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級公司(B2B 版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潛力依然吸引人。
貨車幫已完成 B2 輪 1.56 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百度資本領投,B1 輪融資的領投股東全明星基金此輪再次聯合領投,其他多個老股東也參與跟投。截至目前為止,貨車幫 B 輪融資逾 2.7 億美元(約 19 億元人民幣),已進入獨角獸行列。貨車幫也是蔚來汽車之後百度資本的第二筆投資。
貨車幫 CEO 唐天廣表示:「貨車幫將秉承一貫的理念和使命,持續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不斷努力將貨車幫打造成中國公路物流的基礎設施。B輪所融資金將重點用於提升車貨媒合體驗,擴大車後服務範圍,加大技術投入,並吸引人才加入。」
貨車幫公司創立自 2007 年,其發展史也是反映移動互聯網在物流產業從無到有的一面鏡子。最初,創辦人戴文建送了 2 萬台 GPS 導航整合車輛,但是並沒有收到好的成效;2010 年,其在 PC 時代依靠地推將數千名種子用戶引到了線上發佈貨源資訊——載體是 QQ 群,這也是其貨主端產品「物流QQ」名稱的來源;2013年,貨車幫開始發展移動端產品,並逐步引入創投、各領域人才,2015年至今,貨車幫已經獲得了多輪融資,投資人包括騰訊、高瓴資本、鐘鼎資本、DCM中國、元生資本、全明星基金、國際金融公司(IFC)、百度資本等。
官方稱,截至 2017 年 4 月底,貨車幫註冊會員車輛達 370 萬,註冊貨主會員達 63 萬,平臺日發佈貨源資訊達 500 萬條,日促成貨運交易超過 13 萬單,日成交運費超 15 億元。該公司已有 2500 名員工,並在全國 360 個城市建立了 1000 家直營服務據點。
2016 年,貨車幫決定不做物流、 走貨車媒合平臺和車後服務平臺結合的模式 。該公司表示,ETC 產品(車後服務的第一步)年收入已經超過 200 億元,未來還將發展園區一體化、金融及其他車後服務領域。
如果把目光拉回到 2015 年,在同質化公司湧現、資本介入後,車貨媒合沒有交易閉環、難以打破熟人關係交易的爭議一度甚囂塵上。如今看來,該領域仍受資本青睞,原因依然是其在規模龐大的產業建構平臺級公司(B2B 版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潛力,且在所剩無幾的玩家中,平臺網路效應帶來的壁壘會越來越強。更重要的是,貨車幫正逐步驗證商業化變現的諸多手段。
過去一年,大量 B2B 交易平臺都在做深服務的同時,趨向自營化。面臨同樣的路口,貨車幫仍選擇平臺模式,其背後的思考是值得關注的。
車貨媒合不是偽命題,靠車貨媒合變現才是
宏觀方面,約 4 萬億的中長途公路物流市場,是由 500-600 萬輛卡車/司機撐起的,美國一輛卡車單月可行駛3萬公里,對比之下,中國司機則不足其三分之一;40% 的空載率最讓中國司機頭疼,而美國同行只有 11%,且通常找到貨源只需 1-2 天(中國司機需要 3-4 天)。如此看來, 資訊不對稱的痛點和交易平臺的價值確實存在 。
中國公路物流是典型的供不應求市場,也就是運力超過貨源,因此貨車幫認為握住貨源端,司機自然會來。
貨車幫平臺上的貨主主要是貨黃牛,為了留住他們,平臺還要避免做直客交易。 車貨媒合本質是 B2B 交易 ,黃牛不僅瞭解貨主需求(包含何時有需求、要什麼樣的車、時效性考慮、安全保障要求等),還承擔了重要的信任擔保和墊資能力,已經代表了較高的效率(平臺初期如果自營無法平衡成本、效率和速度)。
不過,司機在工廠、分撥中心等地卸貨後,往往要開上百公里到物流園區內的資訊大廳找貨,交易平臺則試圖將這一步線上化,提高司機和黃牛之間的媒合效率,省去等人、等車的時間。
過去園區收進場費、貨車幫 APP 收會員年費(戴文建指出目的在於銷售團隊提純、篩選用戶,後來取消了此項費用)有效,證明車貨媒合的資訊價值毋庸置疑。不過其過去主要面臨的問題是:
