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 Speaking of Books」是一個專為閱讀愛好者而成立的新媒體社群,目前團隊的辦公地點位於台大創創中心。在今年於 PressPlay 上線後,至今累積到每月 7 萬元的訂閱金額,但經過訪談後,才深深了解,這樣的金額仍舊無法支撐說書的最低限額的營運體系:「雖然每個月有近7萬的金額,不過還是無法負擔最低基礎的人事費用,因此在邀稿上有著不小的困難。目前說書的書評都是無償的邀稿,因此沒辦法對內容進行策展或硬性規定內容。」
說書目前的正視支薪人員只有兩位,主編和書評都是無償的狀況。這篇專訪除了談及說書當前的計畫與團隊組成外,也針對他們是「 平台上少數由團隊名義做訂閱而非個人 」的特殊身份提出問題,而說書也保持一貫犀利的風格在下面文章中做出了回答。
說書目前除了持續產出書評與說書影片外,也在積極籌備「 說書嘉年華 」與「 說書的實體書籍 」。
從無到有的過程,最初的成立的契機和想法?
這個團隊先創立了「故事」,「故事」平台成立的動機很單純,純粹希望能有個地方介紹大家正在看的書、正在做的研究。學術不一定要像論文一樣困難,我們想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遞知識。
「故事」的訴求是「打造知識的共和國」,成立「說書」就是邁向這個目標的第一步。 因為我們認為書是傳遞知識最重要的媒介,雖然老派但絕對有做的必要。
至於為何從書評開始著手,是由於我們十分懷念報紙上有許多書評的年代,我們認為書評很重要,但這塊市場逐漸萎縮,我們希望讓大眾重新關注書評這件事。但目前我們還沒有充足的金費,許多我們去邀稿、幫我們寫書評的作家們,都是無償的。
說書的標語是「在世界與你之間,我們說書」,我們希望能夠建立起三維世界:虛擬世界、文學世界、現實世界,在這三個維度間來訴說閱讀的重要性。
加入內容訂閱平台 PressPlay 的契機是什麼?
我們最一開始故事做「書評、書摘」,但成立「說書」後,想要做得更多,因此需要資金。目前說書團隊成員大多都是無償不支薪,但「說書」需要一位專職的編輯來生產優質內容,因為這樣的關係,起了使用 PressPlay 的念頭,我們本來就設定說書要早點開始做訂閱, 讓金額隨著粉絲人數一起增長 。剛好也在這個時候遇到 PressPlay 的人員積極地來提案,所以就正式開始了。
使用者付費訂閱之後最大的改變或影響?
目前說書的訂閱人數約260人,每月的訂閱金額大約是7萬元左右,使用 PressPlay 後產生最大的改變,當然還是前面提到的「增加一位正職的編輯」,另外也使用這筆資金製作了更多內容,包括:每週的說書影音,以及每月的說書講座。
接下來這筆金額,以及每月結餘,會投入到八月底的說書大型活動「說書嘉年華」,目前已經在籌備中了。預計是200人規格,會有TED式輪流演講、漂書活動(書籍交換)、小型實體展覽、以及讀書交流會,這個交流會邀請來自各地的編委(學術編輯、人文類課),會請他們和觀眾交流,另外也有辯論會的想法,會請說書代表和媒體界代表對談,但我們怕說書的攻擊力太強大哈哈哈。
說書是否有特殊的金額門檻設定?
我們前陣子設定了10萬元的目標,達成這個目標後,我們會開始籌劃「關於說書的書」,分回線上版、實體版。線上版有實驗性質,希望邀請說書的讀者和作者共同協作,但具體內容還在規劃中。至於書的主題,會是「書的過去、現在、未來,知識的形式、印刷、出版」。
我們的主編認為,說書的系列活動,一直都是在讓群眾「回歸人和人的互動」,像是說書影片,實體讀書會、講座,都是這樣的概念。
說書的團隊組成?
