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2016創業小聚年會] Paktor共同創辦人潘杰賢:先在台灣做到第一,再擴張海外市場!

編輯部 郭芝榕 2016-06-30
[2016創業小聚年會] Paktor共同創辦人潘杰賢:先在台灣做到第一,再擴張海外市場!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16 Meet 創業小聚暨 AAMA 台北搖籃計畫年會29日登場,PaktorKerjaDulu分別分享他們對東南亞交友軟體市場及印尼市場的創業觀察。

KerjaDulu共同創辦人宋昆銘:印尼是個過份自由的國度!

KerjaDulu共同創辦人宋昆銘則說,「你剛到印尼會覺得處處都是商機,連水溝都沒有加蓋,他們正在從舊體制轉型,印尼是一個過份自由的國度,做什麼都可以。」

哪些是創業最重要的因素?大家都覺得是團隊,但矽谷的答案則是市場,先有個起飛的市場,題目可以再想、團隊可以再想,宋昆銘說,「我傾向先建好團隊!」

KerjaDulu是印尼語的「先工作吧」,台灣研發團隊瞄準印尼市場,目前在印尼有70萬使用者、3700間註冊公司,有9500個工作,平均每個工作有37個人應徵。2013年,印尼華僑Christian Liu決定回雅加達工作,經過一個就業博覽會,求職者大排長龍在電腦前輸入履歷,他發現印尼的人力招聘市場沒有飽和,最大的公司市占連5%都不到,所以決定創立Kerjadulu,2014年1月推出服務。

KerjaDulu
(圖說:KerjaDulu的研發團隊在台灣,瞄準印尼求職市場。圖片來源:蔡仁譯攝影。)

印尼人口紅利很高,工作人口為68%,網路人口有1億,占世界第八名。中大型公司有50萬間,所以創業初期KerjaDului鎖定這50萬家公司。一開始投入時完全沒有相關背景經驗,只能從錯中學。宋昆銘說,後來發現求職的問題很深,像是企業要讓職缺被求職者知道、有效率篩選求職者、很少人解決面試和教育訓練的問題等等。例如,在雅加達一天要面試三間公司,就會是很大的問題,因為交通太塞。對求職者來說,是否了解公司、法規和職缺內容、寫履歷的困難則是共同的問題。

宋昆銘對印尼有幾點觀察:

1、印尼是發展中國家,員工忠誠度很低,只要別的企業多加500元薪水,員工就立刻跳槽。
2、赤道國家比較悠閒,所以員工的工作效率不好。
3、普遍教育程度是專科或大學,占7成,很少有碩博士生。
4、印尼詐騙很多,放在求職網上的100間公司,就會有3至5間是假公司,在KerjaDulu註冊公司必須上傳營業事業登記證,還有人大費周章弄假的營業事業登記證和假的公司網域。

Paktor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潘杰賢:先在台灣做到第一,再擴張海外市場!

新加坡交友軟體Paktor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潘杰賢講起自己做交友軟體的緣起,是起於「天冷心冷」的分手經驗,故事十分有趣。一個很冷的冬天,在芝加哥念MBA的他,跟交往很久的女朋友分手,當時很難去酒吧認識女孩子,所以他用了100多個交友App,其中有60多個交友App都付費使用,每一個晚上他都跟女孩約會,甚至有時候還不小心同時約了兩個人。

2013年畢業後,29歲的潘杰賢回到新加坡,因為沒人在東南亞做交友App,於是動了想做交友軟體的念頭,想幫自己和朋友認識女孩子,他想把朋友的正妹們拉到App裡,他當時想的很簡單也很直白,「一千個女孩子對我一個男生,不是太爽了嗎?」於是他花了五千美元找越南團隊做出App,發現這是個市場,他說,「單身漢很願意付錢,交友App是剛需!」最後連用戶、媒體、投資人都認證。

Paktor 潘杰賢
(圖說:Paktor執行長潘杰賢因為自己的交友需求而創立了Paktor,在東南亞多個市場表現都不錯。圖片來源:蔡仁譯攝影。)

