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酒屋在日本庶民飲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經濟不景氣,外食市場規模逐年縮小,再加上消費趨勢改變,年輕族群「草食化」,不愛喝酒聚餐,宴會需求減少,導致居酒屋的營收普遍下滑。
不過,我發現近幾年東京市區出現部分料理店 以漁夫現撈、產地直送的魚鮮為賣點 ,成功吸引消費者光顧,在低迷的餐飲市場中一枝獨秀。
這些餐飲業者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一場戲劇化的日本漁業行銷進化革命,出人意料的是,啟動這場戲劇化行銷革命的不是政府或漁業經營者,而是一位來自都會的粉領族坪內知佳。
她發現,日本漁業和農業一樣,面臨從業人口老化,後繼者少的問題,加上東日本大地震影響,整體漁獲產量較十五年前銳減六十三%,傳統漁民收入也日益微薄,更難吸引年輕人加入捕魚的行列。
以山口縣萩市這個傳統漁村為例,居民二成以上都是以捕魚為業,每天半夜出海捕到的漁獲(其中以竹筴魚最出名),大多以低價賣給當地的漁業協會或批發商,再銷售給商家或超市等零售通路,層層轉手,雖然拉高了魚價,也剝削了漁民的利潤。
坪內知佳心想,如果能讓漁民把漁獲直接賣到高檔餐廳,一定可以提高漁民的收入, 餐廳可以拿到最新鮮的食材,應該也樂於直接進貨。二○一二年,她決定創業,推行新的行銷方式幫漁夫們賣魚:她先說服萩市的六十位漁夫,將他們組織起來,成立「萩大島船團丸」,再親自走訪關西、關東的高檔餐廳,打響萩市漁產直送餐廳的第一炮。
這些餐廳包括居酒屋、創意日式料理店、高級法國餐廳和企業員工餐廳,為什麼這些餐廳會接受這種新的進貨模式?
除了衝著「食材絕對新鮮」這個賣點,萩大島船團丸運用網路科技和通訊軟體 LINE 建立的即時訂購平台是一大關鍵 。漁夫們出海前就會先用 LINE 通知餐廳客戶當日預計捕獲 的魚種和估計數量,有興趣的業者可以直接下單。隔天下午三點漁船返港後,漁夫們卸下漁獲就立即放血以保持鮮度,再把同類的魚一隻隻整整齊齊的裝入規格化的鮮魚盒,並且拍照傳給客戶看,再直接送達餐廳。如此下來,交貨的時間比過去的方式至少提前二十四小時。
由於魚已經放血處理過,廚師一取得即可直接料理,再加上鮮度高、品質好,萩大島 船團丸的鮮魚盒,每箱售價從五千到七千日圓不等,價格是當地魚市場的1.5倍,卻依 然深受餐廳客戶肯定。幾年下來,萩大島船團丸成了山口縣出名的鮮魚品牌,鮮魚盒更是 炙手可熱的搶手貨,合作的餐廳最多層高達一百二十三家,後來因供不應求及服務品質考 量,一度減半,而後運作穩定了,再逐步增至八十家左右。
本文節錄自全聯總裁徐重仁新書《走一條利他的路》
授權自《寫樂文化》,作者:徐重仁
購書連結:
博客來
金石堂
誠品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