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Paypal、Square、Facebook和蘋果,都紛紛搶進行動點對點(peer to peer,P2P)支付市場。為了在金融領域鞏固地盤,美國30間銀行業者決定攜手打擊外患,合作推出P2P支付服務Zelle。
輸入收款人電話或email即可轉帳
如同美國目前最熱門的P2P支付服務Venmo,Zelle的用戶僅需要收款人的電話號碼或email地址、無需輸入銀行帳戶,就能輕鬆完成拆帳或轉帳,省去過去的現金交易,或是需要開支票、臨櫃匯款、ATM提款機轉帳的冗長流程。
對Zelle而言,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受到美國超過30家主流銀行的支持,包含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預計下個月上線。屆時,多達8,400萬名的上述銀行用戶,無需另外申辦帳號,就能直接使用Zelle服務。
此外,由於Zelle內嵌在各家銀行的應用程式中,用戶可省下額外下載應用程式的空間和時間。就算自家銀行還沒加入Zelle,只要將銀行帳號綁定Zelle,即可使用該服務。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會推出獨立應用程式。
Zelle希望在行動支付越來越成熟的同時,也能將P2P支付從年輕世代拓展至主流市場。根據市場研究機構Javelin Strategy&Research於5月發佈的報告,使用網路P2P支付的人數,在2016年已從3年前的6,200萬名成長到8,400萬名,預計到2021年,使用人數將成長到1.29億人。
兩大優點:用戶基數大、入帳速度快
相較於現有由科技公司推出的P2P支付服務,由銀行結盟推出的Zelle有兩大優點。
由於合作推出Zelle的銀行,本身就擁有龐大用戶量,用戶也習慣在原有的銀行平台上交易,也因此在既有平台上推廣Zelle服務,有望吸引更多不曾接觸P2P支付服務的用戶使用。
根據Zelle統計,相較於美國目前最受歡迎P2P支付服務Venmo於2016年的交易總數為176億美元,Zelle銀行聯盟的點對點交易總數則為550億美元。在2017年第一季,Zelle銀行聯盟系統累計有超過5,100萬筆交易,總交易金額超過160億美元,交易量年成長39%。因此,若推廣順利,Zelle將超越Venmo成為美國交易量最大的點對點支付服務。
除了用戶基數龐大,由於Zelle獲得既有銀行的金流體系支援,入帳速度也優於其他P2P支付服務。
不像Apple Pay、Venmo等行動支付服務,先將金額保留在自家平台的虛擬帳戶中、再透過實體銀行帳戶提領,Zelle為直接將金額轉到銀行帳戶中,入帳速度也較快。
只要對方也擁有支持Zelle的銀行帳戶,使用Zelle支付幾分鐘就能入帳,相較下,Venmo則需要一至兩個工作天。不過,若收帳者的銀行帳戶不屬於Zelle,則必須要手動輸入銀行帳戶資訊才有辦法轉帳。
點對點支付市場熱,科技大廠加入戰局
點對點支付市場熱,科技大廠也紛紛加入戰局。上週,蘋果才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宣布,Apple Pay將在iOS 11更新支援點對點轉帳,透過iMessage傳訊息就能簡單轉帳給好友。而Facebook先前也推出「Messenger即時付」的付款服務,只要針對要付款的對象開啓聊天室、輸入付款金額、點擊付款,對方就能收款。
資料來源:Bloomberg、TechCrunch、DigitalTrends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還有每週聚焦徵才、創業活動的「創業小聚每週電子報!」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作者:張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