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沒有這種工作? 那就自己創造吧!-日本BACH公司負責人、書店編輯幅 允孝

文字‧攝影=選選研 2017-02-28
沒有這種工作? 那就自己創造吧!-日本BACH公司負責人、書店編輯幅  允孝
選選研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我們聽到「編輯」,總會直接聯想到書籍雜誌類的出版工作,或是如日劇《重版出來》裡勞苦奔波交際應酬的編輯人員。但「編輯」只有如此狹窄的面貌嗎?還是有其他的定義?《Shopping Design》特別專訪(可能是全世界)首創「書店編輯」、「書架編輯」等身份的幅允孝,聽他親身說明他為「編輯」所下的新註解,以及如何在這個實體書及書店都式微的時代,還能以「書店編輯」的身份開創新的可能。

鋼彈比別人少,書永遠比別人多

「我的零用錢是分開的喔!小時候每個月有500日圓的零用錢,但買書的錢是另外再給的,而且可以買到飽!」幅允孝笑說自己從小就在充滿書籍的環境下長大,「當時的零用錢若去買一個鋼彈公仔就透支了,也沒有錢再去買點心。唯獨書可自由購買,所以我的童年時光幾乎都跟書本在一起。

在愛知縣老家村落的一間小書店,買到店員都認識了!我一次都拿好幾本,也常常開書單向書店訂書,母親月底再去結帳。」雖然自小愛看書,但他並非讀死書的宅男,從小參加游泳隊長達五年,也時常去郊外露營,喜歡在運動中解放自我。

「讀書是內向的,若一直讀書反而失去活潑的生命力。而露營、游泳等活動是外向的,一內一外,思考和生活才能平衡。」

小學時接觸的多是繪本、漫畫或是自然百科類的刊物,藉由這些書籍,幅允孝開始了解創造力及世界的美妙之處。國中時開始接觸小說,「我很喜歡小說,閱讀小說彷彿讓我進入另一個世界,某種程度來說,小說即是一種生活體驗。」

對幅允孝來說,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小說,閱讀的感覺都是經由手透過紙張、再由文字傳達,進入大腦後產生如化學般的變化,進而激發各種情緒和興奮感,那是其他任何活動都無法比擬的。

突破世俗現狀,才能創新改變

大學時期就讀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系的幅允孝,某次上了近藤幸夫的藝術史概論後即深深為藝術、設計的世界所著迷。此後他把主修科系拋諸腦後,一股腦栽進藝術設計的世界,開始大量接觸當代建築、攝影集等藝術書籍,奠定了日後選書工作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幅允孝前往加拿大留學半年,其後以很個人、自由的方式流浪旅行了諸多國家。「這對我很重要。人不能只為了工作而活,我不像一般日本人那樣汲汲營營於工作,我覺得那樣的世界太渺小了。我喜愛讀書,也喜歡和不同的人接觸,對我來說,這樣才能增廣見聞,才能讓自己成長。」

1999年幅允孝進入了青山ブックセンター(Aoyama Book Center, 簡稱ABC)六本木分店工作,他向公司提出了在書店內設置藝術設計類書籍的提案,在那個時期,日本幾乎沒有為藝術書設專區的做法,幅允孝的大膽提案也有了奇蹟般的成效。當時六本木已是設計氣息較為濃厚的地區,許多設計藝術界的名人經常在那出沒。而幅允孝此舉也活絡了六本木的設計交流,設計師們開始聚集書店買書聚會,藝術書籍的市場也漸漸地被打開。

一切都為了製造更多人與書相遇的機會

2002年幅允孝進入石川次郎(曾任《POPEYE》、《BRUTUS》、《GULLIVER》等知名雜誌總編)的JI inc.工作。初期擔任雜誌編輯,也在JI期間因為負責了TSUTAYA TOKYO ROPPONGI的企劃案而開始了「書店編輯」的工作。「當時的日本不但沒有藝術書專區,每間書店也只賣好賣的書,所以不管走到哪裡,賣的書都一樣,很無聊啊!即使有些書店嘗試營造coffee×book這樣彷彿格調高雅的店家,但那都是假的。

