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當銀行遇到創業者——Fintech創新實驗室的崛起

36氪 2017-01-02
當銀行遇到創業者——Fintech創新實驗室的崛起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正經營著一家早期的創業公司,懷著宏偉的抱負要動搖傳統金融機構的地位。然而產品原型還沒有確定,資金也沒有完全到位。

你知道互聯網金融已經是競爭激烈的紅海了。那麼該去哪裡尋找產品,經營等方面的指導呢?又該去哪裡找更多的資金呢?

現在越來越多類似的新創公司選擇求助於大型銀行。沒錯,就是在創業眼中正在隕落的,終將被互聯網創新擊倒的大型銀行。更準確的說,新創公司選擇來到銀行的創新實驗室並在銀行提供的辦公場地工作。在這裡他們可以收到商業和技術方面的建議,並且優秀的公司最終可以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援。

Funtech 2.JPG
36氪

花旗銀行去年在美洲地區發起了一個叫做「移動挑戰」(Citi Mobile Challenge)的專案,如今已經拓展到了全球範圍。截止到日前,已經收到了來自全球超過2000個新創公司的申請。那些達到標準的創業公司可以把自己的創意和業界的大牛們PK,獲勝者可以獲得花旗銀行的協助開發他們的產品並且獲得一份現金獎勵。

Funtech 3.JPG
36氪

來自新加坡的星展銀行今年在香港也發佈了一個類似主體的專案。在demo day之前,8個創業公司可以獲得星展銀行提供的辦公場地。與此同時,埃森哲咨詢公司也在紐約,倫敦和香港建立了類似的實驗室,參與埃森哲這個專案的合作銀行包括美國銀行、美林、巴克萊銀行、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高盛,滙豐銀行、摩根大通和瑞士聯合銀行。

創業公司可以走得更快

創新實驗室的發起者認為他們給創業者們提供了和銀行一起工作的機會,而這些銀行是這些創業公司潛在的用戶。這樣比他們自己單打獨鬥的情況下,能接觸到銀行的時間縮短了很多。

Funtech 4.JPG
36氪

埃森哲倫敦實驗室的負責人說:「我們所有的實驗室中,創業者們都可以直接聯繫到C-level的高級主管。 這些高級主管會給他們真實可操作的建議。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創業者測試和改進現有的產品,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新的業務場景以及之前沒有想到的機會。

花旗銀行倫敦實驗室的負責人同意這個說法,他表示:「 效率和創新是新創企業的生命線,但是對於創業公司來說要理解銀行錯綜複雜的結構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所以創新實驗室對這些企業家來說是最有效的途徑。

新創企業可以從創新實驗室收到很多關於產品的回饋,包括產品走向市場可能成功或者失敗的地方。這樣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在發佈之前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產品。

創新實驗室另一個有吸引力的地方在於可以給這些企業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埃森哲表示從實驗室出來的公司已經籌集到了超過兩億四千萬美元的投資。Alastair Paterson是新創企業Digital Shadows的CEO,主要業務是行動網路資訊安全。他表示在實驗室幫助公司獲得關鍵的第一輪資金之後,他們才得以快速反覆運算了幾個版本並成功賣給了銀行。

Funtech 5.JPG
36氪

銀行們也從中受益

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大型機構經營創新實驗室並不單單是為了扶持這些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者。對諮詢公司來說,實驗室是另外一個業務機會。埃森哲亞太地區的負責人說,埃森哲正在幫助全球領先的機構成為金融創新的受益者,而不是被新創業者們摧毀。透過實驗室,我們可以在金融服務領域結合這些創業公司和銀行。

對銀行來說,實驗室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來發展創新業務和顛覆式金融技術。銀行本身也知道技術對金融行業帶來的改變,而這些創新往往來自於小公司。和這些創業公司在一起可以更早的瞭解到最新的創新內容,這些創業公司同時有可能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或者供應商,也是潛在的投資機會。

在這個專案中當然也會存在一些摩擦,創新實驗室需要新創企業和銀行之間親密的合作,而不是相互競爭。這對那些從銀行體系中出來打算顛覆現有傳統銀行業務的創業者來說會有一些尷尬。

一位銀行出身的創業者表示, 創新實驗室是一個象徵,代表銀行已經意識到金融科技對銀行自身的威脅。 對銀行來說,他們可以花很少的一筆錢來經營這些實驗室並且可以用一個很好的價格來購買他們需要的最新技術。這位創業者補充道,其實創業者和銀行對這個事情本身持有不同的計畫。創業者希望透過開發項目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從而可以更好的獨立成長,而銀行並不希望創業者最終成功成為銀行的競爭者。另一方面,如果創業者本身過度依賴銀行的資源,那麼他的業務也已經脫離自身的掌控了。

埃森哲創新實驗室的負責人說,根據不同創業公司的業務類型區分,有些的業務模型是合作型的,比如大數據、訊息處理、改善交易流程等,這些公司想和銀行走的近一些。那些和銀行有競爭的企業可能不太願意到創新實驗室,儘管在我們的實驗室中還是看到了很多這樣的公司想從銀行身上學習。

譯者的話

科技創新帶來的影響主要可以分成兩類:

流程改進使用者體驗等方面的微創新

這樣可以讓產品流程變的更簡單易用,是一個nice to have的東西。比如人臉識別等生物認證技術可以更好的完成KYC,大數據風險控制更高效的完成審核。

顛覆式的創新

可能完全改變現有的運營模式,例如現在很火紅的區塊鏈技術,就有可能完全顛覆現有的清/結算模式。其實面對第二類的衝擊,金融行業反應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絕大部分的大型銀行都參與或者積極關注這個領域的發展。

延伸閱讀:

台灣的Fintech未來發展如何?大陸網路巨頭「百度」這麼看!

台灣Fintech業者無奈心聲:只有等法官判刑後,我才會知道產品不能做

本文授權自《36氪》,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點融黑幫(ID:DianrongMafia),作者桂超群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