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5 月 29 日起,實驗室走出來的「假牛肉」正式混入美國超市尋常肉類冰櫃,獲得了一般肉享受的展示待遇。人造肉新創公司 Beyond Meat 由 Ethan Brown 於 2009 年正式成立,創立目標在尋找一種用植物而非動物加工成真正肉類的方式,並藉此減輕牧畜業對衛生和環境的影響。
雖然都是用植物來做,但 Beyond Meat 和我們所認知的「素肉」在營養含量上有根本區別,
Ethan Brown 解釋:
我並不想要創造一種素食漢堡,我想要創造的是一種真正的漢堡,採用的材料是氨基酸、脂肪、礦物質、碳水化合物和水——簡單地說,就是肉——但不直接採用動物原料。
昨天,Beyond Meat 正式宣佈和美國連鎖超市 Safeway Stores 達成協議,將在後者旗下 280 個門店內銷售 Beyond Meat 的 Beyond Burger,而且將把該產品和一般的漢堡肉類產品一併展示,並不會像從前在其它店鋪般,在特殊貨架上展示。
想讓消費者接受人造肉,到底是要打造尋常人造肉還是網紅人造肉?
本次在 Safeway Stores 謀取的尋常肉地位對於 Beyond Meat 來說非常重要。他們一直以來的行銷戰略,都是盡己所能將這些從實驗室走出來人造肉打造成尋常肉類。
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 主席 Michele Simon 評論:
可以在 Whole Foods 賣是一個機遇,但在 Safeway 賣完全是另一個級別。如果由植物製造的肉類想真正打入主流,毫無疑問的是,人們必須得能在主流的地方找到它們。
在這之前,Beyond Meat 的產品已經在專門售賣有機類食品的高級超市 Whole Foods 銷售。
但 Beyond Meat 更希望大批量的消費者可以在逛超市時見到自己的產品,隨手拿起來看看,並在閱讀瞭解後,決定是否嘗試一下,進而建立信任感和熟悉感,成為平常食物的一部分。
雖然都是做基於植物原料的人造肉,新創公司 Impossible Foods 的宣傳策略則和 Beyond Meat 完全相反。相對於 Beyond Meat 的低調,Impossible Foods 就是要打造網紅級別的人造肉。
Impossible Foods 公司的 COO 兼 CFO David Lee 解釋:
我們想確保,我們可以觸及並討好千禧一代的消費者。這意味著我們得把它(Impossible Foods 產品)送到他們(千禧一代)崇拜的人手裡。
去年 6 月,Impossible Foods 聯手紐約著名餐廳 David Chang,在餐廳內推出他們的漢堡肉產品。
消息一出,《Vogue》、《New York Post》以及各大科技媒體紛紛進行報導,並齊聲感歎:這個植物做的肉還真有血滲出來!(其實是甜菜根汁)
4 個月後,Impossible Foods 在舊金山市又搞了一場這樣的活動,繼續贏得媒體的爭相報導。
Beyond Meat 認為,在這樣的策略下,雖然 Impossible Foods 每次進入新市場時都能帶起很高的人氣,但這種熱度也是短暫的。
產業分析專家 Phil Lempert 則認為,無論是 Beyond Meat 還是 Impossible Foods,它們都應該適度地學習一下對方的策略。
我認為 Beyond Meat 還是得和廚師們弄些新聞出來,因為在今天的環境下,消費者很看重這個,尤其是千禧一代。而 Impossible Foods 其實也需要和超級市場建立合作關係,因為那將它們產品銷售的地方,畢竟還是得進行銷售來賺錢的。
與此同時,他也沒有排除矽谷將隨時殺出一個新玩家的可能性。畢竟,從早幾年前開始,矽谷就已經開始掀起了一陣製造人造肉以及尋找替代性食品的風潮。不過,相對於用蟋蟀來製作能量棒,或是拿蠶蟲來製作做麵條,用植物原料來做漢堡已經算是比較好接受的事情了。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本文授權自《ifanr愛范兒》,作者:方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