很多店家甚至會在空間內劃分明顯的界線,『咖啡不能超過此線』這樣孩童般的規定。若不是一個令人感到舒適自在的店家,那就什麼都不會改變。」為了提升TSUTAYA的形象,幅允孝製作了讓人們「為了尋求一種新的生活型態」而來書店的企劃。以設計藝術為主題,成功地延長了客人待在書店的時間,增加了人與書相遇的機會,此外亦帶起了六本木的周邊效應。

2003年六本木TSUTAYA開幕後,附近同性質的小書店也在其後五年間大量崛起,形成以TSUTAYA為中心並有許多衛星書店的現象。此企劃案的成功讓幅允孝一夕成名,接連而來的委託案也讓他在2005年設立了自己的公司「BACH」。

由「書店編輯」到「書櫃編輯」

當時由於網路尚未發達,Amazon在2000年進入日本時,並沒有人認為網路書店會顛覆實體書店市場。「科技越來越發達,每個人網路線越換越粗,資料跑的比誰都快。通常會去書店是因為已決定要買什麼書而去,如今滑鼠一按書就送到的時代,誰還要到書店買書?」

日本的書籍市場漸漸因網路書店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劇變,去書店的人變少了,書店變得很冷。「從前的書店因為人潮熱絡,『親手拿書』的機會多,這個行為是很有溫度的。但當人們不再到書店拿書,書店就等於失溫了。」

因為如此,幅允孝開始思考書的存在方式,「既然人們不來書店,那就把書送到有人去的地方吧。」雖然書店等具規模性的書籍空間減少,但許多(非書籍相關)品牌仍希望在店內設置小型的圖書或雜誌專區,因此幅允孝將「書店編輯」的概念延伸至店家內的「書櫃編輯」。

「你不會再認為進到服飾店只能買到服飾,如果客人在逛服飾店的同時,能夠看到Hedi Slimane(知名法國時裝設計師、攝影師兼藝術家)的攝影集,那不就是書和人完美的相遇嗎?」幅允孝始終樂觀地找尋書與人相遇的方法,能引發人拿起書架上的書甚至進而購買,即是「書櫃編輯」的目的。

書是思考的燃料

「BACH」創立至今已邁入第十ㄧ年,堅持走在這條對世人來說「特別且謎樣的工作」道路上,幅允孝的目標始終明確。「我希望建立起書和現實生活的連結!」總是面帶微笑、語調溫和的幅允孝,帶著強烈意志堅定地說。「對於現實生活來說,書就像個異世界,而我的工作目標就是讓書與現實世界產生連結。書的有趣之處在於雖然它是單方面地提供我們圖文內容和思考方式,卻能與閱讀的人產生共鳴。如果這些內容能讓讀者落實在生活中,比如說因為書中的一句話而改變自己的思考或接下來的行動,那麼書就不只是空想的異世界了。」

WiL.png
WiL 選選研
ブルックリンパーラー新宿店.png
ブルックリンパーラー新宿店 選選研

SD: 您對工作的定義是什麼?

幅允孝 : 我想工作應該是「每天能促使我有動力起床的那件事」吧!人不都應該快樂的生活嗎?若被工作束縛著怎麼能做出好工作?所以我不希望區分什麼對我來說是工作、什麼是生活,我希望尋找每天讓我想起床、讓我興奮的事情去做。

SD: 這是個很夢幻的想法,工作和生活聽起來似乎是共存的,但這並不像現今社會的工作型態,聽起來很自由。但您也曾在公司內工作呀?

