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如此競爭的時代,要如何殺出重圍?在丹麥哥本哈根的數位設計年會 Design Matters,聚集來自Google、Facebook、IBM等大企業開發人員前來交流各自心法。以下特別整理主講者 Mailchimp設計總監陶德・多明尼 (Todd Dominey)、Sketch 創辦人彼得・歐弗雷 (Pieter Omvlee)、Slack 設計總監布蘭登・維萊斯圖克 (Brandon Velestuk) 的經驗分享重點。
Mailchimp: 這世界需要多一點迪士尼 (Disney)
身為Design Matters第一個上場的講者,Mailchimp設計總監陶德・多明尼(Todd Dominey) 便用Mailchimp品牌故事做開場,「Mailchimp就像是在打造另一個迪士尼(Disney),他們有米奇老鼠,而我們有Freddie (笑)」Dominey提到 Mailchimp品牌精神,在於打造輕鬆愉快的感覺。從Logo使用手寫字體,到Mailchimp的口號「DIY式的E-Mail行銷」都是在傳遞品牌的情緒給使用者。
「每一個成功的品牌背後,都有很棒的情感連結」-Mailchimp設計總監 陶德・多明尼
了解使用者的感覺很重要,陶德・多明尼在演講的第二段便提到關於設計的「同理心」,Mailchimp的設計團隊會定期邀請使用者到公司內部,了解他們在產品上遇到的問題,並且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解法,盡快地做產品優化。Mailchimp最出名的莫過於用「Freddie」創造出一系列很有生命力的設計語彙,像是送出郵件前令人緊張的感覺,網站上顯示的不是一簡單的送出,Mailchimp用流汗的Freddie手,傳達Mailchimp也跟你一樣緊張把信件送出。另外還有像是信件傳送成功的擊掌提示,這樣栩栩如生的互動,還真的讓使用者在電腦前跟 Freddie的手擊掌了,陶德・多明尼說道。
很人性化的 Feddie,最初由英國插畫設計師繪製,牠傳達了Mailchimp充滿趣味的品牌個性,而為了能讓牠適應在不同的品牌介面上,從原本複雜的插畫,到後來被改造成較簡單的輪廓。在今年,設計團隊們還為Freddie做了小小的改造,將他的眼睛變成眨眼的表情,陶德・多明尼說:「眨眼更像人一些(笑)」。除此之外,設計團隊實驗性的把Freddie發展成一系列的實體商品,從公仔、海報,到衣服、帽子等,意外地一系列的商品都非常受使用者歡迎。
Sketch: 聆聽建議,但別當使用者的許願池!
如果你是UI設計師,應該對 Sketch這個設計軟體不陌生。設計UI常需要在向量與點陣圖之間切換,而Sketch簡潔直覺的使用介面,對APP、WEB設計十分友善。以前,數位設計師搭配使用Adobe Ilustrator、Photoshop來繪圖,現在,只需要Sketch就幾乎能夠完成產品的介面設計了。
「讓產品專注在願景上,而不是聽使用者想什麼就做什麼」-知名設計軟體 Sketch創始者 彼得・歐弗雷
「人們總是期望 Sketch可以加入他們想要的功能,但每個人提的建議,對他們來說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要做到產品裡面需要縝密的規劃」彼得・歐弗雷表示:「我們很常與使用者對話,但聽取使用者的心聲,不見得要照單全收,我們無法取悅每個使用者,我也不希望產品是完全依照使用者的想法去開發」。Sketch的成功,最大的功臣要歸咎於創辦人彼得・歐弗雷,他對Sketch有著非常明確、深遠的願景,帶領只有15人的菁英團隊,獨特的管理文化,讓員工即使各自遠端工作,還能有效率的打造設計師完美的工具。
Sketch在2010年9月上線,由荷蘭公司Bohemian Coding推出,第一個版本受到設計師的喜愛,越來越多人用,創辦人彼得・歐弗雷決定要成立公司,聘請更多員工去改進、新增Sketch的功能。經過九個月的開發,第二版本加入更便利UI設計師使用的功能,Logo變成經典的鑽石,並在2012年得到Apple年度設計獎。至今,第三版的Sketch,重新設計了檢視圖面的操作介面,優化UI設計師匯出元件的功能,新增標誌功能(Symbol),並且在2016年6月後調整授權方式,使用者付費得到授權後,一年內可以不斷持續更新軟體,之後他們可以決定更新授權,或者終生使用原本Sketch版本。
Slack: 設計師的使命-學做人
通訊軟體是智慧型手機用戶無不使用的功能之一,從Line、Facebook Massager、Whats App,Slack在這之中殺出一個特別的定位,讓它成為目前開發團隊最熱門的溝通軟體。來自加拿大的Slack,在2013八月創立,原本只是Tiny Speck公司的內部溝通軟體,Slack這個名稱其實是「Searchable Log of All Conversation and Knowledge」的縮寫,看似以前已經有類似產品的Idea,Slack仍在推出三年後迅速走紅,許多人說是因為Slack搭上矽谷的順風車,但其出色的產品設計細節也是它成功的關鍵之一。
「當你用80%的效率跟人溝通好,其實只需20%時間去坐在電腦前努力執行」-Slack設計總監布蘭登・維萊斯圖克
「設計是所有環節的總和」Slack的設計總監布蘭登・維萊斯圖克說道,Slack的設計文化,可以說是貫穿在整個公司靈魂中,員工可以透過特定頻道看到使用者回饋的想法,並鼓勵員工分享點子,花時間去嘗試實驗創作,做假設驗證。
在Slack的設計師們不會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他們喜歡用白板跟筆先跟產品經理、工程師溝通。然而製作原型是溝通最佳的方式,俗話說「一個原型勝過數個會議」,Slack設計師們使用 Quartz 開發軟體製作原型,在設計過程中使用原型去跟工程師溝通,流程的細節,與動態的設計,「這就是對工程師的同理心」Slack設計總監布蘭登・維萊斯圖克開心地提到,設計師保有同理心不僅是對使用者,即使對自己的合作的工程師應該也要有。
另外,「文字也是介面設計的一環,千萬別當一個懶惰的設計師,使用假文案在你的設計中」Slack在產品上使用的溝通語調,是產業界知名的。從文字規範,到顏色、Icon,在Slack內部有個專屬設計產品語彙的資料庫「Slackit」,裡面有系統化的設計元件可以使用,讓不同平台的設計師可以統一其設計調性,維持品牌的風格。
Photos:Yvon Huang + Niels Vogensen Biasev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