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WhatsApp CEO Jan Koum:我獲取 13 億用戶的秘訣是什麼?

36氪 2017-08-31
WhatsApp CEO Jan Koum:我獲取 13 億用戶的秘訣是什麼?
36氪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延伸閱讀專訪 WhatsApp 共同創辦人 Jan Koum:「大多數創業想法完全是胡扯」

WhatsApp CEO Jan Koum表示,雖然被Facebook收購,最初那些幫助WhatsApp走向成功的 專注、簡單與高效 的理念從未改變。

3年半前,Facebook宣佈將以19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WhatsApp。但是直到今年1月份,WhatsApp的團隊才從他們原來的辦公場所搬到Facebook位於加州門洛公園的園區。在WhatsApp新辦公室的門旁有一個醒目的文字提醒標識:「請將音量控制在最小。」 我在其他科技公司從未看到過類似這樣的標識。進去之後,還有更多類似的提醒標語,例如安靜區等。

出於好奇,我問WhatsApp的CEO Jan Koum為什麼在辦公場所這麼強調保持安靜這件事,他告訴我說,因為他們發現工程師在一個沒有干擾的環境中的工作效率和品質是最高的。「和那些剛畢業沒多久的小年輕相比,我們的年齡稍大一點,脾氣也更大一點,因此更希望有一個非常安靜、不受干擾的辦公環境。」 Koum說道。Koum是在2009年和自己的好朋友、同樣來自雅虎的同事Brian Acton共同創辦了WhatsApp。

我去WhatsApp採訪當天,他們公司的環境確實出奇的安靜。WhatsApp非常推崇全身心投入、不受外界干擾的理念,而達到這個目的的做法不僅僅是減少不必要的噪音,更主要的是 專注 本身。公司將《Focus is the new ‘F’ word”》這句話用磁鐵在冰箱上貼便條的方式將貼到公司的各個地方。一位WhatsApp員工還提醒我注意到一幅來自灣區的藝術家Ian Ross的色彩斑斕的壁畫,看起來非常吸引人,其實這幅壁畫的主題也是專注。

更重要的是,WhatsApp對專注的堅持與推崇,反應在WhatsApp這款App本身幾乎完全證實企業路線是正確的。從剛推出到現在,WhatsApp只增加少數幾項新功能,例如語音和視訊通話。Koum自己也是一個特別專注的人,將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產品開發和打磨中,只是偶爾會抽出時間接受媒體的採訪。

公司的文化來源於我們所打造的產品,我們一直想打造一款簡單、實用和高效的產品,不能佔用使用者手機太多的流量和電量。
WhatsApp 共同創辦人暨CEO Jan Koum

到Facebook 2014年收購WhatsApp時,WhatsApp的月活用戶超過4.5億。收購的兩年後,月活用戶達到10億。今天,WhatsApp的月活用戶已經突破13億,其中日活用戶高達10億。使用者每天使用WhatsApp發送550億條資訊、45億張圖片、10億條影片。這款App支援60種語言,使用者數最多的幾個國家包括印度、巴西、印尼和墨西哥。

WhatsApp用戶數的持續告訴成長很容易讓人聯想起Facebook自己在用戶成長方面的驚人表現。不過WhatsApp在用戶成長方面的做法和Facebook是完全不同的。長期以來,讓Facebook非常引以為豪的一個地方在於它的成長團隊已經將獲取新用戶變成一種科學。Koum對WhatsApp在獲取用戶方面的不同做法感到自豪。WhatsApp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更加簡單易用,甚至不需要你註冊用戶名或密碼就能使用。正因為它的簡單易用,WhatsApp的口碑傳播力非常強。

「WhatsApp的增成長全部來自自然成長,這對於我們而言非常重要。我們從未做過任何形式的成長駭客或類似的事情。公司的目標是讓每一個智慧型手機用戶都能用上我們的產品。」Koum這樣說道。

保持產品的簡約與團隊的精簡

儘管WhatsApp所取得的成績讓無數人豔羨,但當它成為Facebook的一部分之後,沒人能確保它能做到和之前一樣專注,精簡與高效。畢竟Facebook自己就曾經常因為想同時做太多事情而非專注於做好少數幾件事而栽過跟頭。

Facebook將它的Messenger功能單獨拿出來變成一款獨立的App,即使這樣,Messenger裡面的功能依然太多太雜。Instagram也是這樣,它也在儘快為自己添加更多新功能,要知道Instagram最開始只專注做一件事,就是讓用戶更容易地美化和分享照片。

今年2月份,WhatsApp新增看起來與它的核心使命有些脫離的新功能:「動態(Status)功能,專門用來分享經過裝飾的照片、影片和動圖,而且所有內容都會在24小時內自動消失,這和Facebook的Stories功能與Messenger的Day功能非常類似。Koum承認Snapchat是這種閱後即焚功能的原創者,但是他認為WhatsApp的動態功能不是對Snapchat功能的一個簡簡單單的複製。」

圖片所能傳達的資訊比純文字要豐富很多,而影片所能傳達的資訊又要比圖片豐富很多。因此我們希望給我們的應用裡增加更豐富的動態。讓我們源於2009年的動態功能能更符合今天的需求。
WhatsApp 共同創辦人暨CEO Jan Koum