潘杰賢說,男人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工作和照顧家人(泡妞),他逗趣地說,「如果我可以同時泡妞加賺錢的話,不是太棒了嗎?」於是他便開始了創業之路,後來他在Paktor認識女朋友,後來結婚了,今年當了新手爸爸。

Paktor
(圖說:Paktor在東南亞各國與競爭者的競爭狀況。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2013年成立至今,Paktor在亞洲有700萬使用者,每個月配對數1500萬,每個月有15萬人約出來見面。一年多前,Paktor開始擴展不同的垂直領域,包括線下付費活動製造配對、為公司舉辦週末主題活動,或是戀愛顧問服務幫單身男子改造外型等等。預估到2018年的市占率2.5億美元,線上和線下聯誼服務收益可達15億美元。

Paktor
(圖說:東南亞有無限商機,手機普及率為109%,預計2020年手機服務可達500億美元,這兩年東南亞風險投資的金額也有20億美元左右。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潘杰賢指出,交友軟體真的可以賺很多錢,東南亞有6億人口,每個月花在社交媒體上65小時,的確有很大的商機。不過,他也說,「東南亞有12個國家、幾百個種族、幾千個語言、多元文化,是很複雜的市場,很難打,前六個月拿200萬美元天使投資,五個月就花完了!」

至於,台灣新創團隊要進東南亞,得考慮什麼呢?潘杰賢說,「不要擴張太快,台灣2300萬市場很好,也賺很多錢,先在自己市場做到第一再跨出去。」

講完了有趣的故事,潘杰賢分享他對東南亞約會市場的五大觀察如下:

1. 用城市/鄉村社會經濟學來思考市場,不要看一個國家,先看城市,而且要看城市中的某個地區。如果約會軟體要設定月費30美元,必須先考慮各區域的人均GDP及薪資水準。例如,印尼人均GDP是4千美元,但雅加達可能是1萬,不同城市會有不同的薪資水準。

2. 要看一個市場有沒有潛能,去看現存競爭者的成績。他說,「你能做得比他好嗎?如果可以的話,就可以去打!」這個市場如果可以做得比競爭者好,「他的就是我的,就算不是他的,也可能是我的!」他直白地說。

Paktor
(圖說:潘杰賢提出他對東南亞約會市場的五大觀察。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3. 要研究消費者產品服務和付費趨勢的歷史,要了解這10至20年怎麼做的?可以調適自己的產品。例如,印尼10年前習慣用手機發簡訊去得到資訊,一則5毛錢,就可以每天得到天氣資訊,已經建立付費習慣,但是,如果一次要印尼人付30美元則不可能。

4. 生態系統是否支持?要去研究各國家的基礎建設。例如印尼大部分用2G,機場和市區是4G,但路上是2G和3G變換。此外,信用卡付費普及率很低,如何用當地的生態體系來支撐創業者貨幣化的過程,也是必須思考的點。

5. 選擇募資或成長?潘杰賢說,「在哪裡募資都很難,就算是跟父母拿錢也很難。必須思考到底要募資還是要先成長?」Paktor一開始從家人獲得天使投資200萬美元,但服務免費,卻是家人很難想像的模式。只是當時他心裡想:「必須先達到密集度之後才能收錢!」於是,Paktor在三年死了六次,活回來六次,每次都是因為錢花完了。

他說,「每次的挑戰都是要先收費,還是要先燒錢達到密集度?這要看你的生意狀態如何,還有創辦人的膽有多大?我的膽愈來愈小!」他笑說,創業三年以來,自己從自以為是的小傢伙,變成白髮蒼蒼的老爸。一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會,後來發現他其實不會做生意,而且還很自以為是。

對於管理人才,他也有新的領悟,他說,「我發現自己不是很聰明,所以要把聰明人拉在自己身邊,放手讓他們去試,不試永遠不知道,快速碰釘子,錯了就不會重犯,如果重犯你就是白痴!」

下一步呢?潘杰賢說,「我已經學會在台灣、韓國、日本如何讓使用者掏錢。我下一步的挑戰是,在六個月內要找到如何在開發中國家讓人掏錢的答案!」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