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你有潛力成為如賈伯斯般的「創新者」嗎? 三個辨識出創新者的特徵

TED x Taipei 2016-05-12
你有潛力成為如賈伯斯般的「創新者」嗎? 三個辨識出創新者的特徵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不少人認為要具備一定的天賦與潛能才可能成為如賈伯斯般的「原創者」(Originals),而也因此,許多企業希望能更準確預測、進而栽培具備原創潛力的「千里馬」人選。想簡單測試自己是否有成為「原創者」的可能,先來看看自己符合以下幾個描述?

  • 不遵守傳統,總是製造麻煩
  • 不只是腦中有想法而已,還付諸行動
  • 挺身而出,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
  • 在團隊中,總是那個驅動創意和改變的人
  • 會讓他人有衝動想要投資及跟著賭上一把
  • 跟一般人預期的樣子不太一樣
  • 看事情的角度跟其他人不同
  • 非常瘋狂,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如果擁有越多上述條件,恭喜你,你越符合改變世界遊戲規則的原創者「定義」。不過,只依照定義,就可以準確發掘誰是具備原創潛力的明日之星嗎?

答案是否定的。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組織心理學家Adam Grant進一步觀察,在原創者身上有三個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特質」與「習慣」,一方面可以協助個人或企業辨認出原創者,另一方面也可以當作是提升個人創造力的參考。

一、偶而慢條斯理、習慣拖延

Grant的指導學生曾進入幾家企業做過一項調查,先請員工填寫一份「他們的拖延習慣」的問卷,接著再請他們的主管來評鑑「這些員工的創意程度」。結果顯示,總是事前規劃、非常有條理的人,不如那些中度拖延習慣者來得有創意。但若是重度拖延,則因為太忙於娛樂消磨,也無法想出什麼新點子。

為進一步了解拖延與創意間的關係,Grant著手了更嚴謹的實驗。首先他先要求測試者產出一份新的商業提案,然後再請獨立評審依據創意與實用性評分。受試者被分成三組,一組馬上動手撰寫提案,另兩組則被安排先玩五或十分鐘的電玩。結果如同前一份問卷,被安排先玩電玩五分鐘的中度拖延者,在創意上比其他兩組高出16%。

「『拖延』對生產力來說是個瑕疵,但對創意而言可能是個優點。」Grant表示,開始地很快但完成地很慢,反而可以增加創意。在商場上總有個「先發者勝」的迷思,但實際數據顯示,先發企業的失敗率是47%,而後起企業的失敗率則降到8%,例如臉書、谷歌都不算業界先發,而是因改良前輩的商業模式而成功。

二、充滿疑慮與恐懼

雖然原創者在表面上看起來都很有自信,但私底下他們也像一般人,時常充滿恐懼和疑惑。Grant的研究發現,所謂的懷疑(Doubts)分成兩種,一種是自我懷疑(Self-doubt),一種是理念懷疑(Idea-doubt)。前者會讓人失能,後者則會使人充滿活力、躍躍欲試。原創者跳過自我懷疑(「我怎麼這麼爛?」)的階段,而思考理念懷疑(「剛開始幾次總是會產出爛東西,只是我還沒找到方法而已」)。

而這個理念懷疑也可以應用到最簡單的工作工具上,一個有趣的研究顯示,一個人在工作上所使用的瀏覽器種類可以預測其工作表現—使用Firefox與Chrome、而非電腦預設的IE與Safari者,工作表現比使用預設值的人好,留任時間也高出15%。換句話說,對「預設值」抱持懷疑者,更有機會去尋找其他解決方式。

除了懷疑,原創者也懼怕失敗,但是讓他們有別於一般人的是,他們更害怕不去嘗試。他們知道,創業可能會一敗塗地,但完全不起頭也可能沒好結果;他們知道,人最大的遺憾不是做了什麼,而是沒做什麼。

三、有一堆...爛主意

最偉大的原創者是那些跌得最重的人,因為他們拼了命地嘗試。

Grant從各領域的佼佼者舉例,原創者幾乎都是大量地產出想法與呈現作品;這也可以預測,一個人想法或作品越多樣性,越有可能展現出具有突破性與原創性的成果。「在你找到少數幾個好主意之前,你需要很多、很多爛主意。」

看完以上三個原創者的習慣之後,你會不會發現其實原創者跟大部份的人沒有不同呢?他們會拖延、他們會懷疑也會恐懼、他們還有很多爛想法,所以當下次你看到有類似習慣的人,甚至是你自己,千萬別太輕易就將他們宣判出局。

本文授權轉載自《TED x Taipei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