剛推出動態功能時,有些使用者對此感到不滿,因為他們懷念原來純文字的狀態功能。不過大部分使用者是非常喜歡新版的動態功能。今年7月份,WhatsApp公佈,有2.5億的用戶每天都在用這項動態功能,比Snapchat的活躍用戶總數還要多。透過發佈動態功能,WhatsApp説明Facebook有效壓制來自Snapchat的競爭。

和同樣被Facebook收購的Instagram一樣,WhatsApp被收購後依然保持很大程度的獨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既然被收購,資源整合是免不了的。在更好地進行資源整合和防止出現重複造車,WhatsApp深度整合進Facebook。例如,WhatsApp可以利用自己母公司的強大招聘機器來為自己快速招聘優秀的人才。此外,WhatsApp也不需要自己去建造用來支撐語音和視訊通話的基礎設施,因為它可以在Facebook已經搭建起來的基礎架構上來開發這些功能。

這種資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能讓WhatsApp能保持一個精簡的組織架構,儘管WhatsApp有4.5億的龐大月活躍用戶,但公司員工只有不到250人,被Facebook收購的時候,WhatsApp只有55人。作為對比,從被Facebook收購到現在,Instagram的員工從13人增至500多人。而Facebook自己目前有超過2萬名的員工。

WhatsApp的員工規模還是擴張中,它現在在Facebook的招聘頁上還掛有50個招聘職位。「工程師都希望都在一個敏捷的團隊中工作,不用開太多沒必要的會,上面也沒有太多自己不寫代碼、不開發產品的領導管著自己。因此我們的目標始終是保持一個精簡的工程師團隊。」 Koum說道。

WHATSAPP2.PNG
截圖自 WhatsApp 官方網站

對用戶隱私負責

有一項工作是WhatsApp一直想做、但用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的工作,那就是提供無縫的端到端加密功能。這樣使用者的每一次文字、語音和影片溝通內容都能不被其它任何人或機構所監控,包括不法分子、駭客、政府,甚至連WhatsApp自己都不行。如此一來,在無需使用者改變使用習慣的情況下就能保護他們的隱私。WhatsApp從2013年就開始這項工作,直到2016年才最終完成。

有很多政權機構正在或是想監控偷窺自己國家公民的隱私,這種過度的監控和審查是一種非常不民主的做法,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反對這麼做的。
WhatsApp 共同創辦人暨CEO Jan Koum

WhatsApp實施的端對端加密的舉動也引起一些爭論,因為這一舉動導致WhatsApp在一些國家被封,如巴西。不過Koum表示,WhatsApp堅持不給政府開後門監控使用者通訊資訊的做法讓政府不得不開始慢慢接受這一現實,但也確保每天數億聊天通話資訊不被洩露或監控。

「我們知道,政府和執法機構已經開始理解並接受端對端加密的事實。現在沒有人會再來要求我們關閉端對端加密或是停用這個功能。一旦你為端對端加密產品開了一個後門,那麼這款產品就不再是一個端對端加密的產品了。」Koum說道。

商業化嘗試

Facebook給予了WhatsApp足夠的自由度,讓它能專注於打造一款簡約、實用、使用者滿意的產品,而不是著急去從這13億用戶身上賺錢。在被Facebook收購之前,WhatsApp就非常反對透過廣告方式去盈利,到今天依然沒這麼做。這和Instagram的做法形成鮮明的對比,Instagram近日曾透露稱自己的平臺上有超過100萬的廣告主,貢獻Facebook不少的營收。

有一段時間,WhatsApp表示可能會考慮一種和Messenger所採用的類似商業模式:充當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橋樑,讓商家在自己的平臺上為客戶提供服務。不過Koum並沒有透露具體會怎麼做。不過他給我舉一個例子:如果你訂搭乘的航班延誤了,你可以透過WhatsApp收到航班延誤的資訊,然後可以透過WhatsApp重新預定其它航班。透過WhatsApp平臺給使用者提供服務,商家很有可能要為此支付給WhatsApp一定的費用。不過Koum強調,WhatsApp還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從這類服務場景中盈利上,而是在考慮用戶體驗的提升。

「現在已經有一些商家在用WhatsApp與他們的客戶進行交流。在某種程度上,這就好比你將一顆圓木訂在一個方孔上,不是特別合適。如果能讓商家以一種更恰當的方式使用我們的網路,就會更有價值。」Koum說道。對WhatsApp而言,儘管開發讓商家能更好地與自己的客戶交流的功能是一個他們從未接觸過的新邊界,不過這和他們最初想為用戶提供一個可以用來替代無線營運商的付費資訊發送服務的更好替代品不是一樣的理念嗎。

和Koum交流有關WhatsApp的現在和未來之後,我問他一些有關過去的問題。問他,是不是有一個瞬間,他和他的合夥人Acton知道他們正在打造一款未來能獲取數十億使用者青睞的火爆產品?

Koum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和Acton確實慢慢找到一種制勝之道,這並不是源於一種所謂的頓悟,而是源於他們不斷嘗試和試驗,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例如蘋果於2009年推出的iOS推送功能),同時仔細觀察使用者使用自己App的方式。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這種方式是可以複製的、可行的。

Koum最後自信地斷言:「今天想獲取 10 億用戶比當年我們獲得 10 億用戶要容易得多!」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臉書交流最新活動Line@互動訂閱電子報發表專欄、建新創資料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Frank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