1、獲取流量太難,貨運人群觸及移動互聯網更慢。
2、沒有商業化閉環,使得平臺難以燒出中國全國網路。
2013 年之前,戴文建為了養活 300 人的團隊,賣過導航器、電子狗、手機,開過飯館。後來創投資金的進入,延緩了商業化不足的問題,貨車幫得以靠成百上千的銷售地推團隊進入西南、華中、華北等地區,據稱,貨車幫 2015 年攻打華北地區時送了小一億元的平板電腦。為了更好地掌控黃牛,貨車幫還投資了專線 SaaS 公司藍橋。
2016 年底,貨車幫開始重點進入華東市場,同時,其第一個商業化產品——ETC支付完成了初期鋪量。
從ETC開始,離錢更近一步
2015年9月,ETC卡實現了中國全國聯網,給了貨車幫發ETC卡的窗口機會。截至目前,官方聲稱其已發卡近 100 萬張,啟動率 60%。
貨車幫實際上在幫貴州、陝西等高速公路公司發卡,而司機充值的資金也由後者託管,平臺可以微量抽成,構成了其第一項車後服務收入。不過這並不是好的盈利模型,實際上, 貨車幫將 ETC 作為其支付系統物流寶的引流場景 ,並藉此建立信用體系(根據儲值金額、消費金額、里程資料推算司機經營水準)。
張遠聲此前曾闡述,貨車幫發放 ETC 卡主要有四方面的壁壘:
1、管道:憑藉線下 1000 個園區據點獲取卡車司機流量。
2、錢包系統:在產品上實現資金流打通。
3、技術:貨車幫研發了手持設備,支援移動發卡。
4、合作:與高速公路公司合作需要一定的 GR 能力。
5、合規性:在 ETC 基礎上做白條產品,需要引入銀行合作,過程中要磨合合規性、風控制度。
基於此,貨車幫在 2016 年 8 月推出了 ETC 白條產品和新卡車貸款。同時,貨車幫仍在引導使用者在 APP 內交資訊費,由平臺提供擔保交易(放空賠付),目前每日已有數萬單資訊費經由貨車幫,其正試圖打造一個貨車版的支付寶,並極力尋求一個地域性支付牌照,只有拿到牌照,才能基於錢包的資金沉澱做理財等金融服務。
ETC 之後,貨車幫第二個落地服務是新車銷售。除了提供貸款服務外,貨車幫還成立了數十個物流公司供司機購車後掛靠,解決黑商以掛靠吸引司機、靠年檢費賺錢的問題。目前,貨車幫已經與經銷商合作賣出近千輛新車,而二手車交易則由於掛靠主體無法改變,尚未大力嘗試。
司機的金融需求,主要源自產業的半個月支付慣例(貨主通常預付 30%),導致其經常需要墊資。從司機的成本結構來看,買車、過路費之外,油費當屬大頭了,貨車幫切入加油服務看起來順其自然。
不過,營改增政策出臺後,由於大部分司機無法開票,貨主方找不到進項發票,只好購置油卡充當進項,然後將油卡給予司機抵消運費,這一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司機手中已有大量油卡花不出去。在戴文建看來,貨車幫應當先做無車承運人、解決稅務問題,再做加油服務。
除上述業務外,貨車幫還想嘗試小額貸款、貨車融資租賃及貨車保險業務等更多增值服務,其中大部分線下服務(如汽配維修、生活服務),都需要固定場所作為載體,這仍是物流園區的天下。
重新定義物流園區
貨車幫 CFO 張遠聲認為,物流園不會消失,因為司機總需要地方停車睡覺、換機油、輪胎,只不過資訊大廳沒必要再有了;而貨車幫希望對其進行升級改造,提供園區一體化系統、引入司機服務,透過 APP 為其導流,並委派 20 人協營運。為了說服他們,貨車幫曾在貴陽做了一個試點園區。
「事實上,(中國)有找貨功能的園區只占 10%,大部分園區只用來停車」,戴文建說:「我們想把地級市的小物流節點變成小而美的園區,最終希望弱化省會級物流園的作用,重構入口。」
不過貨車幫只做平臺,需要到處呼籲園區轉型,並拉上各種服務方一起建設,這更像一個 5-10 年的長期計畫。最近,戴文建將 CEO 職位託付給了歷任 CTO、COO 的唐天廣,思考也顯得更長遠和理想化,「我的構想是,未來物流園區不僅配置加油站、貨車超市、膠囊公寓、停車場,甚至還要有社區和幼稚園,貨車幫想做公路物流基礎設施。」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杜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