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與眾不同的好點子,但能將這些點子化為現實並改變世界的人,向來少之又少。這群人於是勇敢投入成為創業者,創業就是如此艱辛、卻又讓人嚮往的一條路。創業小聚第74場,我們將邀請四位來自教育、環景攝影和聲學領域的專家,分享他們在創業時的心路歷程。
虛擬世界的造物神-維星科技創辦人 許維德 Wade
曾於工研院工作多年的Wade,在3D掃描領域已擁有豐富經驗。被問到為何離開工研院加入新創團隊,並於2015年創辦自己的公司,Wade自己也找不到一個很明確的理由:「就像要吃飯還是吃手扒雞的問題一樣,人在某些時候就是想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想吃跟正餐不一樣的手扒雞。」
當時的Wade,憑著一股熱忱、一股衝動,走上了環景攝影的創業路。女兒的作品激發了他,他覺得點子不錯,但不知道是不適合當作創業題目。於是,他利用三個問題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評估:
- 這個題目有剛性需求嗎?
- 這個題目有解決痛點嗎?
這個題目有商業模型嗎?
對Wade而言,他認為創業路上有四個挑戰:從一開始尋找創業題目,到後來組建團隊開發產品,接著是行銷推廣,最後建立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技術和資本門檻。 Wade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做出好的產品讓大家喜歡才是他的主要目標,賺錢反倒是其次。
家長和補習班之間的聯絡橋-莘莘教育創辦人 林宏儒 Odin & 余宗翰 Robby
擅長軟體開發的林宏儒,以及擅長教學的余宗翰,兩人多年前在補習班結識,之後一起創辦了莘莘教育。他們看見了台灣補習班資源未能有效被運用,以及家長無法關心孩童學習狀況等問題,於是瞄準了補習班市場,開發出了整合性軟體服務。
「補教市場雖因少子化而呈現平盤,但大公司老闆需要整合性產品幫助管理。另外,若要和歐美新創團隊競爭,從台灣文化(例如補教界)切入比較有獨特性。」林宏儒分享了團隊在題材選擇時的考量,提到他與合夥人性格互補的特質,為團隊注入了很大的創業能量。
在創業過程中,他們遇到過不少難題。當時,團隊很快就開發出產品,但卻很慢才開始打廣告,這樣的開發模式讓莘莘教育耗費了不少精力在尋找目標客群。「 開發前先做市場推廣,也許會是一條比較有效率的路。 」林宏儒分享道。透過一連串的過程,他們學會從Money Driven的觀點去判斷客戶的意見,也發現小規模團隊更能有效率地滿足客戶需求。
戶外攝影的顛覆者-視旅科技創辦人 孫士牧 Jimmy
視旅科技成立初期,是以軟體作為主要服務項目。但後來Jimmy發現相關領域的限制越來越多,才將技術跨足運用到硬體上。深耕軟體服務多年的Jimmy,從經驗中發現:軟體需要找到一個好的carrier (載體),做一個好的showcase展示給別人看,才有機會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使用自家產品,進一步取得跟硬體大廠對接、甚至量產的機會。於是,他靠著團隊在影片穩定上的技術實力,一頭栽進了環景相機的研發工作。
「當初離職時錢沒有存夠,沒想到後來燒得那麼快。」Jimmy分享他的創業經驗,建議大家在創業初期準備好足夠資金。也因為如此,後來他選擇以募資平台作為管道,一方面取得開發資金,一方面也進行產品宣傳。已經不是首次創業的Jimmy認為:「 創業最重要的事情,無非是錢。「不論是要擴大市場增加公司的獲利來源,或是提升公司的value 等待大公司收購,兩種作法都能替公司帶來現金,讓公司穩定運作下去。」
對於產品搭上VR和環景攝影的熱潮一事,Jimmy顯得很淡定。他認為環景攝影走向專業化是主流,因為許多國際大廠都在這個領域投入資源。不過,當初他們在研發產品時,這陣熱潮根本還沒開始。是要跟著當代趨勢走?還是要堅持自己的理想?這是每個創業者在挑選創業題目時,都會面臨到的兩難。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是對的,不然連別人都不會信服你。」這是Jimmy對於創業家精神最好的詮釋。
聲音的魔法師-英霸聲學科技創辦人 李鵬 Peng Lee
分享一開始,李鵬肯定募資平台對於新創事業的幫助:「 募資,是比購買還具有市場驗證能力的商業模式。」李鵬認為,先進行產品概念曝光,驗證產品有沒有市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因此,他多方透過募資平台進行產品驗證,同時取得研發資金。驗證成功後再投入研發資源,最後再參展取得媒體行銷資源,如此一來便可大幅提升產品的成功率。
