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工資開始上漲,印度成為國際廠商尋找製造基地的重要選擇,人口多、工資低加上仍是貧窮的開發中國家,印度確實和中國有非常多的雷同之處,但是工業與製造業發展落後的印度,在資訊產業以及製藥產業卻是全球首屈一指,再加上英國殖民時期所營造的英語環境,印度在第三級的服務產業發展也早已相當成熟,這也是印度經濟非常特別的一個發展軌跡,從第一級產業直接轉戰第三級產業。
印度已經為全球第三大創業生態系統
印度是個擁有13.2億人口的大國,網路使用人口已達到2.77億,為世界第二大,僅次於中國,八成的上網量來自行動裝置,但是線上交易量仍僅佔一小部分,也使得印度網路潛在商機相當龐大,吸引許多創業者從事網路相關的創業。
2016年年初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啟動「印度創業,印度崛起」計畫(Start Up India,Stand up India),未來4年將設立1,000億印度盧比(15億美元)基金,旨在建立一個強大的培育創新的生態系統,以提高創業精神,亦鼓勵創業創業,由印度工業政策和促進部(DIPP)負責推動。其重點在於限制國家在政策領域的干涉,擺脫“許可證”等障礙,如土地權、外商投資建議書、環境許可證等。
印度為世界上第三大科技創業中心,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科技新創企業家數從2014年的3,100多家成長至2016年的4,750家,逐年穩定增長,預計在2020年將會達到每年11,500家新創公司的規模。由於印度具有人口紅利,且人口結構年輕,加上電子消費市場規模達4千億美元,使得印度的新創企業持續吸引西方投資者的青睞。
本研究將應用印度知名科技媒體Inc42的「2017年印度新創獲投報告」(Indian Tech Startup Funding Report 2017)中的數據,盤點印度2014-2017近四年的科技企業獲投概況。
近四年新創獲投件數與金額-2017年擺脫衰退頹勢投資金額大爆發
根據印度科技媒體Inc42的數據,印度在2014年投資件數僅311件,投資金額接近50億美元水準;印度總理莫迪自2015年上任後,宣布推出創業印度(Startup India)行動方案後,2015年投資件數躍升至894件,成長187%,投資金額成長76%至88億美元。
而2016年雖新創獲投活動雖仍活絡,投資件數到達953件的峰頂,惟缺乏如2015年的鉅額交易案件,使得2016年投資金額大幅下滑47%,僅有47億美元的水準,包括投資者支持的創業公司在內,約970家創業公司關門大吉。原本都預期此種不景氣將會持續下去,然而,情况却截然相反。2017年獲投件數為885件,件數雖較去年減少7%,但獲投金額卻衝高至135億美元的新高紀錄,較2016年獲投金額成長189%。整體而言,印度2014-2017年科技企業獲投件數為3,043件,獲投金額接近320億美元。其中2017年的投資金額就占近四年投資的42%。
2017年金額大幅攀升,主要因印度電商龍頭Flipkart在2017年就獲得40億美元的投資,另外,印度第一大叫車服務企業Ola在2017年前三季也獲得6.766億美元的挹注,10月初又再度獲得軟銀與騰訊11億美元的鉅額投資。印度電子支付企業Paytm在2017年前三季也獲得2.32億美元的投資,若加上其母公司One97 Comunication的14.43億美元,光是這四家前三季獲投金額就占印度整體獲投金額的67.5%。
獲投階段輪次分布-件數集中在種子輪投資金額朝向後期階段
若以獲投的輪次階段之件數分布來觀察,可發現2015-2017年印度獲投企業高度集中在種子輪階段,其次成長輪階段,過橋融資與後期階段的件數占比較低。不過,2017年種子輪投資占比由2016年的64%下滑至57%,成長輪階段獲投件數占比增加4個百分點,後期投資的件數占比也增加3個百分點。至於投資金額的占比,明顯向後期階段傾斜,2017年後期階段投資金額占比為85%。
獲投領域分布-電子商務與金融科技投資金額占比最高
就獲投領域之件數分布來看,2014-2017年累計獲投件數前三大領域,以電子商務472件交易,占16%最高;其次是消費者服務的380件(占比12%),第三是金融科技的303件(占比10%)。
2017年獲投件數則是以金融科技與健康醫療同列第一,均為111件,占比同為13%;消費者服務第三,獲投件數為99件,占比11%。電子商務投資件數減少至80件(占比9%),企業應用服務、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獲投件數分別為78件(占比9%)與60件(占比7%)。從獲投件數結構來看,2017年電子商務投資件數占比由2016年的19%下降至10%,其餘領域占比都上升,其中健康醫療增加3個百分點最多,其次是金融科技(3個百分點)、人工智慧與大數據(2個百分點)、企業應用服務(1個百分點)。
若就獲投的金額來看,2014-2017年累計獲投件數前三大領域,明顯朝電子商務行業傾斜,約占總體獲投金額的35%,其次是金融科技17%,消費者服務5%。若是僅就2017年獲投金額來看,前三名為電子商務、金融科技與消費者服務。電子商務雖投資件數大減,但投資金額則大幅躍升至45.8億美元,占比高達34%;其次是金融科技的30億美元,占比為22%;消費者服務為4.9億美元,占比為4%。從獲投金額結構來看,2017年以電子商務、金融科技、健康醫療占比較2016年增加,其餘占比則下降。其中電子商務投資金額占比由2016年的22%增加至34%,其次是金融科技獲投金額占比由17%上升至22%,增加5個百分點,消費者服務占比大致持平,微增0.3個百分點。
獲投地區分布-班加羅爾為印度創業投資熱點
2014-2017年印度獲投科技企業總部所在的城市分布,無論是投資件數或投資金額為基礎,都可發現高度集中在班加羅爾,其次是新德里與孟買,占據八成以上的投資件數與九成以上的投資金額。班加羅爾被稱為「印度的矽谷」,這不僅表現在班加羅爾創業公司的數量上,更表現在這些新創企業獲得的投資數量上。在過去兩年中,有多達460家創業公司在班加羅爾成立,包括電子商務巨頭Flipkart、叫車服務Ola和Practo。
參與印度科技企業投資人結構
依據投資件數為基礎,計算參與印度科技企業投資的投資人類型占比,可發現以天使投資人最為積極,2014-2017年投資件數占比約在44%~56%之間,若涵蓋天使網絡的話,占比約在47%~59%之間,此可對應印度科技獲投件數約有五成至六成是種子輪投資。創投參與投資件數占比約在21%至29%之間,如紅杉資本、IDG、Blume和Accel等。公司創投亦是相當活躍,占比在15%至21%,如軟銀願景基金、騰訊、阿里巴巴。
2017年總投資金額前十大公司
若深入看前三名獲投公司背後的投資人中,幾乎都有軟銀的參與。軟銀的投資勝利方程式是投資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此一原則在印度前三大投資實例中獲得驗證。Flikart、Ola和One97 Communication就是這一投資原則的典型例子。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FINDIT》,作者:林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