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Google Waymo 自動駕駛卡車曝光!數萬億美元卡車產業 Uber、Tesla 緊追在後

36氪 2017-07-02
Google Waymo 自動駕駛卡車曝光!數萬億美元卡車產業 Uber、Tesla 緊追在後
36氪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繼 6 月 2 日官方宣佈正在開發重型卡車的無人駕駛技術後,Google Waymo 旗下的卡車首次曝光,與此同時,一度因訴訟戰被擱置的 Uber 自動駕駛卡車專案也在近期被重啟,自動駕駛卡車這個細分市場,越來越多的巨頭開始入場。

就在不久前,美國汽車媒體 Jalopnik 曝光了 Google 自動駕駛卡車的諜照。卡車車頂中央配備了一個 64 線的雷射雷達,同時四角各配備了一個超音波感測器,分別負責卡車的前後環境感知工作;在前保險杠中間還有一枚毫米波雷達。

自動車1.PNG
36氪

感測器遠遠不止這些,在卡車的四周和車尾,應當還有用於識別紅綠燈和車道線的攝影機,按照 Google 的風格,雷射雷達也不止一枚。但是限於諜照品質,我們無法做更多解讀。

6 月 2 日,Waymo 發言人對進軍自動駕駛卡車領域這樣評論:「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更安全地完成包括人和貨物在內的的交通運輸,每年可避免數以千計的大型交通事故。我們在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軟硬體解決方案上累積了 8 年的經驗,我們希望將這些經驗應用到卡車領域。」

相比之下,Uber 創辦人、前 CEO Travis Kalanick 給出的理由直白的多:「Uber正在進入卡車產業,和家用車類似,這也是一個數萬億美元的產業。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有趣的細分市場,這個市場馬上會變得很激烈,我覺得很興奮。」

2016 年 10 月 25 日,已經被 Uber 收購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 Otto 宣佈完成了全球首例自動駕駛卡車驅動的商業貨運服務,在 Otto 公佈的實拍影片中,一輛 18 輪的半掛式富豪卡車載著 51744 罐百威啤酒,從科羅拉多州的科林斯堡出發,途經丹佛市中心,最後抵達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全程行駛了 120 英里(約 193 公里)。

自動車2.PNG
36氪

但去年年底一位 Otto 離職員工曝出,Otto 當時的技術漏洞重重,將未完成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拼湊上路,完全是為了展示而展示。電腦每隔幾個小時就會崩潰一次,「那次展示能成功真的是太幸運了。」(A huge amount of luck went into that demo)

更重要的是,從那以後,Uber 基本擱置了自動駕駛卡車的研發。Otto 早期曾為自動駕駛卡車開發名為 Spider 的雷射雷達。這種雷射雷達外形笨重,重量達到 Velodyne 雷射雷達的 6倍。巨大尺寸和重量表明了 Spider 針對重型卡車的專用性。Uber 在提交給法庭的(Google Uber 訴訟案)一份文件中表示,他們「不準備恢復被擱置的Spider專案。」

最新的消息是,Otto 創辦人 Anthony Levandowski 被解雇後,Uber 先進技術集團(ATG)接手並重啟了卡車專案。與早期卡車上巨大的 OTTO logo不同,ATG 部門有意在降低 Otto 品牌的存在感,新車型的車廂上被刷成了純白色。

自動車3.PNG
36氪

ATG 部門卡車產品經理 Alden Woodrow 表示,ATG 部門接管卡車專案後對自動駕駛硬體和軟體均進行了升級。Uber 參與研發的團隊包括了舊金山市的原 Otto 團隊、匹茲堡的 ATG 部門和加拿大 AI 專家 Raquel Urtasun 領導的 ATG 分部,可以看出,這一次捲土重來,Uber 對卡車專案是認真的。

自動駕駛卡車市場的另一個變數是特斯拉,Model 3 交付儀式後,特斯拉下一個重大節點在 9 月 28 日,屆時特斯拉將發佈電動重型卡車 Tesla Semi。在前些時候在加拿大召開的 TED Talk 大會上,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公佈了 Tesla Semi 的首張示意圖。

自動車4.PNG
36氪

按照特斯拉的風格,起售價 3.5 萬美元的 Model 3 都全系標準配備 Autopilot 硬體,市場更大、對價格不那麼敏感的卡車上砍掉是匪夷所思的。Musk 最近幾個月已經多次公開談論 Tesla Semi 的性能、駕駛體驗,最後一次談論時表示還留了 One More Thing 等到發佈會公佈,這個 One More Thing 是不是自動駕駛技術?我們拭目以待。

很短時間內,自動駕駛卡車市場迎來了 Google 、Uber、特斯拉三位重量級選手。此外,自動駕駛新創企業圖森和 Roadstar.ai 也把商業化方向瞄準了商用車市場。原因正如 Kalanick 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數萬億美元的產業、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有趣的細分市場,這個市場馬上會變得很激烈。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你的參與讓觀點更加多元、新創資料更加完整「 創業社群交流平台 MeetHub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GentlemanZ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