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創業者與投資者常見的問題—談雙贏溢價的藝術

創業者與投資者常見的問題—談雙贏溢價的藝術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許多新創團隊常表示有引進資金的需求,多半是第一次對外募資,不清楚公司的估值及溢價多少是合理,也不知道投資者的預期報酬率如何估算,一則希望引進多一點資金,一則又擔心股權被稀釋太多成為打工仔。

三個案例先給大家參考:

Case.1

一位創業者表示要募資 1,800 萬元,並希望新進投資者股份不要超過 20%,公司增資前是 480 萬,目前大約損益兩平,預計未來兩年每年可以獲利 300 萬,筆者告訴他這樣的開價代表公司的估值是 9,000 萬元,增資 120 萬元,股本膨脹至 600 萬,一股價格是 150 元,增資後 EPS 是 5 元,P/E 倍數是 30,經過筆者用實際數字換算,他自己也嚇了一跳,覺得好像太貴了,但以前從沒想過也沒仔細算過。

Case.2

一位創業者表示要募資,目前 EPS 大約是 1 元,預計四年後上市櫃,預估四年後的 EPS 大約 4 元,P/E 預估為 15 倍,上市價格可能在 60 元左右,想要以一股 50 元增資,他認為有兩成的價差空間對投資者應該是不錯的條件。

Case.3

一位創業者表示要增資,目前公司營運狀況大約損益兩平,擬以一股 30 元增資 1,800 萬,筆者問他未來兩三年的營運計劃如何,募資 1,800 萬的資金的運用計畫如何,以及未來兩三年預估 EPS 如何,能帶給投資者的投資報酬率如何,新創企業主表示還沒有好好想過。

以上三個案例都是因為不太了解投資者的需求,以及不了解投資法人對投資報酬率的期望,更缺乏 Partner 的概念,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往往因為開價太高,嚇跑了投資者,導致投資者不想再花時間續談,有時候可以見到投資決策者是難得的機會,嚇跑了要再重來可能機會不再了。

該有的概念:法人投資報酬率期望、營運計劃書、引進 Partner

首先是法人投資報酬率期望,如果能夠理解以下的概念,就不會犯上述 Case.1、Case.2 的錯誤。

法人投資報酬率期望

投資者有多餘資金,可選擇放銀行定存、買債券、買股票或投資,銀行定存或債券年報酬率在 1%~2%,操作股票可能年報酬率為 5%~8%,如果拿來當投資,因為變現不易及投資風險,通常希望有 10% 以上的投資報酬率,但因為新創企業按成熟程度區分,其成功率可能是 1/2~1/5 之間,也就是投資 2~5 個新創企業才有一個成功機會,因此在計算 IRR 年投資報酬率必需乘上風險系數,也就是 期望 IRR 年投資報酬率落在 20%~50% 區間 ,視新創企業成熟度而定。

假設新創企業四年後可以上市櫃,上市櫃時 EPS 4元,P/E 15 倍,股價 60 元,以現階段的成熟度來看,投資者認定成功率只有 1/3,期望投資報酬率即為 30%,1.3x1.3x1.3x1.3 等於2.85,也就是現階段投資期望價格等於 21 元(60 元除以2.85),依此類推。

當然也有很多投資不太相信新創企業對未來四年後 EPS 的推估,直接採用最
近期(去年或當年)的 EPS 乘上較低的 P/E 倍數換取合理的投資報酬率。比方説新創企業未來 P/E 可能是 20 倍,現在投資價格用近期 EPS 以 P/E 本益比 10 倍計算,跟上述除以 2 是同樣的概念。

營運計劃書

一般創業者大都缺乏寫營運計劃書的經驗,就算寫了也多半過於樂觀,只計算理想的情況,忽略了真正執行上會碰到的 延遲、不明狀況、突發狀況、競爭者切入 ...等,或者只計算增加收入的部份,忽略了因營運增加,相對費用的增加(如人事、設備、配套資源、管銷費用...等)。

投資者通常比較有經驗,也知道新創企業主提出的營運計劃書不準確性的成份很大,往往對營收或毛利作適當的打折,對費用則加成計算,對上市櫃時程延長估算,得出投資者心目中合理的估算值。

其實 連已上軌道的公司都很難正確估算當年度或下一季的營運狀況,遑論新創事業 ,尤其是三五年後的狀況,故投資者雖然明知新創企業主所寫的 3~5 年營運計劃書不準確,但仍會要求新創企業主準備, 一則是據以向其投審會、董事會報告一則根據營運計劃書作為投資後的追蹤目標 ,更重要的是 從營運計劃書審視企業主的業務計劃能力、經營能力、邏輯能力、全方位能力、財務規劃能力 ...等,因此企業主一定要重視它的重要性。

對於引進資金的用途說明,一定要有詳細的規劃,並說明效益的呈現,所寫的營運計劃書,係根據募資後增加了人員、設備或增加其他資源後的推估,不是以現況推估。

引進 Partner

新創企業主往往只認定自己所創造的價值(創意、技術、產品、客戶、專利...等),忽略了投資者的價值,一般來說企業要經營成功,大體可分為四等份(Sales&Marketing、技術、資金、管理),缺一不可。有很好的産品、技術、專利或Sales&Marketing,但缺乏資金或管理人才,也很難成局,反之亦然。

因此投資者至少扮演了資金提供的角色,已有其重要性存在的理由, 如果投資者又願意提供Sales&Marketing 或管理資源的協助,那就應該更珍惜 ,將投資者當作創業 Partner 看待,認定投資者是來幫你一起賺錢的人,不是來分你賺的錢的人,有這樣的認知,就會把策略投資者當作 Partner,開價自然是較合理(加一點利息或補償企業主過去偏低薪資的補償及已創造的價值溢價),雙方更可以加速成為 Partner。

當然如果投資者已認定新創企業具相當的價值,對其溢價價格也不必過度計較,畢竟 對投資者而言不是很大的數目,但卻可能是新創企業主的全部 ,將來企業主是幫您賺錢的人,況且如果是新增資入股,溢價所增加的資金是進入公司,並非進入企業主私人口袋,可讓公司營運資金更充足,有利於新創企業的發展。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TAGS: # 募資
本文作者 曾國棟 大聯大集團副董事長、友尚董事長 曾國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現為友尚公司董事長暨大聯大控股永續長、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中華經營智慧分享協會(智享會,MISA)理事長,於半導體零組件領域已有超過40年的資歷。

1980年創立友尚集團,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電子零組件通路公司,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目前任職永續長。創業初期便立下了「無私分享」的人生目標,非常重視教育訓練,遂從1995年開始著手整理歷年來的實務心得,整理成《業務實戰篇》、《觀念篇》、《經營札記》三本「分享系列」,亦擷取其部份內容編成四本叢書:《讓上司放心交辦任務的CSI工作術》、《比專業更重要的隱形競爭力》、《王者業務力》、《想成功,先讓腦袋就定位》。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