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如今創業公司的估值整體都在下降,而且募資過程也在拉長。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進行募資,創業公司需要十分注意自己的「燒錢率」會不會太高,以免嚇跑投資者。但適當的資金消耗率究竟應該是多少呢? 本文針對創業公司所處的現狀進行分析,然後再決定自己的「燒錢率」應該是多少。
時下盛行著這樣的傳聞:創業公司的估值已經開始下降,而且很可能會繼續下降,募資所需的時間可能也會拉長。我在之前發的文章中曾經說過,接受調查的風險投資公司中有 91% 認為創業公司的估值在下降(其中 30% 認為是大幅下降),同時有 77% 認為募資所需的時間要比以前更長。
由此,風險投資者和創業者們都得出相似的結論:要盡早開始募資,並注意「燒錢率」不能太高。這樣在需要募資的時候,所花的時間會少一點。
但是,實際上最難回答的問題是:某個公司的「燒錢率」應該是多少?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確切的數字,我會心生疑惑,因為其實並沒有普遍適用的答案。
這個話題的針對性很強,我想在此提供一個框架,你可以根據以下幾個因素自行決定公司的「燒錢率」應該是多少。
目前階段,貴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募資要花多長時間?
越早募資,你需要的資金越少,公司估值就越合理,通常募資時間也會越少。
換句話說,若一個創業公司的投資前估值為600萬美元,它想募資200萬美元,而另一個創業公司想募資2,000萬美元(無論其投資前估值是多少),兩者相比,前者會容易得多,也快得多。
我知道這是個很明顯的道理,我只是想讓你瞭解:越是早期投資,資金來源相對越多。估值時所需要的信息越少(幾乎可以肯定只有團隊和產品),投資者弄錯的風險就越小。
越到募資後期,要做的「盡職調查」就越多,包括:電話訪問客戶、核查財務指標、進行隊列分析(Cohort Analysis)(尋找用戶變動率之類的變化趨勢)、評估競爭對手的定位,此外還要更多地瞭解公司管理團隊的素質能力。
既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良策,我通常會建議你做一個募資計劃,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大約是四個半月,並確保公司的現金至少還能維持6個月,以防募資的時間拖長。
近幾年來,似乎很多募資都能在2-3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對比較早期的募資來說,現在的情況可能仍然如此。
我的建議:小心謹慎,盡早著手,在還不需要募資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投資者,研究一下哪個投資者可能最適合你,要知道募資是你永遠的工作內容。並非只是每隔一年在某個為時2到3個月的「募資季」中才需要做的事。
有些人認為募資會「分散核心業務的注意力」,這些人根本不知道經營公司的內容包括:產品運輸、銷售、客戶服務、營銷、人力資源、招聘、財務申報以及保證有充足的資金支撐公司運營。
換言之,募資應該是創業公司的執行長(CEO)以及財務長(CFO)長期不變的工作內容。所以,無論你是分配 5% 的時間還是 20% 的時間來做這件事。這都是個需要長期進行的工作,哪怕只是幕後操作。
如果你想知道 Uber 是如何成功的,例如它們除了優質的軟體和精心的運作,並且在恰當的時間做了正確的創新。還有一個事實,他們知道如何不斷地利用資本市場來發展公司,而很多競爭對手就很難做到這點。
本文摘錄自:36氪,Meet創業小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