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獨角獸Grab與HERE地圖合作,優化雲端地圖讓車資計算更準確


東南亞共享車獨角獸Grab,宣布與HERE地圖(Here Technologies)達成合作協議,未來將借助HERE的道路量測技術,替道路快速變化的東南亞地區建置更精準的地圖資料,將有助於改善車資估算、乘車時間、路線規劃等體驗。
因應東南亞快速變化,優化地圖改善乘客、司機體驗
HERE地圖乍聽之下有些陌生,但它其實是一個曾由諾基亞(Nokia)提供的地圖服務,過去也是Lumia智慧手機的特色之一,2014年在Android上推出,當時是市面上準確度可以跟Google Maps披敵的線上地圖,2015年被德國汽車聯盟(奧迪、寶馬、戴姆勒)宣布以25.5億歐元收購。
HERE地圖的製圖車搭載3D攝影機及LIDAR(光達)技術,可以捕捉道路上的幾何空間、速限、號誌等資料,地圖會以雲端為基礎並以HD高畫質呈現,除了無人車系統也能讀取地圖資料,未來會應用在印尼、馬來西亞、 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作為廣大東南亞用戶跟130萬司機之間的橋樑,最直接的好處可以讓車資計算、路線規劃準確度提升,還會提供目的地附近推薦景點、即時交通狀況等結合實際情況的實用資訊。
Grab的競爭對手Uber目前使用的是Google Maps的API,現在也正積極發展自己的製圖車,希望能盡可能減少對於額外工具的依賴;Grab產品負責人 Jerald Singh說:「東南亞發展快速,新規則、新道路每天都在產生,透過HERE的數據量測及在地化的地圖資料,可以優化乘客與司機的互動,減輕後端調度系統負擔。」
Grab:HERE地圖可幫助改善東南亞基礎問題
上週HERE執行長Edzard Overbeek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正在發展應用在無人車、無人機、機器人的導航系統。去年,Grab跟無人計程車公司nuTonomy合作希望發展出無人車隊,但目前仍沒有太多進展。
Grab產品負責人Jerald Singh說:「我們積極想改善東南亞地區長期的基礎問題,包括交通壅塞、工作機會、數位經濟 ,HERE作為地理製圖的夥伴,可以幫助我們達成這樣的目標。」
像是緬甸、菲律賓這類快速發展的地區,因為道路地址編排比較沒有系統性規劃,在手機叫車發展上可能面臨挑戰,為此,HERE甚至在菲律賓展開了兩年、45,000公里的數位地圖量測計畫,現在幾乎已經快完成。
資料來源:Tech in Asia、Paultan、Netral News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作者:高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