一位主編:陳建守、一位說書正職編輯、正職行政、兼職財務,另外有10位左右的編委,這部分是無償的,謝謝他們的幫忙。所以正式來說,故事和說書只有三位支薪人員:說書編輯、故事編輯、以及負責行政的我。
預計接下來要推出的服務?
除了前面提到的「說書嘉年華」、10萬元門檻的「說書的書」前置作業外,另外我們每個月都有制定專題,從專題會發展出緊扣專題的影音、講座、直播等。五月專題預計是伊斯蘭、六月是廁讀(廁所閱讀)、七月是書的歷史。直播內容計畫,則是聊還沒出版的書,或沒有中譯本的書。希望用戶真的有去看我們的認真編輯的書單和內容。
說書如何用新媒體的角色在平台上取得很好的成績?
說書的優質就是團隊很大,雖然說意見很雜,但能確保知識內容的產出,一定是經過權衡後才產出。一份內容要經過不斷的討論和爭辯,調整到最好的呈現方式才會和大家見面,這是我認為說書相對於個人戶來說,有優勢的地方。
現階段最困難或最難突破的事情?
目前還是資金問題,雖然每個月有近7萬的金額,不過還是無法負擔最低基礎的人事費用,因此在邀稿上有著不小的困難。目前說書的書評都是無償的邀稿,因此沒辦法對內容進行策展或硬性規定內容。
另外則是希望說書在Youtube上的影片能和youtuber的書籍分享影片做出差異。至於詳細怎麼做,我們主編是很有自信啦,他說「我們能用嚴肅的態度去做知識的產出」這是他認為說書最大的優勢。
目前經營的媒體管道有哪些?
Youtube、Facebook、以及說書網站。首先是Youtube,會有影音和書評、Facebook對我們來說像是傳播、直播工具,主要內容還是會回到說書網站,上面有很詳細的分類。
和粉絲印象最深刻的互動?
說書的群眾真的感覺是讀書人,在互動反應會稍微冷淡一些。但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們有一個訂閱項目的回饋是請讀者們每個月繳交書評,說書團隊會給予建議,他們其實寫得真的不錯,但一開始大家比較不知道書評的形式,交過來的比較像讀書心得,但主編在回覆的時候會比較嚴厲,但我們發現,給回去後這些支持說書的讀者都還是會很認真的修改,這樣的互動過程,讓我們覺得非常很難得,是很良性的互動,而且大家是認真在對待書評的。
用戶會願意付費訂閱說書的因素是什麼?
支持。要把大家心中的訴求說出來,才會吸引大家的支持,我們自己有去看PressPlay上的VIP看,實際的閱讀人數大概只有6成,也就是說有4成訂閱說書的用戶是純粹支持的心態的,這點我們很感謝,當然也有的朋友是以為訂了說書就可以每個月得到書,這個我們也有說寄信說明了(笑)。總之希望能把我們主力內容做好,再來才是去滿足個別消費者的需求,希望能把說書的理想做到最大化。
擁抱新媒體的創作團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作為一個知識的新媒體,吸引讀者很重要,但 吸引讀者是為了實際的生存問題,但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內容本身。寧願內容稍微嚴肅,也不願意做隨便的內容 ,很水的內容會抹滅作為媒體的本質。(主編唯一認可的youtuber為超級歪)
百家爭鳴是最好的狀況,也是新媒體的特質。打破一言堂,成為異言堂。但內容還是核心,創辦人認為用心去生產內容才是重要的。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 PressPlay 訂閱專案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本文授權自《PressPlay》,作者:傑米鹿

PressPlay-結合品牌經紀、創作者付費訂閱平台、廣告媒體、影像製作部,四部門而成的新媒體公司。同時為亞洲首創的內容訂閱平台,為近百位創作者提供了內容變現平台服務、付費粉絲互動、以及相關規劃等。經紀部門目前簽約合作的創作者有:這群人、阿滴英文、頑GAME、壹加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