「在募資平台上,達標率是客戶評估你是否值得投資的指標之一,標準一開始不要設太高,這樣比較容易達標。」他分享自己在募資上的經驗。面對不同的集資平台,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作戰,因為各平台有著不同的達標速度和達標規模。另外,若要從線上走到線下,跨境電商和實體通路的特質也不一樣。通路對接需要時間,再逐步建立銷售、庫存團隊,才能把產品的銷量衝上來。
李鵬的創業過程,像是一場充滿鎂光燈的奇幻旅程。從第一次參加拉斯維加斯的遊戲商展,把產品概念進行初次曝光,到去年九月參加柏林電子展的國際記者會,成功透過媒體行銷產品原型機,「後來還參加了CES展,接觸第一線的國際行銷資源和媒體團隊,對公司的發展幫助很大。」他鼓勵大家可以透過參展推銷自己,不要害怕把好的想法告訴別人。
「 公司跟人一樣,都有生老病死。 」李鵬最後對公司營運提出他的看法:「重要的是要有現金進來,才有資源投入研發和行銷,維持公司的健康運作。」
創業大人物-iFit愛瘦身創辦人 謝銘元
政大畢業、熟稔股票投資和供應鏈管理的謝銘元,一開始成立公司時沒有想太多產品方向,只按照當時候的感覺來走。「四年前剛成立7~8個月,先從社群平台開始做。後來才從社群進化到電商,參加了數位時代舉辦的創業之星Demo Show認識我們的早期投資人。」他回憶道。
對於創業過程中曾遭遇到的各項挑戰,謝銘元慷慨地向大家分享他的經驗:
一開始踏入社群平台時,團隊投入非常多資源在圖文創作上,並用心回覆粉絲的問題。當時團隊只有4~5人,卻提供完整而客製化的回覆,單純希望能把粉絲照顧好。最後,果然成功取得粉絲的信任。
公司成立兩個月後,開始透過平台販賣產品,因為公司需要營收來運轉。謝銘元認為,只要是你銷售的商品和服務對顧客有益,就可發展成商品來營利。不要不好意思跟別人收錢,Money Driven很重要。
從電子商務走向實體活動,謝銘元暢談公司商業模式的三個關鍵轉變:導購、轉單和總代理。
- 導購:導購就是將客戶導到別的購物網站,公司不需負責接單、倉儲、發票和出貨。此模式最容易上手而且成本很低,成敗決定於該購物平台的優劣。壞處是消費體驗差、不易規模化,且無法由公司控制產品售價。
- 轉單:和導購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團隊必須找到一個電商平台去接這些單。因為分工的關係,公司沒有倉儲和出貨的問題,團隊只需負責發票和轉單。好處是訂單會帶來現金,錢會先進你的公司再轉到合作公司,這樣一來現金流很足夠。壞處則是客服問題、容易缺貨和無法控制售價。
- 總代理:庫存由品牌端承擔,其他部分由團隊負責,利於公司掌握銷售進度和開發流程。好處是公司可以控制售價與決定通路,壞處則是需要承諾一定叫貨量。為此,謝銘元還引進投資人來分擔風險,避免產品一失敗就必須收掉。接不接廣告?之前有合法減肥藥想和公司合作,一年10篇文章就有100萬,但謝銘元決定拒絕。他認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廣告收入都被Google、Facebook、Line、Yahoo賺走,做廣告容易遇到營業額的天花板,因為要投廣告的顧客有限。最後,他決定做導購模式。
從線上走到線下:謝銘元發現45歲以上的客戶喜歡按讚跟分享,但不喜歡在網路上買東西。於是,團隊決定做實體通路。一開始先開一家實體門市,再跑好幾場展銷會接觸新客群。謝銘元發現實體通路的優勢有三:
- 可增加收入,擴展新客源。
- 機能服飾唯有線下才有體驗機會。
- 可以當面得到客戶回饋。創業最重要的三件事:
- 團隊:價值觀一致很重要,能不能快速學習是關鍵。
- 商業模式:需要找到快速測試市場反應的商業模式,避免耗費資源開發後發現沒有市場。
- 資源分配:時間是寶貴的資源。做好電商要做好行銷和及時調整。競爭對手趕不上就有機會搶到市場。
在5位創業者以及創業大人物的精采分享後,無論是線上或者是線下的與會者,均透過提問與幾位分享人互動,透過泛答編輯的精采記錄,也讓讀者可以在會後重溫分享人問答精華。

台灣純種八年級生,目前於台北就讀大學四年級,是大家口中俗稱的理工肥宅,同時也是一名食量驚人卻永遠吃不胖的假文青。水瓶座A型,標準的夜行性動物,平時為了沖淡身上的宅味,最喜歡看書和寫文章。為了不辜負假文青之名,現在正做著文字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