛才說的一樣,中間的變化、挑戰太多了。如果一上場時就覺得是獨角獸,yes or no?一般我很少押這樣的事情。 一般都是按照累積的經驗、對於市場和產業的認知、對於人和事的基本判斷,然後再結合一輪一輪的篩選和持續的跟進投資,逐步集中到成功率更大的項目上,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獨角獸,但本身這是一個過程。
主持人:聽李總的分享,投資人未來的發展走向,這個企業有沒有實力,是透過客觀分析得來的。問題來了,剛才李總說我們的經驗是透過多投才能夠有,但是您剛才說投中獨角獸得少而精。
李家慶:這是老前輩的經驗,透過 5 年、8年、10 年、20 年的持續選擇來的。但是人有二手的學習能力,不但看自己做的,也看別人做的,過程當中不斷累積,在更短時間內以較小的代價得到相對二手的經驗,這對投資人來說也非常重要。不能掉到坑裡靠抗打擊能力來累積經驗,這個代價太大了。
投資要做狀態轉換和動態平衡
主持人:謝謝李總的分享,透過學習別人的經驗降低自己的成本,增加的是我們的經驗和眼光。2017 年看到周總說「未來十年要多和科學家在一起」,今天是 2018 年的 5 月份,周總這一年中有沒有看中高科技產品的項目?
周逵:我把兩個問題連起來說吧。以前投資時打中了,覺得好像是因為自己勤奮,後來慢慢感覺其實就是自己運氣好 ,再後來,我借個你懂的詞,就像個「礦工」了,裝備是手機,吃的是行動電源的電,通上電之後就時不時會往外挖礦,這是一種不壞的老手狀態。另外一種狀態是,想換一個狀態。比如我們以前跟著矽谷感覺走、跟著模式走,後來慢慢氣候又變化了,自己懂的那些東西大家全懂了,就是說老手多了,你得懂點新東西。
主持人:今天我們探討的是投資人應該越來越大膽還是越來越謹慎,透過我們的交流發現周總和李總思想很一致,謹慎和大膽是相對的。每個投資人的心目當中都有錯過的項目,比如滴滴、快手、今日頭條等等。投中獨角獸的決策是謹慎以及大膽相互平衡出來的結果,兩位如何去平衡謹慎和大膽的選擇?
周逵:大膽和謹慎,首先還是要大膽。平衡大膽的另一面是要非常專注和非常專業,不然就會沒有回報,或輸得很慘。
李家慶:新老結合,總結經驗、教訓,結合自己企業策略,在熟的地方步伐大一點、快一點,不太熟的地方謹慎一點。把它組合起來,既規避於大的系統風險,又不至於丟失大的機會。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創業邦》,作者:張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