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乘著共享經濟高飛的獨角獸,不同於Uber在台灣鬧得風風火火,Airbnb無疑低調許多。不過當打著台版Airbnb名號快速成長的台灣民宿訂房平台AsiaYo高調宣布房源數突破3.5萬間,超過原版Airbnb在台灣的3萬間後,Airbnb還會繼續安靜下去嗎?
AsiaYo台灣房源數超過Airbnb
AsiaYo在10月31日與日本樂天市場新事業體Rakuten LIFULL STAY舉辦結盟記者會,並公布多項營運數據,包括AsiaYo目前已經進入台、日、韓、泰共60個城市,總房源數逾5萬個,其中台灣房源約3.5萬個;網站每月不重複到訪人次突破200萬;而在交易額表現方面,已首度達到單季破億元(350萬美元)的成績,表示今年第三季成長率相較前年同期達400%。其中,AsiaYo特別強調其房源數已經超越Airbnb,而據了解Airbnb目前在台灣的有效房源數約3萬個。
雖然AsiaYo沒有公布關鍵的實際訂房旅客數量,而就Airbnb官方公布的資料,在過去12個月有來自全球超過120萬名旅客造訪Airbnb在台灣的房源,就實際訂房數字來看,這個規模還是相當可觀,未必被超前。但房源數量對Airbnb這樣的訂房平台來說終究還是一個重要的競爭力指標,現在被一家成立三年多的新創公司超越,仍是警訊。
而且從AsiaYo的公司命名和一連串布局都不難看出,雖然他們是從台灣出發,但瞄準的是整個亞洲市場。雖然目前AsiaYo的資本額、公司規模都相對Airbnb小很多,但透過積極與各國本土企業,如樂天集團合作的方式,也未必會輸給遠道而來的Airbnb。
Airbnb低調經營,給本土對手超車機會
不過Airbnb選擇低調經營的原因大概也不難理解,畢竟不同於日本已經在今年6月通過《住宅宿泊事業法》(民泊新法),宣告2018年起將全面解禁民宿,目前台灣相關法規的走向仍不明朗。
而且不同於AsiaYo是一家台灣企業,Airbnb的外商身分顯得特別敏感,再加上Airbnb的國際知名度和可觀的訂房規模,都讓他們更容易成為政府和產業標靶。最直接的例子,今年7月交通部公告修正「發展觀光條例裁罰標準」,增訂的條款就被稱為「Airbnb條款」而不是「AsiaYo條款」,這就說明了為什麼Airbnb在台灣的每一步都要更加小心。
但低調不代表沒有動作,據了解目前Airbnb對台灣市場的人員編制都是以公共關係為主,先前幾次來台公開曝光的也都是Airbnb全球副總裁暨公共政策全球總監克里斯(Chris Lehane)。可以推測Airbnb在台灣雖然鮮少公開發聲,沒有太多行銷作為,卻不完全是被動經營,也還沒有放棄台灣市場,只是在鴨子划水,希望先解開法規面的緊箍咒。
不過這或許也意味著,在法規面有所突破之前,可能就是AisaYo和其他台灣在地平台搶占市場、爭取領先優勢的最好機會。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作者:何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