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量型運輸工具可以接送人、運送貨物,能滿足第一哩路(如從家裡或公司到捷運站、車站)或最後一哩路(從捷運站、車站到家裡或公司)的需求,也改變了交通樣貌。
交通工具一定得分機械動力或人力、不是載人就是載貨物?答案肯定不是。有一群人認為,在科技的推進下,未來的交通運輸工具及模式都將大幅改變, 一種可以兼具電動和人力,可以載人也能送貨,再搭配App呼叫、自動駕駛的PEV(Persuasive Electric Vehicle),將滿足都會區居民第一哩路或最後一哩路,也就是兩公里內的移動需求,而且你不用獨自購買擁有它,就像U-Bike一樣,需要時再使用付費。
智慧城市不該只有單一視角,「多點人味」才能符合需求
如果不仔細看,很可能會以為這台PEV是一台大型的嬰兒推車,其實它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是一台具有電動功能的三輪車,有著最火紅的自動駕駛功能,而且只需打開手機App召喚,它就可以幫你把女友從她的公司接送到約會地點,也可以把你訂購的物品送到眼前。
不同於一般科技公司或汽車公司談論智慧車,多強調智能、性能與功能,但 PEV團隊來自建築、都市設計系、資訊等領域,思考的角度就多了點「人味」 。PEV計畫推手,也是MIT媒體實驗室博士候選人林家樑,大學念建築,從MIT建築所再跨到都市設計、交通移動規畫,他曾經與台灣的三陽機車合作研發出可摺疊的機車,還有加裝在一般腳踏車上就能變成電動智慧自行車的哥本哈根輪(Green Wheel)。另一名高手菲爾.汀(PhilI Tinn)加入MIT之前是在三星家電部門做產品開發,之後則是專攻融合設計、政策及使用者行為的城市創新。
開發PEV的初衷要回到都市的問題談起, 現今全球七成人口居住在城市裡,伴隨人口膨脹而來的就是交通問題 ,先不論每逢農曆過年,中國返鄉人潮的春運災難,就連塞車、排碳污染、停車位難尋等麻煩似乎也變得理所當然,因此許多國家意識到危機並開出紓解藥方,例如眾人耳熟能詳的歐洲腳踏車城市、台北的U-Bike,也有企業投入Ride Sharing或Car Sharing,如Uber、Zipcar、賓士的car2go。
還有沒有其他可能?肯定有。林家樑指出:「交通運輸趨勢就是隨選式移動(Mobility on Demand),一定要想三件事, 自動駕駛、車輛分享(Vehicle Sharing)以及電動化 。PEV就是融合三個概念而生的範例。」
PEV跟多數自動駕駛車一樣, 採用雷射雷達(Lidar)、測距感測器畫出周遭地圖,以及判斷前方出現的物體及距離,建立出電腦認知、做出馬達轉向等行進決策 ,先前MIT就在歐洲的小國安道爾進行路測,安道爾是歐洲的度假勝地,但限制車輛進入市區,故利用PEV來運送觀光客的行李,此外也在台北的空總創新基地測試,蒐集空總的地圖資料。同時也利用大數據分析需求量、使用方式,找出人與車的互動模式。
不過在PEV實際測試上,還是可以發現行車轉向及穩定度仍有改善的空間。對此,林家樑表示:「PEV的自動駕駛系統只是基本的,軟體還不是最好,我們想倡議的是讓PEV成為一種新的營運模式。」 由服務營運商來提供服務,可以像U-Bike作為都會的個人化交通工具,也可以用來載貨,另外採取的是分享模式,有需求再付費使用。
解決交通根本問題,團隊試圖用PEV串接交通工具
確實, PEV的訴求並不在於車廠精心打造的時髦外型或技術競賽,而是追求兼顧居民、生活及都市發展 ,試圖解決當代交通問題,菲爾.汀直言:「我們不想做Tesla或Google,他們專注在汽車本體,我們則是想找出讓各種交通工具應用順暢串接的方法,儘管Uber強調共乘,碳足跡還是太高,要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好公共交通並搭配小型分享運輸系統。」他們就以美國波士頓的開放資料(包括計程車、Hubway公共自行車)來模擬,並在人口數量、用戶等待時間不超過五分鐘以內等條件下, 推算出第一年只要投資300台PEV,就可以提供市區足夠的服務,遠低於Hubway的570台。
菲爾・汀解釋,為什麼PEV只需要300台,是因為PEV有兩個Hubway沒有的功能, 一是自動駕駛 ,用戶叫車時,PEV會自動開到用戶位置,做到「到府door to door服務」,但Hubway則需要用戶走到自行車站才能租。 第二個就是智慧排程 ,目前公共自行車分享系統的營運商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做車輛分配,用人工確認每一站是否有車可租、或有位子可供用戶還車,PEV可以直接透過系統清楚掌握每一台車的狀態。此外,PEV還可以用來當無人送貨車,這也是自行車無法提供的。
PEV的商業模式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除了政府開放由企業營運外,也可以開放消費者自己投資 ,例如購買優先使用權的服務,需要使用時享有優先權,不用時就開放租給其他人,重要是找到一個可延伸的商業模式。
在無人車的全球競賽中,台灣不必只重壓在一般車市場 ,特別是台灣有自行車王國的美譽,供應鏈完整且有極佳的開發及製造能力,PEV就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創新領域。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