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全球6億軟體用戶的獵豹移動(Cheetah Mobile)打算切進AI硬體市場,今(12)日宣佈將於明年推出自有品牌的智慧音箱,接下來還會陸續推出機械手臂、機器人等商品,都會先在中國販售後,先引進台灣市場,讓民眾搶先體驗他們的「產品力」。
獵豹的人工智慧發展策略:從產品切入
「AI不會是獨立產業,一定是技術與產品的結合,」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認為,公司擁有6億的月活躍用戶,就是發展移動AI戰略的基礎。但相較於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巨頭,擁有大量人工智慧研究團隊,獵豹移動在AI領域的進展,反而是和新創公司「獵戶星空」息息相關。
獵戶星空創立於2016年,是一家位在北京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2017年參加由微軟研究院主辦的電腦視覺辨識ICCV比賽獲得冠軍。
獵豹移動透過投資獵戶星空後,已經將人臉識別技術運用至旗下直播平台Live.me,藉由性別、臉型、類型等不同標籤替直播主分類,提供使用者個性化推薦,進而提升廣告主的投資回報率;旗下的Cheetah Keyboard則能夠提供英語系用戶詞彙修正及預測文字內容。
複製喜馬拉雅、小米合作經驗,獵豹推自有品牌智慧音箱
2018年,獵豹移動決定將戰場延伸到硬體產品,推出自有品牌智慧音箱。儘管看似踏入陌生領域,但他們已經完成市場的初步驗證,因為目前中國市面上的兩款智慧音箱:喜馬拉雅—小雅同學、小米智慧音箱的「語音交互」技術,其實都來自獵戶星空。
「 最大的差異是我們懂得將技術結合產品,做出好的用戶體驗。 」獵豹移動全球市場總經理權靜表示,發展人工智慧的兩個要素是演算法和數據,目前有許多的演算法技術都是開源,因此決勝點反而是如何累積用戶數據。
她舉例,百度在語音辨識這一塊有開放系統,擅長平台作戰,但獵豹的方式是從用戶體驗做起,舉凡音箱聲音的的溫暖程度,到喚醒音箱的接收、回答方式,都經過多次調整。甚至在用戶以較大音量播放音樂時,如何接受語音指令,都需要很多的整合,而這也正是他們的發展優勢,透過用戶來了解用戶。
權靜表示,智慧音箱只是獵豹的第一款AI自有品牌硬體產品,接下來還會有機械手臂、機器人等商品問世,會持續做好軟硬體整合,面向消費者。
獵豹移動是中國最快出海的行動應用程式開發商,2014年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NYSE:CMCM),旗下產品包含有Clean Master、PhotoGrid等。截至2017年9月為止,獵豹移動全球移動端用戶超過6億;根據市場分析公司App Annie統計,他們在Google Play全球非遊戲類開發商排名第二,僅次於Facebook,有五款產品排在全球非遊戲類行動應用程式前40名。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作者:吳元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