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流行文化操作學》,大是文化出版
若說英國是創意產業的元祖,那麼日本就是用仿效元祖的策略來克服困境。一直以來,日本以強而有力的組織文化、強化產品的價格與品質,成為世界經濟成長主要的動力來源。
延伸閱讀: 產業革新的開端!——英國「創意經濟」帶動市場趨勢
不過近十年來因為經濟不景氣讓日本國內經濟停滯,而中國崛起使得日本失去出口市場主導權,加上又遭遇2011年的311大地震,使得日本損失許多人力、物力,帶給日本品牌相當大的威脅,逼得日本必須面對這個嚴峻的考驗,需要新的國家策略才能找出突破點,以因應這個困境。
因此,日本於2011年發表「智慧財產推進計畫」,正式宣布展開「酷日本」(Cool Japan)策略,以打破國界接受資訊、資本、物資、技術、人才的往來,透過數位網絡快速連結全球網路,樹立相符的產業政策為目標。
換句話說,就是當世界合而為一,若有 無法被複製的地區性特有項目 ,該項目之下的產品與文化的價值就越高,而這個特有的文化商品能有效率的成為智慧財產,日本可以透過這一文化商品,創造並恢復日本品牌。
事實上,從2000年以來,日本品牌就具有相當高的人氣與地位,所以不太需要推廣海外的策略。再加上日本業界的慣例是,必須一一獲得製作公司、編劇、導演的許可才能出口,所以內容產業出口相對不受重視。然而無可避免的, 日本也面臨出生率低導致的內需市場緊縮,以及必須積極擴大數位市場的現實 ,也就是為了商業成長,勢必需要研擬進軍海外的策略。
「酷日本」旨在發掘吸引海外目光的日本流行文化、食品、傳統文化、地區觀光商品,向全世界推銷日本品牌,提高競爭力、刺激經濟成長。日本官方與民間,一同建立不同商品類型的行銷策略,舉辦不同的活動增加日本文化、食品的曝光率,也就是不僅止於食品銷售,連同推廣日本的飲食文化,擴大日本食材出口的可能性,將活動與產品貼上「日本文化」的標籤,告訴全世界,這些產品只有日本才能取得,加深全世界對日本的印象。
因此, 創意經濟並非一夕之間出現 ,而是每個國家經過嚴密考量下所選擇的政策,不是短期的計畫,而是思索過去的盲點,找出適合自身策略的過程。從上述說明可以看出,韓國的創意經濟在這些方面仍非常不足,目前沒有深切反省或回顧究竟哪裡不足、以及究竟拿手的是什麼,所以完全無法對這個政策產生共鳴,才會導致目前的局面。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