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哥倫比亞教授:虛擬實境造成的暈眩感有解了!

外部轉載 愛范兒 2016-06-18
哥倫比亞教授:虛擬實境造成的暈眩感有解了!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oculus-rift-ti-3

VR 帶來的眩暈和噁心的感覺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網友們甚至取了一個名字:「虛擬實境嘔吐症」。

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圖形和用戶界面實驗室的教授史蒂芬.費納(Steven K. Feiner)和他的學生艾州·費爾南德斯(Ajoy Fernandes)認為,透過調節視野FOV(field of view),稍微縮小使用者在VR頭戴顯示器裡的可看視野,能有效減輕使用者的眩暈與噁心感。

日常生活裡你基本上遇不到這種「不良反應」。怎麼用 VR 裝置玩遊戲玩久了就會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視覺輻輳調節衝突(vergence-accommodation conflict)。

 什麼是視覺輻輳調節衝突?

我們是怎麼看一個物體的?簡單講,調整眼球位置。

物體較近,眼球向內翻轉;物體較遠,眼球會向外,這樣產生了視覺輻輳。與此同時,眼睛還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焦點調節。通常,視覺輻輳與焦點調節是成對出現的。

image

為什麼戴上VR頭戴顯示器看圖像,就眩暈了呢?

目前的3D影像是利用雙眼的輻輳作用成像於空間點,使物像躍出或凹陷於螢幕內,從而形成縱深的空間感。

虛擬環境系統生成的兩幅具有雙眼視差的圖像在映入視網膜之後,同現實世界一樣,視線也可以聚焦於虛擬環境中的任意虛擬對像上,但是具有明顯深度感的、前後位置各不相同的各個虛擬對象,不但沒有發出與其所處位置相對應的散開度的光線,而且和平面圖像一樣,各對象發出的入瞳光線的散開度卻相互幾乎一致。

55cb65a331921

視覺輻輳調節衝突

這種現象違背了正常的視覺生理,改變了正常的視覺生理機能,會導致調節和輻輳關係的不和諧,甚至相互衝突。

戴上VR頭戴顯示器後,因為螢幕發出的光線並沒有深度信息,眼睛的焦點對著哪?螢幕上。

但視覺輻輳發生在哪?在空間圖像上。

此時輻輳與焦點調節的不一致,雙眼在這兩者之間不斷的平衡調節、自適應,終將會在一定時間後出現諸如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眩暈複視、羞光甚至噁心嘔吐等視疲勞症狀。

 調節視野FOV,VR 體驗更好

現在,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圖形和用戶界面實驗室的教授史蒂芬.費納(Steven K. Feiner)和他的學生艾州·費爾南德斯(Ajoy Fernandes)說他們找到了解決視覺輻輳調節衝突的辦法。

史蒂芬教授認為,透過調節視野FOV,稍微縮小使用者在VR 頭戴顯示器裡的可看視野,會讓使用者感覺更舒服。

feiner-vr-400

很多人認為,在虛擬世界裡,看到的越多,體驗更好,但很多時候,虛擬世界裡的邊緣圖像是我們不會去注意的內容。可看視野越大,左右眼形成的影像的縱深感更強,但這樣也容易加劇我們的視覺輻輳調節衝突。

史蒂芬教授和他的學生艾州邀請了30名參與者體驗不同FOV設置的VR電影。測試時,當影片裡的圖像開始運動時,體驗者透過VR頭戴顯示器看到的視野也相應縮小,運動停止了,視野恢復。

VR 影片裡,在空間裡有劇烈變化的影像容易引起使用者的眩暈感。同時,這些變化總會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而此時,邊緣處的圖像會被忽略,此刻縮小視野,對使用者的體驗來講,影響並不大。

在實驗過程中,參與測試的人也表示,沒有覺察到在VR頭戴顯示器裡可看視野有縮小的變化,同時,參與者也表示,這種觀感效果更舒服。

gaervr-hero-image-v1

圖片來源:Samsung

史蒂芬教授表示,這項實驗還需要更多的重複測試,找到對多數而言最好的FOV縮小結果。但不管怎麼說,這種辦法確實給虛擬現實的眩暈症的解決帶來新的可能性。

「虛擬實境能改變我們與他人、機器和訊息交流的形式」,史蒂芬教授說。

「VR需要一個更舒服和更有沉浸感的體驗,希望我們的實驗能帶來一些可能性的進步。」

解決VR的眩暈感,Magic Leap 給出過更好的解決辦法。曾有報導提到,Magic Leap 利用光纖投影技術,光纖直接向視網膜投射整個數字光場產生圖像,同時它能夠感知周圍的環境,對用戶進行定位以及構建三維世界,讓用戶和現實世界做出互動。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