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投資了小米、小紅書、Airbnb 的 GGV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聊了他的投資訣竅

鈦媒體 2017-05-08
投資了小米、小紅書、Airbnb 的 GGV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聊了他的投資訣竅
鈦媒體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不同於大多數投資人的嚴肅內斂,GGV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Hans Tung)有著頗為熱情開朗的個性。渾厚的嗓音,與他人握手時的力度,即使是初次見面,也會讓人對這位美籍華裔的投資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為一名投資人,童士豪在十二年的職業生涯中完成了一副堪稱華麗的 Portfolio(投資組合):從最早投資小米、Airbnb到成為小紅書的董事,再到發掘出籍籍無名的 Wish,如今這幾個項目均成長為新一代獨角獸。

童士豪本人也連續 5 年(2013-2017)入選美國富比世雜誌(Forbes Midas List)全球最佳創投人榜,2017年在榜單中排名第19。

即便參與到了這幾家消費升級領域明星公司的融資進程中,童士豪卻說自己生活中是個無趣的人,而針對上述公司產品和服務的體驗,也大多來自身邊同事和朋友的評價。

當被問及如何在漫長的投資經歷中總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時,童士豪對記者笑稱:「我的答案不會令你滿意的。」在他看來,掌握投資的訣竅除了瞭解產品與使用者之外,更關鍵的在於「看歷史書」,透過對中美日歐這些國家的比較、歷史的比較、產業的比較,幫助投資人洞察趨勢。

這樣以史為鑒的投資方法論可以在童士豪對被投公司的複盤中找到端倪。

談到小米如今在做的生態鏈,童士豪可以追溯到臺灣半導體業的興起於美國二戰之後新消費對供應鏈價值的重塑;談到以小紅書為代表的跨境熱潮,童士豪則會援引南宋時期的海權開放以及西班牙發現新大陸;談到中國消費升級背後的內需熱情,童士豪又回憶起十五年前在日本東京乘坐高鐵到大阪的經歷。

作為第一批移民到美國的臺灣人,童士豪曾輾轉臺灣、美國、新加坡等多地工作學習,並曾在 2005 年回到中國定居,經歷過靠關係才可以投資項目的年代,之後在 2013 年回到美國。如今他和家人住在加州灣區,每年會花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回中國考察專案。

如此的工作與生活閱歷也讓童士豪在跨境類別的投資中有著更為豐富的觸覺,不論是 Airbnb、Wish 的引入,還是 musical.ly 的走出,童士豪都能在其中妥善利用資本與人才的資源,為被投公司進入新的市場保駕護航。

比如,小紅書在 2015 年吸納了來自 Google 的前全球研發總監郤小虎(Tiger)作為公司 CTO,背後就有著童士豪與 GGV 的推動。

054192f1de2aac14b52ec663ca5400db_1494207137.jpeg
前 Google 全球研發總監郤小虎就是在童士豪的引薦下加入小紅書,幫助小紅書加強社群電商的個性化推薦。 鈦媒體

談及同業,童士豪說他很佩服高瓴資本的創辦人張磊,因為高瓴不僅上市公司投資做得好,也挖了一批人去進行中期的投資,同時也願意投錢給一些做早期的基金,這就形成一套它們自己的生態鏈。

互聯網公司做生態鏈的時候,投資機構也會變成一種生態鏈,所以這不是一個人多努力的問題 (做過多少項目,有多瞭解用戶) ,更多的還是戰略佈局的問題。 」童士豪說到。

而從 GGV 紀源資本已投公司的項目類別上來看,不論是中國第一批有著社區與粉絲概念的手機廠商小米,還是跨境電商小紅書、特色民宿 Airbnb、影音應用 Musical.ly ,均與當下消費者在產品流通與資訊需求上的升級有著關係,而這種廣義上的消費升級,包括相對應的使用者畫像,在童士豪看來也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有著強烈的趨同性。

談消費品:要參與,重制定,輕推廣

從中國近兩年的消費品發展趨勢來看,從品種類別的擴張(輕斷食果汁、酵素、沙拉、胺基酸洗髮水),到觀念的反覆運算(素食、極簡主義、運動休閒風格),似乎多少都受到美國等西方世界的傳播影響,中間也隱藏著先在歐美興起—— 經由部分海歸、外企白領等新興消費族群傳回中國——在中國本土逐漸擴散的消費升級傳播鏈條

這種現狀自然被一部分覬覦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作為參考,如何在產品形態上有所創新,再利用當地語系化的傳播方式,將品牌擴散至全球市場,成為童士豪及其團隊考察項目的標準之一,在去年的一次圓桌論壇中,童士豪也曾公開表達過:「未來 10 年仍然是移動互聯網的黃金10年,全球化是創業公司的下一個風口。」

這也是 GGV 紀源資本尤其擅長的領域,在最近一年時間,童士豪將眼光瞄向了CPG(Consumer Packaged Goods 大眾消費品)領域,敲定了來自美國紐約的洗護品牌Function of Beauty,女性內衣 Wear Lively、運動飲料 Dirtylemon 等多個項目的融資,而此前 GGV 參投的移動電商 Wish、女性二手服裝交易平臺 Poshmark 以及二手交易 App Offerup ,在最近的美國 iOS Shopping 類榜單均位於前 10 名。

