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從一輛法國無人駕駛小巴,看台灣、美國的隱形冠軍

從一輛法國無人駕駛小巴,看台灣、美國的隱形冠軍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相較於私人的無人車,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大眾運輸的腳步將領先快跑。法國無人巴士公司NAVYA,隨著打入的市場增多,又在今年十月剛獲得3,000萬歐元投資,開始獲得不少關注。不過,在NAVYA取名為ARMA(艾爾馬)的無人小巴裡,卻看見了來自台灣、美國等隱形冠軍的身影。

鎖定「接駁車」領域

ARMA主要鎖定的領域是屬於全封閉跟半封閉的環境,全封閉環境像是遊樂園、校園,半封閉則是工業區、園區、機場等,ARMA的用途就是取代傳統的接駁車,將真人駕駛的工作轉交給為電腦來執行。

ARMA無人巴士_NAVYA提供.jpg
來自法國的無人駕駛小巴ARMA,是由NAVYA所開發。 NAVYA提供

NAVYA接單接到手軟,出貨年增5.6倍

NAVYA目前已完成超過上萬公里的道路測試,並接駁超過1.3萬人次,在法國的里昂、瑞士、德國、甚至是美國密西根大學為研究無人車而打造的仿真模擬城市Mcity,都可以看到ARMA的身影,正也因為試驗點、客戶增多,讓NAVYA副總裁Henri Coron開心的表示:「第二代ARMA在2015年十月才量產,2016年就已經出貨30台,目前生產訂單排程已經排到明年4月,預估明年將出貨200輛無人巴士。」

NAVYA副總Henri Coron(左)_喜門史塔雷克台灣總經理丁彥允(右)_NAVYA艾爾馬無人
NAVYA副總裁Henri Coron(左)及喜門史塔雷克總經理丁彥允(右)。 賀大新攝

而且為了因應訂單及客戶需求,除了法國之外,還會要在美國及中東設組裝廠。讓記者好奇詢問:「在美國設廠是要響應美國優先的製造策略嗎?」Coron笑說:「嚮應川普嗎?當然不是,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市場大,加上若在法國組裝,運費太高,當地生產是比較適合的選項。」

NAVYA為發展智慧交通方案的新創公司,過去資金多來自法國政府及研究機構,在2013年就開發原型機,但因為前瞻科技相當燒錢,一度面臨資金短缺的窘境,不過因無人駕駛技術及應用的市場潛力無窮,讓80年代就創業做電玩遊戲開發的Coron以及夥伴一眼相中,決定入主,讓團隊得以持續研發,並在2014年推出第一代無人車,現在已經是第二代。

2016年初,NAVYA獲得第一次增資,Cap Decisif Management、the FRCI、GRAVITATION等機構紛紛投入資金。同年10月,NAVYA再獲得3,000萬歐元的增資計劃,投資者包括大型的汽車零組件公司VALEO、知名的公共運輸服務商KEOLIS以及中東的卡達企業GROUP8。

台灣公司插旗軍事和無人車

當ARMA在路上載客趴趴走的時候,能支撐系統完好運作,就不得不提到兩家公司,來自台灣的STACKRACK,和美國的Velodyne,各自扮演著心臟和眼睛兩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舞台上,做電腦系統一直是台灣的強項,但說到要打進車商還真是罕見,不過STACKRACK成功為台灣插旗,提到STACKRACK,多數人應該都很陌生,因為走的是強固型電腦市場,專攻高端強固軍用及圖資型運用電腦,像是坦克車裡的電腦系統就有STACKRACK的身影,大型軍事/國防設備商SAGEM、THALES都是客戶。

正因為過去STACKRACK跟法國軍事設備商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正好有客戶加入NAVAY研發團隊,因此讓STACKRACK跟NAVAY結下了合作關係。

STACKRACK的母公司喜門史塔雷克總經理丁彥允表示,由於無人駕駛的圖資運算與機電及時性指令傳導、到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等多種高速軟體負載,大量的圖資運算加上車輛運行、高低溫使用環境的穩定度等,考驗電腦的表現力與耐受力。

全球無人車商都爭著要的Velodyne

除了台灣業者之外,還有另一個重量級的公司,就是因無人車而爆紅的Velodyne,不論是Googel、Uber、福特、還是百度,全都是找Velodyne合作,因為它擁有極少公司擁有的激光雷達技術(LiDar)。

Velodyne LiDAR_Velodyne提供.png
Velodyne的LiDar產品僅管價格高昂,但仍是無人車研發必備的零組件。 取自Velodyne官網

對無人駕駛汽車來說,目前最貴的元器件應該就是LiDAR,通常放置在汽車頂部,透過雷射掃描汽車周圍環境,辨識路況、人、物件、建築等,進而建立即時的數位地圖資訊,像是Google最早在無人駕駛原型汽車中所使用的 LiDAR傳感器就是由Velodyne開發,售價達7萬美元(約新台幣224萬元),Google無人車目前使用的LiDar則是64線,成本高達8萬美元(約新台幣256萬元)左右。另外,NAVYA採用的則是Velodyne 16線的激光雷達。

Velodyne LiDAR亞洲區總監翁偉_NAVYA艾爾馬無人駕駛巴士記者會_2016-12-15
Velodyne LiDAR亞洲區總監翁煒。 賀大新攝

由於一台無人車一般會使用到3組LiDar系統,使得無人車研發成本居高不下,而且除了無人車之外,機器人也會應用到此技術,正因為LiDar在這些新技術中扮演「眼睛」的功能,是非常關鍵的零組件,讓Velodyne身價迅速衝高,今年8月Velodyne獲得福特、百度1.5億美元的聯合投資,將用來擴大高性能、高成本效益LiDAR汽車感測器的設計和生產,加速產品在無人駕駛汽車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中的大規模應用。

Velodyne LiDar_取自Velodyne官網.jpg
無人駕駛汽車目前最貴的元器件應該就是LiDar,通常放置在汽車頂部。 取自Velodyne官網

對於LiDAR相當昂貴,Velodyne LiDAR亞洲區總監翁煒解釋,「因為現在幾乎都是用手工打造」,也就是說,LiDAR還沒有進入大規模量產的階段,過去LiDAR主要客群都是大型研究機構或是圖資公司,本就屬於Niche市場,因此未來LiDAR價格若能下降,就有機會讓無人車普及。

ARMA走進高雄

這個融合了法、美、台三方技術的ARMA小巴,可望在明年駛進高雄。Velodyne已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由於高雄市府對於在專屬軌道上行走的運輸系統(Group Rapid Transit,GRT)相當關注,因此明年十月舉辦的生態交通全球盛典(EcoMobility World Festival)活動,將讓ARMA在高雄試運行,場域包含住宅區的生態交通示範區「哈瑪星接駁服務計畫」、工業區及新型國際商業區「亞洲新灣區」,用以提供公共運輸最後一哩接駁服務。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你的參與讓觀點更多元、新創資料更加完整「 創業社群交流平台 MeetHub

本文作者 詹子嫻 《數位時代》特約撰述 詹子嫻

《數位時代》特約撰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