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無數次地告訴自己,做任何需求,負責任何產品模塊,都需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可是在實際中,總是不經意的忘記這個事情,成為一個「耍流氓的PM」。於是,踩了很多坑後總結/記錄一下「目標」這個極為重要的導向者。
業務上目標拆解
在面臨一個業務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我們的業務目標明確並進行拆解,在進行目標拆解時,這些拆解出來的目標需要是明確的,在拆解時為保證拆解過程簡單明瞭,可以使用線性拆解的方法,即一步一步的拆解,先對業務目標進行大方向的拆解,再對這些大方向進行拆解,最終得出可以執行的需求。
比如我們現在的工作重點是提高用戶登入率,此時提高用戶登入率是一個業務角度的事情,是不可執行的,即是沒有明確的應該做什麼的,所以就需要將這個業務目標進行一步步的拆解,進而得到一個個具體的需求。
那麼我們就需要將提高用戶登入率這個業務指標進行有效的拆解,如:先對提高用戶登入率進行大方向的拆解。
想要提高用戶登入率,就兩個大方向:
1. 減少已登錄用戶的登出;
2. 增加未登入用戶的登入。
繼續拆解
1. 減少已登入用戶的登出,就包括:
增加自動踢出登入的時間;
吸引用戶不要退出登入
2. 增加未登入用戶的登入,就包括:
提高新用戶註冊率;
提高未註冊的老用戶註冊率;
提高已註冊老用戶的登入率……。
再繼續拆解
1. 減少已登入用戶的登出,包括:
增加自動踢出登入的時間;
吸引用戶不要退出登入。
這裡增加自動踢出登入的時間就是一個明確的項目/需求了,當然這個做或者不做需要從一個需求價值上去分析,這裡不做分析;吸引用戶不要登出,就可以繼續拆解為,連續登入一個月送禮包等實際的需求了。
2. 增加未登入用戶的登入,包括:
提高新用戶註冊率;
提高未註冊的老用戶註冊率;
提高已註冊老用戶的登入率……
提高新用戶註冊率:又可以繼續拆分為讓用戶第一次進入APP時吸引其註冊;用戶第一次進入APP時使註冊流程更簡單;強制用戶登入等具體的需求。
提高未註冊老用戶的註冊率:又可以繼續拆分為透過行銷活動吸引這批老用戶註冊;在某些功能上執行不登入不可使用等具體的需求。
提高已註冊老用戶的登入率:又可以繼續拆分為透過行銷活動吸引這批老用戶登入;一鍵登入等方式讓登入更簡單;密碼找回更簡單等需求。
總結:對業務進行儘量全面的拆解,直到將項目拆解到具體的可執行的需求維度為止。
價值上目標量化
將業務拆分成具體的可執行的需求維度後,需要判斷,我們會做哪些需求,哪些需求的成本最小,收益最大,這時就需要需求對應的價值進行量化,當時對於一個需求來說同樣應該儘量找到可量化的目標(比如用戶反饋、體驗問卷都是可量化的)。
仍以登入率為例,提高新用戶註冊率、提高老用戶註冊率,這兩個具體的比例是多大,哪個是最影響登入率的,做哪一項之下的具體需求會帶來最大的收益,都需要透過數據分析出來,比如我們透過分析每天的數據發現,日活躍的500萬的老用戶中,30%的老用戶都是非註冊用戶,而每天10萬的新用戶中,1萬用戶是非註冊用戶,那麼很明顯,首先就要解決老用戶註冊的問題。
總結:對拆分的需求進行量化(拆分到哪個維度可以量化,就立刻量化),對具體的需求需要儘量找到可量化的目標。
設計上目標導向
透過將需求價值量化,我們知道了目前做哪些需求是收益最大的,這些需求也已經拆分出了具體的可執行的需求/項目,那麼在設計過程中,要時時刻刻記著這個需求的目標。
這個過程是說著容易做著難的,比如要解決老用戶註冊的問題,我們設計了一個使用某個功能時彈出註冊提示的頁面,但是在設計時,我們很容易又會害怕影響用戶正常使用這個功能而將提示頁面做的很重,這樣就違背了我們的目標,我們選定了某個功能來做註冊提示,肯定就認定這個功能在某些邏輯下彈出註冊提示是不太傷害用戶體驗的,這時就應該堅決的將註冊提示做的很明顯。
其實這個問題我在需求的設計上經常忽視,在設計每個頁面時,都是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頁面上的每個元素也應該都有一個目標,比如淘寶訂單的列表頁面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用戶順利找到已購買的商品,所以頁面的設計比如是突出已購買商品為目標,而具體的快遞資訊、交易單號、退款等都不需要在這個頁面顯示(在確定目標下設計的克制真正做到是很難的)。
總結:具體的設計必須要以目標為導向,千萬不能偏離目標。
最後,再告訴自己一句,上線後記得看真實數據與目標進行比對,以便驗證和修正需求價值,優化項目。
本文轉載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為yaferd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