幅允孝 : 是啊!如果我有能力,我會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活下去,我並不想被別人牽動。這樣「自發性」的態度我認為是很健康的,不論是用在工作或生活,憑自己的力量把生活過得更精彩。

可能是因為我真的很不喜歡制式化的事情吧,比如說日本很多人愛排隊,我是絕不會被影響而去排隊的,沒有東西是絕對的。很幸運地我所任職的兩間公司當時都給了我很大的空間去執行企劃,學習到非常多。但對我來說,在公司工作確實是制式的,我把那個時期當作是一種修練。

SD: 獨立出來是需要有足夠準備的,尤其是能力。您覺得您創造的這份工作所具備的能力是什麼?

幅允孝 : 我想是「想起來」這個能力吧!我的記性很好,工作時常常會想起曾經讀過的某本書很適合放在這次企劃中,因此達到很好的效果。這也可以說是一種「連結」的能力。「想起來」看似白話又平凡無奇,但這項能力是我為書店、書架或書賦予新的可能性的必要工具,也是「編輯」必要的利器。

比如說現在要做一個旅遊書籍專區,那麼書架上的書該如何選呢?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挑選歐美亞洲等國的旅遊書吧!但那只是複製了既往的書架。若把某某名攝影師拍的歐洲攝影雜記、或是少數民族圖騰主題的時裝攝影集也考慮進去的話,不僅打開了書架既定的框架,也增加了其他書與人相遇的機會。

SD: 這聽起來也是您的工作特色對吧?

幅允孝 : 這種不同領域的連結風格及「雜食精神」,可能就是我的工作特色吧!不管是漫畫類、哲學類、自然科學類、文學類還是藝術類,每個種類都一視同仁,回歸到它們的本質──都是書,如此就能創造新的組合了。

SD: 至今影響您、或是您所尊重的人是誰?

幅允孝 : 很多啊!比如說川久保玲。她跟我一樣就讀慶應大學法律學系,但從事的卻是藝術設計的工作。她厲害的地方不是只有我們所見的服裝設計,而是設計、商業、公司、行銷等全盤性的整合,能做到這樣的創意工作者實在不多。

SD: 聽說您很喜歡聽各種音樂,若今天只能留下一張唱片您會選擇哪一張?

幅允孝 : 這也太難了,那應該是加拿大的鋼琴家Glenn Gould吧!我非常喜歡他,而他很多著名的演奏曲是巴哈的曲子,剛好跟我的公司名一樣!(幅允孝的「幅」日文發音為「はば」,反過來就是BACH「巴哈」的日文唸法)他很怪,彈琴的姿勢非常詭譎,會把臉、手跟身體貼到琴鍵前彈奏,演奏也很有風格,我在加拿大留學時還特地到他的墓前掃墓祭拜呢!

SD: 您覺得未來書店會因為網路而消失嗎?

幅允孝 : 或許以商業走向的大型書店會漸漸減少或消失吧,但我認為擁有獨特個性及自我哲學的中小型風格書店會逐漸增多,因為他們會被需要的。我雖然喜歡紙本書,但並不討厭電子書,它終究是書也可能成為未來的趨勢。但對我來說,不論何者,重要的是書的內容。

SD: 能否給為工作而困惑的人一些建議?

福允孝 :** 我想是「不要覺得麻煩」吧!凡事積極踏出一步,為自己創造機會。**還有樂觀思考很重要!這十一年來我幾乎沒有覺得痛苦難堪過,正向地看待任何事情,一切都會變得有趣。你剛剛不是有問我有沒有失敗的經驗嗎?當然有啊,請寫「一大堆失敗,但都克服了」。

PROFILE|幅 允孝

1976年於愛知縣津島市出生。書店編輯者、選書家、編輯者、撰文者、書籍相關藝術指導、BACH公司負責人、愛知縣立藝術大學專任講師。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畢業,曾任職於Aoyama Book Center六本木店擔任設計藝術書籍專區。此後進入石川次郎(日本知名編輯者)的公司擔任編輯一職,亦負責了六本木TSUTAYA的店內規劃。於2005年成立BACH公司,活躍於日本編輯、書店企劃等書籍相關領域。Corso Como合作的畢業作品Hotel Ink,被《Frame》 雜誌選為年度畢業展代表。

本文授權轉載自《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第93期:人生的設計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