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iFit/波波黛莉經營分享心得—從社群進軍電商?4大提點,切記不分心、不貪心

創業台槓 STARTUP TALK 2017-01-24
iFit/波波黛莉經營分享心得—從社群進軍電商?4大提點,切記不分心、不貪心
創業台槓STARTUP TAL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已經開始了你的電商事業,在市場上有些斬獲,有一些固定的消費者喜歡你的商品,似乎已經走過從0到1的階段,在黑暗的隧道裡看到遠方的光明了。但,當電子商務已成為所有產業的必要通路,想以「社群」、以「內容」為突破點,該怎麼做?

這時,你需要的已經不只是「技」或「術」,而是更深入的「策略」、「營運」、「團隊建立」、「資源分配」,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從iFit/波波黛莉的經營分享,或許可以略窺4大經實戰換到的寶貴觀念:

分心是大忌!資源專注才是王道

電影《速食遊戲》的劇情中,麥當勞的初期成功,來自將繁雜的菜單簡化至只有漢堡、薯條與奶昔,而iFit創辦人謝銘元也認為,「打造單一爆款」是初期商品開發的重要策略,「與其作出5款獲利20%的產品,不如專注打造1款獲利100%的產品!」

他從實戰中證實,80%的獲利的確只來自約20%的產品,因此在決定深入電商運營後,他始終堅持「強者加碼,弱者淘汰」的策略。「表現較差的產品,要不就轉變形式,要不就果斷放棄;表現較佳的產品則要持續加碼,複製成功。」

而這樣的策略,不僅能讓消費者比較容易記住,建立品牌印象,強大的產品力更有利於與供應鏈談判,並降低包含研發、設計與行銷等的整體管理成本,提高獲利,「不只產品,文章、廣告都適用這個做法。」謝銘元說。

ifit 2.PNG
創業台槓STARTUP TALK

PopDaily的媒體經營策略,也同樣呼應這個概念,創辦人黃晨皓表示,雖然目前PopDaily除了有6個Facebook粉絲專頁,還延伸經營Instagram、Youtube、Line等多元媒體平台,但一開始卻只專心從單一個Facebook專頁開始。

「先專心做一個平台,因為演算法一直在變,要專心摸清楚。」黃晨皓認為,社群要做「吊車尾班的第一名」,比的是忠誠,不求大眾認同,但求小眾熱愛,「當你還不能確定質量時,不要貿然增加數量。」

非核心專業外包,別總想著事必躬親

只要稍微瀏覽過PopDaily的任何一個粉絲團,就會發現內容創作是他們強項中的強項,大量而有趣的影片,更是其中翹楚。但如此重視內容的經營路線,黃晨皓招募的團隊中,卻沒有內容產製的拍攝人才,為什麼?

黃晨皓認為,創意要產生價值,必須能被系統化地大量產出,而品質只要搭配適合的專業人才即可,「現在外包的資源太豐富了,只要你想節省人力,什麼都能外包,」對他來說,管理創意產出的營運人才,才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ifit 3.PNG
創業台槓STARTUP TALK

這樣的做法,不僅能以最小規模的團隊進行公司營運,將原本是固定人本的人力轉化為變動成本,還能進而將資源投放在其他更重要的位置,「除非我要進特定市場打持久戰,不然我不會打算養專才。」成敗論英雄,黃晨皓以成績證明他是對的。

而近期將iFit電商倉儲管理系統商化,準備對外公開提供服務的謝銘元也同樣表示,他最常對同業老闆說的話就是:

「不要再自己包貨了!」

他認為一個好的經營者,應該專注於獲利的戰略方向,而不是從戰術上的勤勞獲得滿足,「電商的基本,就是做好產品,做好網路行銷,」謝銘元強調:「其他許多事務其實都是可以外包的。」

面對社群回饋,快速測試修正策略

從經營瘦身社群起家的iFit,對於社群意見的重視度自然不在話下,「傳統的製造模式,進行市調的成本不但高,而且無法直接了解客戶,就算事後要進行優化,產品迭代都至少花費半年以上,」謝銘元認為,當一切從社群出發,情況截然不同:「我們可以透過鐵粉們的體驗,快速取得用戶意見,回饋意見不僅能幫助我們修正行銷策略,就算要改款也只須1~3個月就能調整完成,有效提高命中市場的比率。」

ifit 4.PNG
創業台槓STARTUP TALK

不僅在產品開發前先觀察文章數據、整理用戶意見;開發過程中,iFit也會將款式開放用戶投票、邀請真人試用;至於開發後,他更賣力引導客戶回饋,「前線人員的回報特別重要,」在投入實體門市經營後,謝銘元更加重視與顧客的互動細節:「客人到門市,通常都會停留1小時,過程中會透露很多重要的訊息。」

產品如此,內容同樣也適用。黃晨皓認為,很多東西只要透過小額投放Facebook廣告 ,就可以預測推出後成不成功,「『 快失敗 』很重要,如果一件事在3個月後會失敗,不如讓它在1個月內就發生,」這是PopDaily的經營哲學,「加快失敗發生的速度,你可以學到更多。」

別貪快錢,掌握現金流穩定命脈

目前iFit與PopDaily,都已經是百萬粉絲等級的高強度社群,許多廠商不惜捧著大把鈔票,只求在他們的粉絲專頁上有個幾篇貼文露出,為何這樣的Easy Money他們不賺,反而不約而同地走向電商的辛苦路?

「廣告是最辛苦的現金流,」謝銘元指出:「不僅合作案一結束就歸零,下次提案又要重來一次,還要等很久很久才能拿到現金。」而黃晨皓也同樣呼籲:「結帳的階段如果沒掌握在自己手上,會死掉。」

因此iFit的商業模式從原本單純經營粉絲團,逐步轉入商品的導購、轉單、總代理,最後到達現在的自創品牌階段,「雖然自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複雜度很高,但價格可以自己掌控,產品生命週期長,更可以提供一致良好的消費體驗。」

不過謝銘元也坦言,總代理或自創品牌的模式,雖然營收高,但成本也高,容易大賠大賺;導購與轉單的模式雖然賺不多,但通常也賠得不多,若是剛進入市場,以穩定性來說會是較適合的選擇。

ifit 5.PNG
創業台槓STARTUP TALK

創業,不僅從 0到1的階段是生死掙扎, 從1到10的路程同樣是艱辛的存續之戰,縱使每個企業的營運、模式、狀況不一樣,業師提供的看法仍能作為做出更適決策的引導。若覺得自己的電商事業已有起色,但許多問題仍重複湧來,或許現在正是透過先行者的經驗分享,重新檢視營運狀況並更新布局的時候。

本文授權自《創業台槓STARTUP TALK》,創業台槓 Startup Talk Facebook 專頁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