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群言堂的草根生活》,太雅出版
老實說我也是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做出看起來稍微像樣的商品。幸運的是,將它掛在店裡,真的有客人喜歡而將它買下來。我發覺,東西的價值不僅在於商品本身。只論商品本身價值的話,我做的東西說不定一下子就被淘汰了。我想應該是除了商品本身,產品散發的氛圍,或者是賣場所呈現出來的世界觀,總之一定有某種作用,才讓客人想要買下這衣服吧。
群言堂的工作開始之後,原先已經習慣的工作內容也有了改變。我夢想中的藍圖變得更加具體了,加上員工們的諸多好建議,每天都有小小的進步,實在太令人開心了。以前,一個品牌的壽命大概是十年,現在的話大概只能撐個五年。在競爭激烈的業界,能夠以設計師的身分持續工作超過十年,我真的是心懷感激。之所以能夠撐這麼久,我想一方面是因為我的設計都是以在地生活作為發想源頭吧。在成為設計師之前,我是個母親,是個太太,是個在當地生活的人。
編按:群言堂為日本一生活風格品牌,1988 年由松場登美創辦,品牌宗旨為將鄉村生活的經驗融入商品,並啟發社會重新省思「製造」的真正意義。
我並不是因為具有特殊才華才成為設計師。如果不是因為在地的生活體驗,我想不論是設計工作或判斷標準都有可能走偏,失去本質,成為「聽說現在這個賣得很好,非常紅」這種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設計師。我與當下的時尚潮流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我只製作自己相信的東西。
雖然我不追隨時尚潮流的腳步,只製作自己想做的東西,但是也得跟上「時代」才行。因為與時代脫節的東西賣不出去,也就很難在這個產業繼續存活下去了。現在的流行並非一窩蜂,而是依據人們的喜好劃分為幾種路線,也因此更難掌握潮流的走向。所謂的時代性實在很難一言以蔽之,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想想「如何在現在這個時代認真過生活」。
對我來說,設計就是我想要傳達的訊息
我是抱持著這個念頭走上設計之路。「我想要這樣生活」、「這是我的想法」、「這個很棒吧?」、「希望你能夠有共鳴」......像這樣透過衣服不斷將想法傳達出去。我的設計基礎是做出「自己想穿的衣服」。此外,由於我每一季都會製作一百件以上的衣服,因此除了我自己,也會像這樣以「我想做適合那個人穿的衣服」、「這件衣服應該很適合她穿吧」等過著我心目中理想生活的人們,作為設計的構思對象。
所謂「沒有人能獨立於眾人之外」,這句話就是最好的寫照。如果想著是為大眾做衣服,由於每個人的個性大不相同,反而容易失焦。但若只是「為了這個人」來設計,就能夠做出適合這個人的衣服了。
我相信,以個體來思考的做法,將會漸漸成為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