6f20c05d6fb8edb1ab9204c33e9c0860_1494207138.png
鈦媒體

對於童士豪來說,這些項目之所以能夠吸引他,背後的原因除了創辦團隊良好的學歷與職業背景以外,還需要在產品與行銷中結合新的概念、打法和文化。

比如在價值觀上的更新。相較於其他女人穿給男人看的內衣品牌(例如 Victoria’s Secret),童士豪看好的 Wear Lively 就是由女性設計師為女性使用者貼身打造的休閒產品,而 Wear Lively 的內衣系列也在緊身塑形的功能前提下,更注重女性的穿著舒適度,這就和傳統的犧牲自己取悅他人的內衣風格有所不同,也更迎合當下女性主義的價值觀。

還有客製化的風潮,在今年三月宣佈拿下 GGV 紀源資本領投的 A 輪 950 萬美元的洗護品牌 Function of Beauty 就號稱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頭皮狀況、發質、喜好的氣味等提供客製化的洗護髮產品,並能提供多達 120 億個自訂群組合。

這在童士豪看來,儘管寶潔等消費巨頭也有足夠完備的產品線,但 Function of Beauty 能在產品成型的環節添加更多消費者個人化的元素在裡面,讓使用者有更高的參與度。

而更能體現參與度的莫過於品牌在行銷方式上的變化。社交媒體的發達讓品牌,特別是剛剛創立的小品牌更加注重與消費者及時的線上互動。

以運動飲料 Dirty Lemon 為例,這家 2015 年 9 月成立的小公司沒有門市、沒有導購,全靠線上銷售,但在剛上市的時候就因為有辨識度的外包裝,以及與模特、健身愛好者良好的關係在 Instagram 上頻頻曝光,品牌也因此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了知名度。

2bd01cd683cc74e7f97c4620db557bb8_1494207138.jpeg
鈦媒體

「這種參與度比較高的平臺,都會結合自身產品特性與品牌風格,建立起一個社群,讓用戶自發地參與進來。」童士豪告訴記者。同樣可以參考的案例還有 Airbnb 和小紅書。談到小紅書在跨境新政後的處境,童士豪也給出了積極的回饋,表示小紅書目前各方面經營良好,但同時,也在思考究竟是要做純電商,還是社群電商。

「做純電商只是衝 GMV 而已,用戶進來發現氛圍不對無法沉澱,也就意義不大;現在小紅書自己也清楚,未來只有把社群做好了,才有可能成為大公司。」童士豪對記者說到。

談短影片風潮:美國賣廣告,中國賣產品

前文中提到投資機構的 Portfolio 也應當形成一種生態鏈,而童士豪在談及所投的幾家消費品公司,不論是個性化還是參與感,都會提到線上行銷的重要性,除了已經熟知的國外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中國的微信、微博以外,正在崛起的短影片領域,也成為 GGV 投資版圖中的重要一塊。

「在美國,Instagram 等社交平臺要比微信開放,小的創業平臺可以透過其他社交媒體關聯用戶,從而將流量導入到自己的平臺上,而諸如亞馬遜、Netflix 等大公司,也希望借助多種管道傳播 PGC 內容,以降低分發成本。」童士豪說到。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GGV 紀源資本也投資了短影片社交 App musical.ly ,以及 Gif 搜尋引擎 Giphy,後者就是用各種 Gif 圖,幫助已經成名的電視節目或者電影、乃至新聞事件,用動圖的形式在社群媒體上進行二次傳播。

如此來看,分發管道的差異直接影響著中美兩國短影片、以及直播形態的發展,歐美的短影片新創公司一般會使用付費會員、廣告的方式增加收益,這自然也源自西方國家長久形成的付費意願,因此一個現象就是,歐美的短影片公司會將影片內容越拍越長,並用精良製作的內容留住使用者。

而在中國,直播與短影片的一個重要變現方式則是電商,這也衍生了目前熟知的網紅經濟。

5fb85c2e68abb052e44d609a157d7998_1494207138.jpeg
鈦媒體

在童士豪看來,廣告和電商模式也分別適用於公司規模的不同階段。對於短影片和直播一類的新創公司來說,即使在初期流量較少的情況下,只要粉絲被內容撬動,就會有營收進來,這也是離錢較近的一種模式,而賣廣告的方式一般需要在流量達到一定規模後才能體現價值,這對於新平臺來說是一種挑戰。

這樣來看,似乎中國公司倚重的電商模式更為可行,但童士豪也指出,國外的短影片公司在文化軟實力更勝一籌,因此在文化輸出環節,也就是當公司想要進軍海外市場的時候,會更加容易,但中國的短影片公司一旦想要出海,就會在內容當地語系化的過程中需要下更多功夫,今年年初,今日頭條就全資收購了美國短影片社群 Flipagram ,打響了中國公司進軍海外短影片領域的又一槍。

「國外的直播和影片內容更多是一群人開派對、自己high;但中國更多是作秀給別人看,更偏向草根一點,但美國不太關注草根市場,所以兩種氛圍和打法都不太一樣。」童士豪說到。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短影片公司在出海之路上毫無希望,在除了美國之外的市場,諸如印度、巴西、東南亞,「作秀」為主的直播與短影片依舊大有文章可做,即使是在美國,如果做好內容和營運的當地語系化,也許也能用作秀的方式奇襲忽略這部分市場的 Instagram 和 Snapchat。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本文授權自《鈦媒體》,作者:苏建勋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