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創業選地區,氣味要相投—論創業地點的重要性

先覺出版社/李笑來 2018-03-26
創業選地區,氣味要相投—論創業地點的重要性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本文摘自《給你10萬,你怎麼做到10億?》,先覺出版

全球最大商務社交網LinkedIn共同創辦人之一的里德.霍夫曼(PayPal前副總裁,天使投資人,投資的公司包括Facebook和Digg等)提到創業公司所在的地點很重要——這好像有點「出乎意料」。

地理位置為什麼那麼重要?為什麼是矽谷,而不是波士頓或者紐約?這個問題其實困擾了很多人很多年。

紐約是金融中心,雖然說不清楚究竟是華爾街孕育了紐約,還是紐約孕育了華爾街,但紐約畢竟還有個華爾街。波士頓呢?其實那裡有著全美國甚至全世界一流的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但這並不能使波士頓成為下一個矽谷。

有一本書特別值得讀,《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一九九七年出版,一九九八年獲得普立茲獎,二○○五年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專門製作了紀錄片,在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播出。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讀到很多對歷史事件的不同的解釋,更為關鍵的是,這些解釋明顯比過往我們聽到的解釋更為可靠。

這本書的副標題叫「人類社會的命運」,也許這個副標題更合適:「了解全球的不平等。」作者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美國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地理學家及作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及國家科學院院士),在詳述一萬三千年前全球各地發展水準都差不多之後,開始嘗試著解釋最終的發展速度差異從何而來。答案在於 資源不是均勻分布的 。比如,能產鋼的地方,必然在冷兵器時期佔據優勢,獲得更大的版圖……這本宏大敘事的書,不是一般的有趣,而其中的科學方法論也格外醒目,值得學習。

優勢無法複製,各地發展不同產業

霍夫曼的解釋也大致差不多,基於種種原因,矽谷累積了創業最佳的資源:人、技術、思想、人脈、資本……霍夫曼也提到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像團購網站酷朋(Groupon)這樣的「重運營」的公司,是不可能出現在矽谷的,因為矽谷不喜歡堆積人力的模式,於是,要是酷朋網跑到矽谷創業,估計連A輪都拿不到。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Yik Yak,這個西雅圖出來的公司,不遺餘力地做需要人力的線下推廣,也就是「地推」,這是矽谷的公司絕對不肯幹的事情……於是,最終Yik Yak這個後起之秀創投蓋過了矽谷的公司Secret。所以, 地理位置不是沒有生命沒有靈魂的東西 ,更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氣質,那個地方散發著屬於它自己的特有的「資訊素」。

為什麼北京的TOEFL/GRE成績比其他城市的高?難道真的是:
- 北京考生的平均智商更高?
- 北京新東方的教學能力更強?

沒有任何統計資料可以支援這兩個解釋。更可能的解釋是,北京新東方在散發一個特有的資訊素,那裡天天有大量的學生在玩命地學考試技巧,別管那技巧是否真的有用,因為總有人勤奮,總有人聰明,於是總有人考出好成績……於是,這個區域裡更多的人僅僅本著樸素的「連你都行,我也沒什麼不行」的態度加入了戰鬥。於是,資訊素的濃度更高,於是影響更大……

創業選地區,氣味要相投

反過來,矽谷想要打造一個華爾街,也同樣是不可能的事情——氣質不對,這些現象背後都有一樣的道理。

創業是比考試更嚴肅的事情,於是,這樣重要的因素當然要格外注意。而投資人也一樣,忽略地點的因素肯定是不合適的。觀察一下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幾個主要城市的創業者「氣質」,我們也會發現很多不同。北京有百度、360、新浪、搜狐;深圳有騰訊;杭州有阿里;上海有攜程等。這些公司本身也在影響當地的創業氣質。想想看有多少從這些大公司出來創業的團隊,你就知道這些公司對當地的影響有多大了。

霍炬寫了一篇很好玩的文章:《力爭以本篇終結北京上海創業環境之爭》,也值得認真讀一下。比如,我比較認同這個觀察:O2O創業,很可能上海更有優勢一點。最近各地政府也在響應號召,紛紛建立各種「創客空間」「創投基金」「創業開發區」什麼的……我猜很少有地方政府能想明白,這事兒不能這麼幹。看看紐約、波士頓、布魯克林想要複製矽谷這麼多年都未果的現象就應該多少明白一點了。如何突破?一篇文章寫不完,但可以提個醒:為什麼風險投資相對創業更少受地理位置限制?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